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一集) 1999/10/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31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五节:
【入轻为重。】
第五十六:
【见杀加怒。】
到这个地方,前面总有十二句。这十二句虽然说的是「仕宦之恶」,实在讲在现前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常常犯,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完成,年代相当久远了,那个时候的社会跟现代完全不相同。古时候教育虽然没有现代这样普及,而实际上,教学的效果近代远不如古时候。古时候家庭有教育,父母、长辈普遍都有一个概念,给子弟、给年轻人做一个好榜样,都有这个概念。而机会教育尤其为国家各个阶层领导人所尊重的,极力提倡的,表现在戏剧、歌舞、音乐、美术,各个方面都含著有很深刻的教育,「寓教於乐」,不是以娱乐为目的,娱乐当中要达到教学的目的。现代的社会不一样了,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科学技术,古圣先贤的教育完全放弃了,这才造成现代社会的危机。
我们都晓得,东方教育跟西方教育根本差别的地方,东方著重於道义,西方著重在功利,我们现在舍弃了道义,模仿西方人,人人都变成急功好利。社会,在现在已经是人人都具有这么一个观念,「竞争」,不竞争就没有办法生存。竞争到最后是什么结果?整个世界同归於尽,争到最后就打,核子大战怎么发生的?竞争最后的结果。跟东方道义的思想不一样,道义思想是彼此礼让,哪有竞争的?中国几千年古圣先贤教人,都是忍让、礼让,从来没有听说过「争」这个字,这一争还得了!这是东西方在教学基本上差别的地方,我们要认识清楚。仁义道德可以能够维系社会长治久安,急功好利那是昙花一现,后面就没有了,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此地这十二句所讲的种种恶行,在今天社会上一般人普遍都犯了。
『入轻为重』是什么意思?注解里讲得好,「书曰」,《书经》上讲的,「罪疑惟轻」,一个人有过失、犯罪了,我们应该怎么想法?不要去想他犯的罪太重了,大恶不赦,这个人心一点慈悲都没有,我们常讲心狠手辣,不是个仁慈的人。仁慈的人,看到犯极重的过,也要想这个过失不是很严重,处处往轻的地方去想。一个仁慈的法官来断这个案子,处处总希望把他的罪洗刷干净,而不是看到犯罪的人,小罪给他罪加重。但是现在我们一般人对人,对自己的重犯过失自己可以原谅自己,别人小小的过失就要把他那个罪过要加重多少倍。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个根源,实在说就是舍弃了自己传统的文化教育,受到外国人的影响。外国人,我早年初到美国,那一边的同修告诉我,美国的政府,美国的海关,对於任何一个人他都怀疑,你是个犯罪的人,你是个行为不端的人,你要用种种方法证明你没有犯过罪,证明你自己是好人。因为他的观念就是你不是个好人,所以你要拿出种种证据证明你是个好人,证明你没有犯过过失。这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中国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他看任何人都是坏人。所以人生在这个世间,生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想到这些地方,看到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尊敬佛菩萨,佛菩萨在这个社会里面还一样现身,还一样慈悲救护。诸佛菩萨纯善无恶帮助大家,大家对佛菩萨还是恶意相向,毁谤、陷害、扰乱,层出不穷。佛菩萨要像我们这个态度,「算了,走吧!何必在这多住?」可是佛菩萨不如是,怎么样的侮辱他,他承受。善心、善意、善行教化一切众生,还要受众生的侮辱,我们对佛菩萨不能不尊敬,不能不称赞。真的像佛经上讲的,他不是凡人,不与凡人一般知见,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效法的。《无量寿经》上讲得好,佛说这一些众生「先人不善」,先人是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长辈,他的老师,「不识道德」,都被西方文明迷了,被功利主义迷了,被功利的意识形态迷了心窍,起心动念,自私自利。中国自古以来,诸位翻翻中国的典籍,没有「隐私权」这三个字。司马光告诉人,他一生「事无不可告人言」,坦白的、公开的,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别人,正大光明。外国法律上有「隐私权」,这是文化不同的地方、差异的地方。一个人一生当中,事事都要瞒著别人,都不能让别人知道,你说这种心情多苦闷,活得多可怜!不敢告诉别人,不能告诉别人的,当然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让人知道的?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细细观察,要好好的学佛。
昨天晚上念佛堂的法师、护法们,我跟他们做个聚会,也顺便跟他们谈谈怎样去念佛?念佛也不能为自己,我们念佛堂的设施,领导大众在那边薰修,为一切苦难众生。念佛要有感应,感应是从真诚心来的,有口无心,哪来的感应?口念佛号,心里要想佛。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心里想著,心里常常有佛,念佛的功夫才得力。
所以念佛不能不听经,不能不明白道理,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舍弃,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昨天晚上我去看李会长,他告诉我,上个月底他带了个团到中国大陆去朝山、参访,这个团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都是念佛念得不错的。结果在朝山旅途当中,看到同修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他说吃饭,圆桌有人就选座位。会长说:「你为什么要坐那个位子?」「这个位子安全。」「什么安全?」「那边有人上菜、端菜、上汤,不小心会把衣服搞脏了,这边不会;会长,你要坐这边来。」会长说:「你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从这些地方看,自私自利。菩萨要把好地方让给别人,苦难自己来承当,这种人决定能往生。处处要占小便宜,这种人佛念得再多,李会长讲:「肯定你不会往生。」我们常讲起心动念为自己的人是凡夫,起心动念为别人的人,这个人是菩萨,迷悟就从这里看。上巴士,头一个上,先去占好位子,所以从这些地方看,都不知道照顾年岁大的人。你看李居士,他样样走在人后面,他不在人前面,他所赢得的是广大群众对他的尊敬,处处为别人。处处想到自己,占到有利的地位,把别人挤下去,不错,你是可以能够得利於一时,你轮回的日子有得过,三途的日子有得过。能在这一生当中,处处让别人,处处走在别人后面,眼前看到好像是吃亏了,将来决定得生佛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这个事实,要能够原谅一切人的过失,不要去责备别人。说个实在话,我们没有资格责备别人,为什么?我们自己本身有过失,本身没有过失才可以责备别人。谁没有过失?佛没有过失。所以菩萨见人都谦虚,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有惭愧心,如来果地才没有过失。可是诸佛如来责备人都非常慈悲,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去学习。
末后一句,『见杀加怒』。这是讲犯罪了,判了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是瞋恨之心,这个心不好。古时候执法的人员,在执行处决死囚都流眼泪,虽然他是罪有应得,但是总是不能忍心看到人家死。尤其是无辜的、冤枉的,更是令人痛心,千方百计去救护他,怎么可以还加怒?还动瞋恨心?这种心是非常残酷,果报我们可想而知。所以对於遇难的人,应当要有怜悯心,应当要有同情心,要生救护心,这是仁心。贪瞋痴的心,是三途恶道之心。菩萨的心仁慈到极处,佛心是真诚平等,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知道如何去学习。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一段是讲一般平民所造的恶。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