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寺内的香火鼎盛。为何有此盛况呢?因为寺内有一位以至诚之心待人行事的老和尚,他带着十几位弟子驻锡于此寺。
老和尚的真诚发心
以前乡间的百姓通常都很贫困,这寺院里的师父们生活也很刻苦。
寺院附近有个小村庄叫兴田村,村内有个四、五岁时父母双亡的孤儿。当时家家户户均很贫困,没有人愿意收养他,老和尚就把这可怜的孤儿带回寺里。
那孩子长得很可爱,很得寺里师父们的爱护。寺院里的生活很忙碌,粗重的工作那孩子帮不上忙,大家就派他扣钟打鼓。平时师父们上殿课诵,他也一起参加。这孩子很有慧根,虽然小小年纪,但扣钟念钟声偈时,却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因为他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唱念钟声偈时感人至深,于是更得大家的疼爱。
这孩子渐渐长大了。寺里有许多经书因年久而破烂不堪,老和尚告诉他:「你要好好地把这些经点补好,且要用心阅读!」有些经书破旧得连字都掉了,他仍很有耐心地修补整理。他记性很好,别人是诵经、读经,他却能背诵经典,所以这些破旧的经书有遗漏之处,他都能够补齐,不但练成一手好字,经藏也都汇入了他的脑海。
年轻比丘落实大爱
渐渐地,他从小沙弥成为一位年轻的比丘。当他二十八岁时,有次下山经过一村庄,遇到一个孤儿饥饿受冻,甚是可怜,想起自己多年前的遭遇,不由得心生怜悯。回寺院后,他向老和尚禀告这件事,请求把孤儿带回寺里,老和尚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于是,那孤儿就跟着这位年轻的比丘回到寺院。
这位年轻的比丘三十二岁时,老和尚已年迈病笃。老和尚召集所有弟子,宣布把寺院交给这位最年轻的弟子,因他很清楚寺内所有的事务且年轻力壮,况且其他弟子均已年老。年轻的比丘是其他人从小看大的,大家知道他很乖巧懂事,所以老和尚宣布之后,大家欣然接受。不久,老和尚圆寂,年轻的比丘继任为住持。
当了住持后,他向寺里其他同修师父们说:「人间多苦,我们既然发心出家,就应学习佛陀慈悲的精神,不能独善其身。」那时附近地区有许多孤儿,他建议寺里收容这些孤儿,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意见。于是,他看到流离失所的孩子就带回寺里,教他们做人的礼貌、礼佛的规矩,在寺里诵经、修行。
十几年后,这些孩子们都由小沙弥变成年轻的比丘,他们接受了佛法的熏陶,深刻体会人生的苦相,并进一步发挥已能去救苦,所以,龙山寺的慈善工作深受好评,且戒学兴盛,声名远播。
当初由于老和尚慈悲为怀,收容一名孤儿,这孤儿再将寺院发展成大道场,这都是由一念诚心出发的。若能汇集人人的真诚与大爱,则整个社会一定祥和光明。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