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三)

发布时间:2024-06-12 01:39:11作者:心经原文网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三)

  本论之‘体’,就是一真法界。华严宗说一真法界,就是天台宗所常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与一真法界实际是一回事。法界就是统摄一切万法,所以叫法界。怎么说一真法界呢?体是绝待的,没有对待,不是二,称为一。是真实无妄,所以叫真。不二,离妄,统摄万法,就称为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之另一解释,‘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这比统摄万法又深了一步。一切互相‘彻’,你能‘彻’我,我能‘彻’你,此交彻也。融摄:互相融,互相摄。互相融、互相摄、互相交、互相彻,可以拿屋里的灯光作比方。烛台有光,顶上的灯各个有光。屋子里的光亮,是由于烛台与全部电灯所发的光。谁能分别这室内哪一块是烛台的光?那一块是顶上的灯光?不可分。所有的光,每一个光都遍满全室。每一处都有各各发的光。这就是交彻、交融、相摄之意。你摄了我、我摄了你,你融到我里头,我融到你里头,交彻融摄。以我们的譬喻推广到一切法,一切法无不如是。

  这样的一个不二不妄一真的法界是什么?就是诸佛平等的法身。佛的法身是平等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身还有什么高下,不但佛与佛的法身无有高下,一切都不二,还有什么高下,大平等之法。从本以来就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都没有,那不就是断灭了?不,唯一真实。唯一真实,那你说是不是有?你要想!告诉你不可思议。刚一要想,禅宗多少捧打下来,赶出去。所以称为一真法界。

  一尘一毛无不是一真法界。不但广大无边的是一真法界,极微细的电子、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中微子,都是一真法界。到了华严境界,小就包括大,‘毛端刹海’。一个毛端就能容纳刹海,小中可以包括大。咱们的常情大包括小,多包括一,但华严一多相即。一万包括一包括二,一跟二包括一万。又华严延促同时,一秒钟和一万年是一样的时间。艾雷斯艾,爱因斯坦,懂此道理。他的一个朋友死了。他说:‘你死了,不久我也就会来了。’他又说这都是错话,时间是人的错觉,物质也是错觉。错觉与妄想正好相似。错似妄,觉似想。我们说妄想,他们说错觉。时间就是错觉。现在时间、空间、物质,这些概念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佛教前途光明。要知道不是指现在,信佛的人多了,交供养的人多了,有大光明在前头。科学家非常惊讶释迦牟尼的大智慧,现在如此努力,才以实验做出来,可是两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早已了知了。

  为什么念佛三昧论,以一真法界为本体?因为清凉大师把华严的一真法界,分为四: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种种事相,大地山河,男女老少,有凡、有圣、有因、有果,都是事,这是一个法界。理法界,都是本体。离言思、离名相,本来就不生不灭,这也是一个法界。一切空寂而不妨示现种种的大地山河,理跟事不相妨碍,叫理事无碍法界。还有事事无碍法界,是华严所独有的。小跟大,本来有碍,它无碍。大的可以包括小的,小的包括大的。多与一,人们是有碍,多包括一,十包括一。三包括十,一个手指头包括十个手指头,常情就不好懂了。它无碍,事事无碍。一秒钟包括十万年。华严分为四法界,《起信论》云:‘念佛完全可以入四法界。’所以我们说,以一真法界为体,是有所依据的。

  彭际清(二林居士)如此说:‘一心念佛,不杂余业,就入事法界’。修持是事。要一心念佛不参杂别的。不是念佛之外,还练气功,那就不是一心。一心念佛,不杂余业,就入了事法界。‘心佛双泯,一真独脱,入理法界’。念著念著,心与佛在自己心中都没有了;本有的一真独然透露,就这一句佛号明明朗朗。就入理法界。寂然不动,生佛俱泯,这些事相都没有了。‘即心即佛、大用齐彰、入理事无碍法界’。这个心就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从体起用,从性起修,全修在性,大用齐彰。一人念佛,光明遍满全法界。小说一人念佛有四十里光明,此对凡夫说的。要是圆人,遍满一切,大用齐彰,理事无碍。所以不起于座,分身尘刹,广度无边众生。一人念佛之功遍满一切处,此大用也。‘非心非佛、神妙无测、入事事无碍法界’。非心非佛就离开一切了。神妙不测,此境界非凡夫所能知,事事无碍。

  所以念佛就入四法界,四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华严念佛三昧论以一真法界为体,以诸法实相为体。净修捷要:‘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觉。

‘起心念佛方名始觉’,生起念佛之心才是开始觉悟,故名始觉。念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本觉,始觉就合本觉,‘始觉合本’,此最重要。始觉合本觉才称为觉悟。‘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就到究竟觉。由于一真法界为体,所以你本心就是佛,起心来念,念什么?念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自己,无量光寿就是你的本体。

  我个人体会本论以‘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为宗。整个华藏世界就是毗卢遮那说的法。说华严经时四处在天上说、三处在人间说。七处八会、或九会,由于两种译本不同。华藏世界讲十方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庄严,持名就入华藏,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持名往生,就入了华藏。再加上一句‘华藏入名字’,如果能够信、能够理解,这个名字有这样殊胜的功德,信解就深入了。信解深入了,就是往生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说‘华藏入名字’?根据此论所言:‘弥陀全体遮那,极乐不离华藏’。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切一切就是华藏世界。‘华藏依正悉入弥陀名字’。华藏世界一切依报,就是一切佛土庄严,一切正报,就是一切佛菩萨;都入在阿弥陀佛名字里面。所以说‘华藏入名字’

  ‘持名入华藏’,彭二林又说:‘持一佛名入全法界’。持一佛名,全法界的功德都在里面。论云:‘名字即法身’,‘名字不异报化’。一个名字,法身、报身、化身全在里面。

  又云:‘此土行人(即娑婆世界之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惑业未断,(大多数人是此情况,还起惑,有疑惑)生同居土’。西方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种惑业未断,但专念、修功德、回向的人生到凡圣同居土。

  第二种人‘欣厌既切’,欣慕极乐的心,厌离娑婆的心都很切。厌离的心很要紧,很多人厌离的心没有生出来,对娑婆世界还是很留恋,那就欣愿不切。‘粗漏渐除’,惑业即漏,所谓见惑、思惑。见惑有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嗔、痴、慢、疑,断了见惑成初果。思惑就是贪、嗔、痴、慢,细的。一直到无色界的贪嗔痴慢都断了,证阿罗汉。现在不去证小乘极果。但欣厌很切,粗漏渐渐消除。粗漏指粗的邪见、身见、边见、粗的贪嗔痴慢渐渐消除。并且‘闻法增进’,这样念佛求生,可以生方便有余土。比凡圣同居土高。

  ‘若修圆教为因’。我们所讲的华严是圆教,以圆教作因,从这里发心。‘深达实相’,很深的了达实相。‘以普贤行愿’,以普贤十大愿王作自己的愿,‘回向西方’,就生实报庄严土。‘亲承佛记、分证寂光’。

  所以,此论不但希望大家持名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还希望大家以圆教为因,可以上升到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就是大菩萨,一生大成就。上品上生,分身到无量佛国去闻法、去受记,到无量的世界说法广度众生,分身无量无边。净土宗的成就是如此的成就,但须以圆教为因。若没有圆教为因,那只是前面同居土、方便土的成就。此即造论的意思。把‘华藏入名号’,华藏的一切都入名号之中,如此念,深达实相,不但往生,而且品位很高。此即‘宗’,‘华藏入名字,持名入华藏。’华藏就是极乐世界。

  ‘用’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极乐,一生成办’为用。首先叫你发菩提心,三辈往生要发菩提心。论如此细说,就是要你发菩提心。菩提心浅说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此是最粗浅的说法。以大智慧来说,此论所表达的就是大智慧。发起此心,一向专念,是《无量寿经》所说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此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办’,过去多少生没有成功的事,现在这一生成功了。

  我还可以抖胆的向大家说,修什么法门,如果不求生净土,一生成办就没有可能。纵然是有,那是极少的。密法,统计下来,从解放到现在,有六个人化光。中国有十亿人口,解放以来四十年。四十年来,十亿人之中,只有六个。一亿人也摊不到一个,一万万摊零点六,经过四十年。北京才一千多万人口,离一万万还远啦。总之,此百分数看来,是很不容易的。

  论上说:‘行者诚能决定信解,知一切佛不离自性’。如果真正能够有决定的信、决定的解,知道一切佛不离开自性。‘起勇猛心,起担荷心’,要觉他,既要觉他,先要自觉。‘便与本师初发心时等无有异’。劝人发菩提心,如果信心有了,决定的信心,知道一切佛不离自性,起了勇猛心、担荷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一样。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就是华严的道理,因果同时。都是‘超情离见’。如果大家都在情见之中,对于这些事就是怀疑,这怎么行?咱们的情见都是错觉。爱因斯坦说都是错觉,佛早就告诉你是妄想出来的。

  而且《无量寿经》说如果对于佛的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智、最上胜智,不能明了的话,就是往生,也在边地。若对于佛的智慧能明了,但对于自己的善根不能生信,不能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不能相信自己的本性就是法身,跟法身佛平等平等,无所欠少,你也只能生边地。所以造论者的用心即在此。不但希望大家往生,还希望往生的品位高一点。此即造论的苦心。我们今天有这个共成会聚,也就是希望在这个地方提高一点。这个提高一步,往生之后,你到那边大大的提高一步。如是因,如是果啊!

  第四个就是‘用’,就是劝你发菩提心,你这样发菩提心,就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发菩提心是一样的。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样往生,不会落到边地疑城里,多少年不见佛,只有菩萨来跟你说法。为什么?佛跟你说,你也不懂,华严会上的阿罗汉们都如聋如盲。

  至于属于什么教呢?教里分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此属论藏。律藏是戒藏,经藏是定藏,论藏是慧藏,戒定慧。所以论很重要。有的时候光读经,草草的念过去。论给你一解释、一分析,大家就深入了,此为慧藏。

  在大乘、小乘中,此为大乘教,而且是一乘教。

  判教里,天台判四教:藏、通、别、圆。藏是小乘,通是通于大小乘,别是大乘。此论为圆教。

  华严判为五教:小、始、终、顿、圆。此论属于圆顿教。这是最高的、最圆顿的,最殊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