地藏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圣一老法师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前一品是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人无上者佛是;法宝是理,搅理而成万法,法无上者,涅槃是。悟理有浅深,故有“四圣”之别;迷理有轻重,故有“六凡”之差。三途迷理重,纯造恶业;人天迷理浅,乃修善业。纯善无恶生天,善恶相兼故为人。六道受生死轮回者皆迷理之过也。
“四圣”悟理而生智,取证涅槃。“声闻”闻声悟道,只断见思;“缘觉”自力觉悟,兼除习气;“菩萨”悟真俗二谛之理,所以自度度人;“佛”朗然大觉,直取无上菩提。如是十法界,皆因理而有,理者法也。
今品论成佛之法,应该指六度万行,因六度摄万行,布施摄六度,故用布施即该万行之法。布施有三: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财施即布施度。持戒不恼无冤,忍辱不报有冤,此二度属无畏施。精进不倦说法,禅定不错机说法,智慧不颠倒说法,此三度属法施。所以举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行。菩萨因中修万行,果中成万德,岂不此品是成佛之因。
何以要校量?因布施属法。达摩祖师云:“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浅深不同,迷悟有别,所以要校量。
布施一法,凡夫著相,只得人天福报;圣人离相,永证涅槃之乐。此是凡圣布施不同。
例如:舍利弗以饭供养佛,佛转施狗。世尊问:“汝施我,我施狗,那个福大?”舍利弗曰:“世尊施狗福大。”此又论心不论田。
四十二章经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乃至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此又论田而不论心。
维摩经善徒长者子,以璎珞珠供养维摩居士。维摩分作二分,一分奉难胜如来,一分施会中最下乞儿,而功德等无差别。此又论平等心布施。
若布施时,自己受用,舍一得万报;而回向法界,毕竟成佛。此又论回向不回向。
如阿那律尊者,过去以稗饭供养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天上人间无贫之报,余福德力,得阿罗汉果。此又论供养圣人难遇之报。
布施有般若,到彼岸;无般若,滞于此岸。此又论体空与不空之别。布施具德,是如来施;不具德,是声闻施。此又论三乘一乘之别。好胜布施,作阿修罗;不施,做饿鬼。望报与不望报又不同。
如是布施一法,有无量差别,其理微妙。悟此微妙之理,而证微妙法身。法身无身,以法为身,此之谓也。非叩不鸣,非问不答。地藏菩萨请问,如来转扬,令一切人,因修布施而悟明微妙之法,而证微妙法身佛。故此品是明法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此乃地藏问法之文。
讲完佛宝之后,次讲法宝。诸法微妙难思,得其法者,一旦成佛;不得其法,万劫难成。所以地藏承佛威神而问之:‘世尊,我观作白业受报的众生,校量其布施一法,有轻有重,有的一生受福,有的十生、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布施是一,何故果报各各不同?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诸法微妙,故单论布施一法,以一例诸,且以阎浮提而论布施功德轻重。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白佛言:‘世尊,诸法难穷其源,我对布施一法亦然——难穷其厎底——所以有疑,愿佛为说,我愿乐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此论能施者,是尊贵之人。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此论受施者,最下贱之人。
背凸曰癃;肢体不全曰残;口不能言曰喑哑;耳聋、心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人相者,此是悲田,种福最胜。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此论能施之心。国王对下贱人,必具大慈悲心,以慈悲心施;下心含笑,以怜悯心施;亲手遍布施,以平等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以安慰心施。如是慈悲心、怜悯心、平等心、安慰心,皆菩提心;以菩提心而行布施,施心如佛,所以其福利,如布施恒河沙佛,功德无异。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此论施果之报。
‘何以故’,解释之词。缘国王等,能下心怜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而行布施;施心等佛,故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指金银玛瑙等)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夫菩提心,上供诸佛,下愍众生。前者下愍穷苦众生而行布施,此则上敬诸佛而修供养。三宝乃殊胜福田,供养得福无量。国王等,有幸得遇佛塔、佛像,此乃出世圣迹,恭敬种善根。向圣人学习,国王一敬,上行下效,全国人民皆敬三宝,不教而自行矣!所以国王等,躬自营办种种殊胜供养,一唱百和,其布施功德,岂有涯际乎?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善以化民,堪为王师,所以上升为帝释天王之报。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本来有我,回向自己;今观施法,从缘而生,根本无我,我执自然微薄,就能回向。自受不如他受,将此福利,回向法界众生,共同享受;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此人福大如空,所以感生梵天,作大梵王,享大千世界之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
修补塔像,令前人造者续福,自己又添福,一举而两得福。决疑经云:“造新不如修故,作福不如避祸。”此半句偈,说造新自己得福,修故令前人兼得福。具二福故胜。
作福虽好,不义之财而修福,福尽祸来,不如先避祸,无祸胜有福故。作福者,仔细留意。
修补宝塔,蕴佛光明;修补精舍,图佛形像,建苦海之舟航,为信根之枝干,睹者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惟此为先。
佛游拘萨罗国,时婆罗门耕田,持牛杖拄地,礼佛。佛笑。比丘问佛。佛言:“此人今礼二佛,礼我及杖下迦叶佛塔。”比丘愿见迦叶佛塔。佛令从婆罗门索地。索已,佛即现出七宝塔,高一由旬,广半由旬。婆罗门曰:“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塔。”诸比丘白佛:“能授泥否?”佛言:“可。”即说偈:“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世尊礼过去佛,比丘亦礼。佛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观此因缘,可知修补塔庙、经像等,有继往开来之福,承先启后之功。
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善与人同。无人做,自己做;有人做,劝人同做,功德更大。尤其是国王,应该德风下偃,率民同修布施,广结善缘。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此论果报。
自己布施又劝他人同施;承此良因,国王升为转轮王,同施臣民升为小国王。
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此论回向。
修补成功之后,在佛塔前,尽除我执,破灭我见,以此功德,回向法界,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因向果,将来成报身佛。回事向理,将来成法身佛。回自向他,将来成应身佛。功德回向,三身齐证,可谓彻法底源,穷实相理,果报无量无边矣。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
此论悲田。
苦中之苦,莫如老、病、生产者;福中之福,莫如供养老、病、生产者。老病无人奉事,等死而已;产妇分娩,若不及时饮食,母子皆亡。所以布施此辈,得福甚大。
佛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
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若一念间,是同体慈,彼我一体故;若起第二念,即非。所以起第一念,具足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三种,人皆需此物,使令身安心乐。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以大慈心救大苦,其福难思。百劫为净居天主(指第四禅天),二百劫为六欲天主。具同体大慈心以用布施,是成佛之因,毕竟将来成佛。未成佛之前,永不堕恶道,因救他人重苦故,感自己百千生,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布施回向之文。
佛对地藏说:未来末法之世,若国王及婆罗门等,能如是慈心、悲心、平等心、怜愍心、同情心,而行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将此福利不自享受,了达诸法性空、无我之理,从缘起而行施,施福无主,回向法界、回向佛果、回向众生;不问多少,心大福大,心冥法界,福等虚空,如一杯水,投入大海,便是大海水了。施福亦复如是——不论多少回向法界,便是真如性海了,所以‘毕竟成佛’。尚得佛报,何况释梵转轮人天之报。因是之故,地藏菩萨,汝应普劝一切众生,当如是学布施之法及一切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上来王臣布施,此是庶民布施。布施一法是平等的,王臣百姓皆能布施。布施是成佛之法,成佛之法很多,而以布施为第一。
六祖大师云:“内舍贪悭,外利众生,是名布施。”以此布施一法,舍尽自己的烦恼,外又能利益众生,何等的好呢!所以布施一法,能令人从生死此岸,而直达涅槃彼岸。但是此法微妙,非粗心具我法两执的人所能究竟,是以如来解释、较量其浅深。
例如昔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武帝即以此法自豪,对达摩曰:“朕一生造寺斋僧,有何功德?”摩曰:“实无功德,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帝曰:“如何是真功德?”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观此则梁武帝,未谙布施的真谛,贪著人天果报。谁不知布施是到彼岸成佛之法,此法修到圆满,其余法法皆修到圆满,便是佛陀耶。
世尊对地藏菩萨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时,最好于佛法中,种多少善根。‘佛’是指前品,称佛名号;‘法’是指此品,布施的轨则。在佛法中所种善根,乃至如毛发、沙尘等许,将来渐渐佛法种子增长时,其所受福利,是不可为喻的。
大论云:“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以无量佛法具足故。”
成佛之法是无量,今略说布施,此外六度、十度、四谛、十二因缘、三乘、一乘,皆成佛之法啊!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
此教男子女人,最初种善根,向圣人种。供养圣人,一方面得福,一方面向圣人学习。圣人如何种善根,我亦如何种;圣人如何学,我亦如何学。圣人是学成的,所以向圣人学习,便是向圣人种善根了。
而且供养圣人,得福无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何故生人天道?大论云“以人中结使薄,厌心易生,天中智慧利”,故二处最易得道。
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布施供养时,其心要大,不求自己利益,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行布施。心大福大,得无漏福,则不可为喻了。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
前文向佛种善根,此文向法种善根。复以供佛之次,佛言:‘地藏,未来善男女,还要供养法,供养佛所说之法,即成佛之法,亦即度生之法。若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蕴在八识田中,虔诚服膺,如获至宝,殷重、至诚赞叹,日久不退,法种成熟,豁然能解。从解起行,为人演说,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何以故?财施有限,法施无穷啊!
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此句教人不求名闻、利养、恭敬,而行法施。但愿利益一切有情,无住相布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复以供法之次,地藏菩萨,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偶然遇佛塔寺,藏有大乘经典。若是新者,应布施流通,应以香花、末香、涂香、烧香、幢旛等供养法宝,还要一瞻一礼——礼拜法宝,俗说拜经。天台山,智者大师有拜经台;九华山天台顶,亦有地藏菩萨圣迹拜经台在。读诵开解时,称扬赞叹大乘妙典,心恭敬、身合掌,如是供养。若遇故者,旧也。旧经曾经有人受持读诵数十年,此经有功德,鬼神卫护,切莫看轻。或毁坏者,应该修补填写齐整,经营妥理。‘或独自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为修补旧经或印新经,一人发心也可;或有人欲参加,即劝多人共同发心,功德更大,有自利化他两种功德。但旧经切莫焚烧,此是法身父母,不能修补时,可建小塔而安置之,所谓经塔是也。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如是同修补旧经,或者随喜参加印新经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指发起印经、补经者,常为轮王,以十善法教化其国人民,又还以十善法教化诸小国王。过去劝其发心,今世又教化之。檀越是梵语,此云施主。
昔有五王往来友善,其最大者,字普安王,习菩萨行。余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呼来殿上,七日娱乐。四王告别,大王怜愍送行。临别语小王言:“各说所乐。”一王愿春月林木荣茂,游戏原野;一王愿常作国王,出入尊贵;一王愿妇儿端正,极情快意;一王愿父母亲眷,乐叙天伦。大王言:“此非久乐。”四王言:“王乐云何?”大王言:“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乐、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四王言:“此乐何处有?”大王言:“吾师号佛,近在只桓。”诸王欢喜,同诣佛所,作礼退坐。大王跪曰:“我等今得为人,闇钝无知,深著世乐,不知罪福,愿为我等说其苦谛。”佛为广说八苦,四王闻已,心开意悟,即得须陀洹道。白普安王言:“大王真是大权菩萨,化导我等,今得道迹,大王之恩。我本观诸宫殿,心情爱著不能远离;今睹宫殿,如观秽厕,无可乐者。”即舍王位付弟,各出家为道。此轮王化小王之例,详如阿含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是于佛法种善根之文。
盖奉事余道,不出生死,徒自勤苦,非涅槃因。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中,佛僧最正。”盖由如来阿僧祇劫,誓为众生,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三界天尊,无能及者。其有众生,发一敬心,向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故教善男女等,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
大论云:“善根有三:无贪、无嗔、无痴,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增长。”
或布施善根,布施能舍贪,无贪即善根;或供养善根,身、口、意三业供养,三业清净即善根;或修补塔寺善根,修补为人心无嗔,即善根;或装理经典善根,慧生痴灭,即善根。如是等善根,乃至一毛之轻、一尘之微、一沙之小、一渧之细,种在八识田中,法水滋润,渐渐增长,能止恶生善、破惑证真,是涅槃因,故云善根。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上来所修善事,大小不同,乃至一毛一沙之细,但能将此微因善种,回向法界众生;是人回向功德,百千生中其善根常存,虽受人天妙乐,不昧前因,常植善本,增进菩提,乃至毕竟成佛。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上来我执轻微,了法无我,罪福无主,心无形相,可大可小。心量大福大,心量小福小;心无限福无限,心有限福有限。今但回向自家眷属,心有限量,其福亦有限量,只得三生受乐,非无报。舍一得万报。
自家眷属:父子、夫妻、兄弟、家室、知识、奴婢。
有五因缘而为眷属:一怨家,二债主(父财子用),三偿债(子供父母),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
凡夫不了眷属是前缘所感——或怨或亲——无宿命通,不能自知;终日勤劳、治生,为眷属设想,临命终时,无人替得,所作之业,自己受报悔之晚矣!所以做佛事,回向法界,一切有份,自己有份,眷属亦有份,大家享受,何乐如之。
否则孤陋寡闻,回向自己眷属,三生受报之后,又堕苦轮。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总结布施一法,各人用心因缘不同,故其果报或轻或重、或人或天、或一生乃至千生万生受乐不同。若能无我行施,回向法界,利益有情,悟布施实相,毕竟成佛。今此但论布施远概万法,如法修持皆登彼岸。此品是论法宝乃度生成佛之心法也。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