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14

发布时间:2024-04-11 01:41:07作者: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14

宋冯楫

我的布施经典,一事而有二种布施。用钱印经,就是财施;用经传法,就是法施。财施,能得天上人间福德的果报;法施,能得世智辩聪超过世人的果报。应当知道二种果报都是轮回的因,苦报的本。我今天发愿,愿回向这二报,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往生其中,见佛听法,证悟无生法忍,登上不退的阶级,达到菩萨位。再回到十方世界内,五浊恶世中,普现化身,而作佛事。因为今天财法二种布施,就如观世音菩萨,具有大慈悲心,游历五道,随众生类别变化形像,讲说妙法,开发不觉悟的众生,永远脱离苦道,使他们得智慧,与所有众生都能成佛,这是我布施经典的愿望啊。(《发愿文》)

宋张抡

臣(我)曾经读天竺的书(佛经),知道出世间有极乐国土,那国土有佛,号称阿弥陀。他原本是国王,后来舍去不做,超凡脱俗独自觉醒,悟到心性修证成圣,以大愿力,普度一切众生。那极乐国都是用上妙众宝庄严,地面都是黄金铺成,没有山川丘谷的险峻,节气总是春天,没有阴阳寒暑的变化,没有饥寒老病生死的苦,没有五道众生杂居的浑浊。用的是种种的神通,方便善巧的教导,众生欣乐生起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发一念,念那佛号,就这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就是同一法性。幻化的身体灭尽时,这个法性不灭,一刹那间,佛土现前,就如拿着票据,去取寄存的东西。我很诚敬这个说法,刻苦精进,没有间断,一心念佛,也有年头了。全家老少,没有不随我的劝化,就在我家的东边,挖池塘种莲花,效仿慧远大师结社的用意,天天率领妻子儿女念佛万遍。而又在每年的春秋季节,选择良辰吉日,在普静精舍,与信众共修。于是见闻随喜的人,如云川汇集,唱佛的声音,如潮水翻腾啊。那慧远大师创建莲社,距今已有数百年,其中信众景仰余留的风范,祖师表述他的崇高,代代都不缺乏这样的人,但是大都暗藏不显,与木石一样沉寂了。只是我多么幸运,得到太上光尧寿圣皇帝,亲自挥洒书法,写“莲社”二大字作为赏赐,天子的文章墨宝,从未有过。万众共同瞻仰,欢天喜地,不只是传示同修们,夸耀千年难遇的盛举,实际是愿天下后世,凡是听到见到的,都能得到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的菩提,那产生的利益众生,怎么可以衡量?恭谨的刊印在坚固的石碑上,彰显皇上的美意吧。(《莲社题记》)

明袁宏道

一、信心行者。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的行持,信是正因。甚至菩提果的圆满,也只是完成这个信根。如谷子落地已经成熟,与初种时没有不同。如稚嫩的竹笋长到参天,本是原来的竹竿。初心菩萨,没有不依靠信力成就的,莲宗尤其是依靠信为根本。一者是,相信阿弥陀佛的不动智,根本智,与自己没有不同。就如太虚空,太阳映照就明亮,云来遮挡就阴暗,虚空本来没有变化,是因为云和太阳就是虚空。二者是,相信阿弥陀佛那由他劫难行难忍,种种修习的事,我也能行。为什么呢?无始劫以来漂浮沉溺在三恶道中,生的苦死的苦,披毛戴角的兽类,铁床铜柱的地狱,一切无益的苦,都能忍受,何况现今菩萨万行救济众生的事,岂能不做为?三者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无量智慧,无量神通,以及成就无量愿力等事,我也应当能。如来的自性方便,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我与如来是同一本体清净性。四者是,相信阿弥陀佛不去不来,我也不去不来。西方净土与我们这秽土,没有分隔一毫端,想见就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都是以法性为身土。五者是,相信阿弥陀佛修行多劫,直到证果,没有刹那的变化,我也没有刹那的变化,品位等齐诸佛。为什么呢?因为时间的分别,是业的作用,法界海中,业是不可得的。这样的信解,是入道的初心,相信一切诸佛净土的行法。二、止观行者。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观,是示现一心的方式,统摄万法的要领。西方净土十六观,全部具足这三义。《妙宗钞》说:“性中三德,体是诸佛三身。即此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观。若不然者,则观外有佛,境不即心,何名圆宗绝待之观。亦可弥陀三身,以为法身。我之三观,以为般若。观成见佛,即是解脱。举一具三,观佛既尔,观诸依正,理非异途。广如疏钞,不能具述。”知道这个理,就知道念佛一声,具足了三观。了悟能念的心,不是肉团,不是缘影,是空观。了悟所念的佛,或依报或正报,主与伴各各圆融,横竖穷尽,是假观。了悟能所是绝对,能所双亡能所双照,是中观。再说能念,就是一心三观。所念,就是一境三谛。能所不二,就是谛观不二。三谛,就是法身。三观,就是般若。谛观不二,念佛相应,就是解脱。

举一就是三,这样念佛一声,能清净四土。如拈起一粒微尘,大地变作黄金,这就是法界圆融不可思议的观门。三、六度行者。起信论说“菩萨的深解现前,那修行离相。因为知道法性体,能远离悭贪,随顺修行檀波罗蜜(布施)。因为知道法性无染,能远离五欲过患,随顺修行戒波罗蜜。因为知道法性无苦,能远离瞋恼,随顺修行忍波罗蜜。因为知道法性无身心相,能远离懈怠,随顺修行精进波罗蜜。因为知道法性常定,能体无乱,随顺修行禅波罗蜜。因为知道法性体明,能远离无明,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所以修净土的人,不超出一种修行,就具足这六义。念念离相,是修行布施,念念清净,是修行持戒,念念寂静,是修行忍辱,念念相续,是修行精进。念念专一,是修行禅定。念念佛号,是修行智慧。应当知道离相、清净、寂静、相续、专一,必有事相随缘而起,但都是从念佛中流出。正行助行不二,事相理体不二,所以念佛一行,能涵盖一切修行,因为念佛是一心法门,心外没有一切修行。如果废止一切修行,就是废心。四、悲愿行者。诸佛菩萨,本性的大海是无尽的,供养是无尽的,持戒布施是无尽的,甚至饶益众生也是无尽的。所以天亲菩萨的净土五念门,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种,作为成就进入功德门。回向一切烦恼众生,拔掉世间的苦,作为成就出功德门。菩萨修得五念门,快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人质疑问:“《净名经》(《维摩诘经》)说:‘菩萨观于众生,如呼声响,如水聚沫等。’这样说来众生本来是空,而发愿利益众生,难道不是病眼见空中的华吗?”回答:“《大智度论》引佛说:‘无佛者,破著佛想,不言取无佛相。当知无众生者,破众生想,不言取无众生相。’所以净名居士(维摩诘)说菩萨作这样的观察后,自己说‘我应当为众生说无众生的法’,是真实的慈悲啊。所以知道菩萨种种的度众生,是深深通达无众生的义理。若是见有众生,就是有我,慈悲心低劣,怎么能做到这样饶益众生的行为呢?”五、称法行者。法界海是无量无边,修行的海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菩萨的一切行,都是契合自性的,不是有不是无,不是行不是不行。契合法的自性,不是初发心得到的,不是后心证果得到的。现在略说它的相状。一者,菩萨度一切众生,究竟达到无余涅槃,而众生界没有减少。如傀儡的表演,悲喜哭笑分明,但不过是一土偶,其实什么也没有。二者,菩萨示行五无间罪,而没有恼怒,至于地狱,没有罪垢,至于畜生,没有无明憍慢等过失。如女子离魂,甚至生孩子,而自身常在母亲面前(倩女离魂的故事)。三者,菩萨自身入定他身起来,一身入定多身起来,有情身入定无情身起来,如猛虎调动尸体,跪拜舞蹈,只是虎的意愿,而尸体是无知的。四者,菩萨在一个小众生的身体中,转大法轮,点燃大法的火炬,震动大法的雷霆,摧毁魔宫,大地震动,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这小众生不觉不知。如天帝的乐人,逃入小女子的鼻孔中,而女子不知觉。五者,菩萨要久住世间,就把一念间衍生为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要少住世间,就把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缩为一念间。如小儿看灯笼上的走马转动,计算走马有多少或首尾在哪里,根本不可能。如果证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修行,在一念中,三世诸佛的净土,全部摄取无余,这就是菩萨庄严净土的修行。用无思量的智慧观照才可见,不是情识能猜测的。为什么呢?因为自性超出一切思量。(《西方合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