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南老师手书“大丛精舍” 因缘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18 01:39:41作者:心经原文网

【南怀瑾老师手书:“大丛精舍”】

二零一二年六月,九十五岁的南怀瑾先生亲自题写四个大字“大丛精舍”赠送给海南的一方百姓。这距离南老辞世仅有三个月,堪称南老生前难得的遗墨,弥足珍贵。南怀瑾先生秘书室的特别说明证明了这一点:“南师年迈眼花,各方求字者,一概婉拒,故此次题字诚为异数。请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每字,按法度排列,以不辜负老人家辛苦……”此墨宝的受赠人为亲近南老多年的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中秋前夕,南怀瑾先生与世长辞。九月三十日中秋夜,江苏苏州吴江太湖大学堂沉浸在一片肃穆和哀伤之中。各地赶来参加南怀瑾先生祭奠告别仪式的人们,向先生做最后的告别。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跟随南老多年的周瑞金先生代表中外南先生的学生在告别仪式上发言:“……作为跟随老师多年的老学生,此时此刻,都会追忆起六年前,也是中秋月圆之夜,就在刚落成的太湖大学堂,老师白天为我们开示生命科学,夜晚与我们一起欢声笑语,共度佳节,感受教化,备受启迪。今天,碧空净洗,皓月圆明,天地在冥冥之中启示我们,老师宏深誓愿,救度众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功德圆满……”

此时此刻,中秋月色洒满浙江温州乐清南宅南老的故居,门口的一块石碑上至今留着南老的一封亲笔信,向乡人讲述自己游学经历和恋乡深情,言语间无不透露着无奈和遗憾:“旋经代嬗变五六十年后,父罹世变,未得藻雪,老母百龄,无疾辞世,虽欲归养而不可得,故有此筑。”1995年,年逾古稀的南怀瑾欣赏出资512万元重建故居,并扩建成为“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供父老乡亲娱乐休闲所用,亲自题写了“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十个大字,成为人们感受南老行迹不凡一生的所在。

“九五顽童”题写“大丛精舍”

周瑞金先生回忆,去年(2011年)他到太湖大学堂拜会南怀瑾先生,并向南老谈起了他在海南的新农村建设计划。当时南老非常关心,大力支持周瑞金新农村建设的宏愿,认为海南是块宝地,在那里开始这个行动计划大有可为。周先生说,现在一提到新农村建设,似乎只重视道路、住房建设,往往忽略了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播者的南怀瑾先生,对周瑞金一直在筹划的新农村建设颇为关注,指导要重视文化建设,给乡村农民带去文明的生活习惯和风气。

周瑞金根据南怀瑾先生的意见,筹划在海南新农村建设中配套建一座“大丛精舍”,作为知识精英进行禅修和农民学习培训的平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对此,南老十分认同。于是,今年6月下旬,周瑞金前来海南前夕,南老不顾年迈体衰题写了四个大字:“大丛精舍”,让周瑞金带到海南。有趣的是,南老童心未泯,落款处竟出人意外地写下了“九五顽童南怀瑾”几字,让观字者无不会心微笑。

南怀瑾先生这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隐士式人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被历史选中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就在南老的香港寓所开启了国共两党的秘密会谈,为后来达成“九二共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先生一生中不为外人所熟知的细节。“南老在两岸政治圈中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在两岸和华人社会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应当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南先生是唯一合适的国共合作信使人选。”

说起与南老的缘分,已经退休的周瑞金先生,难忘那段海峡两岸波云诡谲的日子。一九九八年十月下旬,海峡两岸关系正处于微妙阶段。此时,周瑞金应台湾“中央通讯社”的邀请,将率领人民日报社新闻代表团访问台湾。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先生得知此事,交待周先生到香港应去拜见一下南怀瑾先生,这是周先生第一次去南先生香港寓所拜访神交已久的南老。

周瑞金先生说,当时的南老已经81岁高龄,精神依然矍铄。一贯幽默风趣却又充满智慧的南怀瑾先生与周瑞金交谈甚欢。南老笑称周先生为“南书房行走”,一语双关,既说周瑞金是中央机关报主持言论的副总编,常跑中南海,又戏称今天他是到“南怀瑾书房行走来了”,从此结下师生之谊。周先生感叹,至今回想当年见面氛围,犹历历在目,而今斯人已逝,岂不痛惜!

与海南的缘分

由于种种原因,南怀瑾先生一生未踏上海南的土地,这成为南老的一个遗憾。然而,南老与海南的缘分不浅。

鲜为人知的是,南老的第一部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著作《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是由海南三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反响巨大。此后,南老的著作如《论语别栽》、《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列讲》、《历史的经验》、《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甚么》、《圆觉经略说》在内地迅速风靡,影响深远。

南老与海南的另一个缘分是关于南山寺的选址和慈善捐赠。1994年,海南省决定在三亚修建南山寺。时任海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的洪寿祥被委派到香港征求南怀瑾的意见。恰逢中秋佳节,南老对洪寿祥带去的南山寺选址表示赞赏。1995年,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在三亚召开。那一年,宗教界大师云集三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全国政协常委、副会长嘉木样活佛、贡唐仓活佛以及藏传佛教领袖刀叙仁等,对南老选定的南山寺选址进行最后的确认,于是,南山寺的建设终于拉开了序幕。

洪寿祥先生透露,南山寺建设之初,困难重重,是南老发挥自己在宗教界的影响力,延请南京栖霞寺的圆湛住持主抓筹建工作。建成后,促成圆湛大师任南山寺首任住持,使南山寺迅速走上轨道。1995年7月,南老还指示其弟子、台湾释首愚大和尚捐赠一百万人民币修建南山寺。值得一提的是,南老一生只铸造四尊释迦牟尼佛铜像,有两尊在台湾,一尊在普陀山,另一尊就送给了南山寺,成为南老一生与海南结缘的象征。

大师已逝,但大师的影响依然在海峡两岸乃至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早在五十年前,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不辞辛劳,奔波教化几十载,内容涵盖了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文化层面。而他生前惠赠给海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或将在日后显见他的力量。

(整理自《海南日报》)

-------------------------

南怀瑾先生“一切为苍生”

1991年10月下旬,周瑞金应台湾“中央通讯社”的邀请,率领人民日报社新闻代表团访问台湾。返程途经香港时,他应汪道涵先生要求拜会了当时八十一岁高龄的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受大师高尚无私的处世魅力感召,从此立意追随。

“南师终其一生,弘扬文化,有教无类,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他心中装的,笔下写的,讲坛讲的,禅堂开示的,都是关于苍生的冷暖、安危、觉迷与福祉。”周瑞金曾这样概括南怀瑾大师的一生。他认为,真心诚意要向南师学习的人,最好是诚诚恳恳效法南师“君子不器”、“自强不息”、“无我利他”的精神,认认真真学习领会南师的著作经典,切切实实按照南师的精神和品格去践行修炼,老老实实遵照南师的教导做人做事!

南怀瑾先生讲佛法,注重静坐内观、修身养性的实证,周瑞金也虔诚效仿,每日静坐禅修,并写了一副对联自勉:“读书足以养老,至乐莫如静观”。

“读到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后,传统经典也可演绎至此,我不禁击节三叹。后又觅得南老师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叹为奇书。后来,我写了一篇《奇书·奇人·奇功》,算是大陆第一篇全面介绍南怀瑾老师的文章。”

今年9月中秋,南环瑾先生仙逝。周瑞金作为跟随南老学习多年的学生,在南老的告别会上代表所有海内外学生发言,告慰南老的在天之灵。而南老2012年6月为周瑞金题写的“大丛精舍”,将成为周瑞金海南梦想的点睛之笔。

“大丛精舍”这四个字与周瑞金多年的乡村建设梦有密切关系。乡村建设梦从平民教育家晏阳初那一代知识分子开始,从来就没停止过探索。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上述思想的影响巨大,鼓舞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停地实践。

周瑞金说,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房屋、道路、桥梁的建设,而更应是文化的重建和心灵的关爱。近些年乡土文化的加速失落已经让我们失去了精神家园。南先生曾恳切期待,利用海南天然美好的自然环境,在海南新农村建设中配套建一座“大丛精舍”,作为知识精英进行禅修和农民学习培训的平台,让知识精英深入民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人,作为一个生命,赤条条来到世间,只有几十年,至多一百多年时间,所以人生是短暂的。生命的结果是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生、老、病、死。人来到世间当然不是为了死亡而活着的,而是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过程。让生命过得充实、愉悦、有意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我们应当如何善待人生?我认为可以把人生价值的真谛,概括成一句话:‘爱自己,爱他人’,让自己过得愉快,也让别人过得愉快,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几年前,周瑞金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如是说。此刻,站在南国温暖的阳光下,依然精力充沛的他依然保持着一份博爱与洒脱。

这让人不禁想起他跟随南怀瑾先生多年修习的经历。虚怀若谷,静能生慧。对他和同道而言,乡村建设梦落海南似乎是前世已定。

整理自《南岛晚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