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本
持一禅心,观照万法。所谓的禅心,圆融明净虚空静寂,出入没有妨碍。不可以求取形相,不可以言说。舒展开来那万法就是它的彰显,收卷起来那万法随它而泯灭。凡夫迷惑愚昧,引起生死轮回,有苦有乐上升下沉,没有办法解脱。所以不是禅法不能契合佛心,不是智慧的妙观察不能破除众生的迷惑。《圆觉经》把三观互相推演为二十五轮,《无量寿佛经》把一佛分为十六观。开始端坐静室,专注观想一方,保持观注不休止,与妄想一起泯灭。所以一轮见到真谛,妙观澄澈清明,一处观想功成,诸佛圆满具足。如面对台上的镜子,如帝释宝网的明珠,万象显现而没有映照的功果,千光聚集而绝无能收的痕迹。这样观想,就是见到清净愿王阿弥陀佛,白毫光芒漫天,绀目如清澄大海,巍巍的光明,殊特的相好。遍法界的光明,化为香台宝树,楼阁殿堂莲池水沼,庄严具足。这时的三昧修行人,听到就是见到,感觉就是知觉,言语或沉默,行动或静止,都与没有作为的清净妙观,吻合混同了。然后这个妙观,在任何的时候,散作无边的庄严佛事。如果用来报国恩,那么国家就永保长久;如果用来报亲恩,那么父母就超脱一切的烦恼。甚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怨亲,同时解脱。那么作为报答,哪里有限量呢?(《报恩院记》)
元优昙
一、凡是修净土的人,根本是要解脱他的生死,不是说说就算了。应当想到无常迅速,时间不等人,必须是把事做到底才可以。如果半进半退,又信又疑,到临终能管什么用?如何出离轮回?如果是信得到位,就从今日起,发大勇猛心,发大精进心。别问会不会,见性不见性,只要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靠着一座须弥山一样,摇晃不动。专注心,一个意,或者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者默念、专念、系念、礼念,念佛就想佛,常忆常念。早也念,晚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时时刻刻,不要放下。绵绵密密,如母鸡抱窝孵蛋,常有暖气不断一样,就是净念相继。再加上智慧观照,那么知道净土就是自心,这是上智人的修行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遇苦乐逆顺境界现前,只是念阿弥陀佛。
元维则
有人问: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能往生,又没有退转。那么我就先做世间的事,等到临终再念佛,可以吗?
回答:苦啦,苦啦!耽误了自己,又耽误了天下僧俗男女,都是这话啊。五逆罪恶凡夫,临终念佛,是过去世有善根,所以遇到善知识,而能念佛。这样的侥幸,一万个里面也没有一个。《释净土群疑论》说,有十种人,临终不能念佛。一、善友未必能相遇,没有劝念佛的人。二、业障痛苦缠身,顾不上念佛。三、中风说不出话。四、狂乱疯癫痴呆。五、遭遇水火灾难。六、遇到豺狼。七、恶友破坏他的信心。八、昏迷致死。九、打仗死亡。十、坠落悬崖。这都是寻常能见闻到的,不论在家出家,人们都会有的。过去的业力感招,现在的业力感应,忽然现前,不容回避。忽然遭遇一种,就是什么办法也没用了啊。善知识或活佛,也救不了了啊。然后随着业力去三途八难中受苦,到那时,要听到佛名,也不可能了啊。就算是没有这些恶缘,正常善终而死,未免有风刀霜剑一样切割分解身体,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分离,就如生龟脱壳,痛苦逼迫,恐怖惊惶,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病而死,世间俗缘未了,世间贪念未休,贪生怕死,扰乱胸怀,又有家事不明确,后事没有办,妻啼子哭,百种的忧虑,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死以前,只有些小病痛在身,未免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祈祷忏悔,杂念纷飞,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病以前,只是年纪老大,衰弱的样子现前,老态龙钟,忧愁烦恼,落在衰老的身上,左边安一个右边排一个,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老以前,正是年少力壮,或者狂心未歇,俗事缠身,东奔西忙,胡思乱想,业识迷乱,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清闲自在,有志修行,有点对世相看不破、放不下、拿不定、斩不断,有些境界现前,一个主人翁就随他颠倒,念佛不能够了啊。你看老病的时候,少壮清闲的日子,稍有一事挂在心上,早就不能念佛了,何况临终的时候呢?还要忙着做世间的事,你真是痴人,说痴话,肯定你把心用错了地方啊。而且世事如梦,那一件事能代替生死?纵然是修造寺院、增添庙宇、攀缘名位、交结官豪,以为是多做好事,却不知犯了不关心自己的修道,广造伽蓝等戒。难道没听说过吗?有为法的功德,多有过错,天堂还没修好,地狱先造成了,生死大事不清楚,所做的善事都成了苦的根本。眼光落地(沦为动物),受苦的时候,才知道平日所做所为,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地狱的汤锅下增加木炭,地狱的剑树上助长刀枪。袈裟下失去人身,万劫难恢复,铁汉听了,也要落泪。祖师如此苦口婆心,哪里许可你临终念佛呢?死心禅师说:“世间人的财宝堆积如山,妻妾成群在面前,日夜欢乐。可是无奈未来的日子有限,时光暗中逼迫。催命符到了就要上路,不容许停留,阎罗老子,不讲人情,无常鬼王,有什么情面?况且根据人们的耳闻目睹,前街后巷,亲人眷属,朋友兄弟,强壮青年,死了多少?世间人多爱说老来念佛,岂不知黄泉路上不分老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死心禅师如此苦口婆心的劝人,哪里许可你等到临终念佛呢?人生在世,能有多少时间,石头撞击的火星打雷闪电的光,眨眼就过去了。趁着还没有老还没有病,抖擞精神,抛开世间的事。能有一天的光景,就念一天佛号;能有一时的工夫,就修一时的净土法门。不管他什么时候命终,我的路费预先备好,前程就稳当了啊。如果不是这样,后悔难追。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