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体)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检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着世事。譊譊忧无常。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沙门释净空注解
【寿乐无极⑴第三十二】
⑴寿乐无极:“寿乐”是寿量、快乐;“无极”是没有极限。
〖注解〗本品是佛为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的寿量、快乐都是没有极限,显示极乐人民的殊胜,以及他们生活环境的美好。这是劝勉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亲近诸上善人。
【经文】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⑵。何不力为善⑶,念道之自然⑷。
⑵若此:是如此。
⑶善:这里是指念佛求生净土为最善。
⑷念道之自然:“念道”是念阿弥陀佛名号,“自然”指念佛能恢复自性清净本然。
〖注解〗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与会的大众们,极乐世界里的声闻菩萨,他们的功德智慧不是我们的语言所能赞叹称说的。他们的修学生活环境,国土的精微奇妙,安乐清净达到如此的程度。这种殊胜庄严美好,也是十方诸佛世界无法相比的。
这样美好的地方,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努力修善,不愿意求生净土呢?如果真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自然就能得生。一生到极乐世界,即恢复自性之清净本然。由此可知,念佛就是念自性。
【经文】出入供养⑴,观经行道⑵。喜乐久习⑶,才猛智慧。心不中回⑷,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⑸虚空,适得其中⑹。中表相应⑺,自然严整⑻。
⑴出入供养:“出”是飞行供养他方一切诸佛;“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⑵观经行道:“观”观照。“观经”是透彻明了佛在经中所说的一切教诲,理、事、性、相、因、果等法。“行道”是把佛说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⑶喜乐久习:“喜乐”是一门深入,法喜快乐。“久习”是长时间的熏习。
⑷中回:是中途退转的意思。
⑸容容:第一个“容”是名词,指心量;第二个“容”是动词,指能包容的意思。
⑹适得其中:“适”恰到好处,“中”指中道。
⑺中表相应:“中”是指内心,“表”是表现在外的。这是说菩萨心契中道,得于中而形于外,所以表里一如,自然相应。
⑻自然严整:“自然”是指一切法的自然规律;“严整”是庄严整齐。
〖注解〗极乐世界菩萨们,能够毫无障碍的化身现在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回来时又能合成一身供养本师阿弥陀佛。他们能透彻明了佛的教诲,并能把佛的教诲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长时间的熏习,自然契入如来境界,获得法喜充满,表现出才能勇猛。他们信心坚定不退转,且有深信切愿,勇猛精进,永无懈怠的心。
菩萨们的修行,外表显得从容、悠闲,内心真正在用功修行。其心量如虚空一样能包容一切。在修学上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契入中道。所以能中表相应,不需安排造作,自然成就。这充分表现出极乐菩萨们的威仪自然整齐。
【经文】检敛⑴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⑵安定,无增缺减⑶。求道和正⑷,不误倾邪⑸。随经约令⑹,不敢蹉跌⑺。若于绳墨⑻,咸为道慕⑼。
⑴检敛:“检”是检点;“敛”是收敛。
⑵志愿: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愿。
⑶无增缺减:是不增,不缺,不减。表知足常乐。
⑷求道和正:“道”指平等心、正直心。“和”是和平、调和。“正”是中正、中道义。
⑸不误倾邪:“误”迷惑的意思,“倾邪”指邪知邪见。
⑹随经约令:“经”指佛讲的一切经典。“约”约束,“令”教诫。这是说随顺佛的经典理论教诫,约束自己的心行。
⑺蹉跌:是失误、违背的意思。
⑻绳墨:准绳、规矩的意思。
⑼道慕:“道”无上的菩提大道,“慕”仰慕。这是说对成佛的菩提大道非常仰慕。
〖注解〗菩萨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检点、收敛自己的行为,时时提醒自己的行为要端正,内心要正直。所以他们所得到的是身心清净,没有一切烦恼习气。菩萨们自己修行,能够坚定这个念佛法门,绝不动摇;而对教化众生也用这句佛号,并且知足常乐。他们在自行化他时,常能保持和平中正的心念。因此不会被一切邪知邪见的境界所迷惑。
菩萨们依照经典的教诲来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所以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不会违背佛的教诫。没有丝毫失误。依佛的教诫为准绳。他们所仰慕的就是无上菩提大道,也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圆满成佛。
【经文】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⑴,虚空无立⑵。淡安无欲⑶,作得善愿⑷,尽心求索。含哀慈愍⑸,礼义都合。苞罗表里⑹,过度⑺解脱。
⑴自然无为:就是自性清净本然,没有丝毫造作。
⑵无立:指一法不立。
⑶淡安无欲:“淡安”是淡泊安宁。“无欲”指没有贪瞋痴等欲望。
⑷善愿:指广度众生的大愿。
⑸含哀慈愍:指大慈大悲的心。
⑹苞罗表里:“苞”同“包”。“苞罗”就是包容含摄,“表”指一切事相,“里”指道理。
⑺过度:是超过度脱。
〖注解〗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心胸空旷,无有妄念,没有忧虑、牵挂。他们的行为完全是从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没有一丝毫的造作。他们的心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在生活上是淡泊安宁,没有任何欲望,自在随缘。在他们的心中只有度众生成佛道的大愿,对于这些善愿,他们会尽心尽力以善巧方便来弘扬佛法,以清净、平等的大慈悲心来普度一切众生。
菩萨在世间度众生,所用的方法都是适合世间的道德、人情、风范、礼俗。菩萨的智慧包罗世出世间一切事理,所以度化众生能容通无碍,菩萨们是以学习念佛法门,一生当中得到解脱,同时又以这个法门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在这一生也得到解脱。
【经文】自然保守⑴,真真⑵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⑶。一旦开达明彻⑷,自然中自然相⑸,自然之有根本⑹,自然光色参回⑺。转变最胜。
⑴保守:保持不变。
⑵真真:前一个“真”指真如本性,后一个“真”是指绝对的真。
⑶净定安乐:指如如不动,安然自在。
⑷一旦开达明彻:“一旦”忽然的意思。“开达”开悟通达。“明彻”明了透彻。
⑸自然相:指一真法界,清净本然。
⑹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宇宙万物的境界事相;“根本”指自性本体。
⑺参回:“参”交错的意思。“回”是变化无穷的意思。
〖注解〗菩萨们的自性保持不变,真如本性真正清净洁白,他们有上求下化,至高无上的心愿。所以他们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安然自在,能够于一刹那间豁然开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能明了通达自性中所显现的一真法界境界相。并能通达明了宇宙万象的自性本体。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自性的德能马上显现,自然就放出无量的光明,这些光明彼此交错,融成一体,光色千变万化,光中又化无数佛,诸佛又放无量光。这个光明化佛能普度十方一切众生,从凡夫转变成佛,这就是最殊胜的转变。
【经文】郁单⑴成七宝,横揽⑵成万物。光精明⑶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⑷,洞达无边际⑸。
⑴郁单:印度话,是北俱卢洲的别称(名)。
⑵横揽:“横”指十方,“揽”是收罗的意思。
⑶光精明:“光”光明,“精”精妙,“明”明净。“光精明”就是真善美。
⑷著于无上下:“著”(音住)明显。“无上下”指平等法。这句就是指明心见性。
⑸洞达无边际:“洞达”是洞彻通达,“无边际”是没有边际。
〖注解〗北俱卢洲的一切物质受用,都是自然七宝而成。在这里引用它的自然来形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是自然成就的),都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及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清净心自然成就。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心清净(身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所以极乐世界一切万物的真善美都完全显现出来,这种善好殊胜,是十方诸佛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极乐菩萨们心清净平等,明心见性。所以自性自然流露出圆满究竟的智慧。对十方世界一切万法都能洞彻通达,无有边际。
经文到此,都是赞叹极乐世界里的菩萨们自性真实功德。
【经文】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⑴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⑵,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⑶,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⑷所牵随。
⑴超绝:超脱轮回,绝断生死。
⑵横截:横超。
五趣:指六道轮回。
⑶无极之胜道: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⑷自然:“自然”指与生俱来的恶习。
〖注解〗佛勉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的求往生。只要我们肯努力求取,必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之后,亲近阿弥陀佛,必然横超六道,恶道自然就闭塞了。
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却没有人想去。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为什么没人想去呢?只因众生被无始劫以来的恶习、烦恼种种障碍所牵,所以不能生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经文】捐志⑴若虚空,勤行求道德⑵,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着世事,譊譊⑶忧无常。
⑴捐志:舍弃对于世间的欲望追求。
⑵道德:“道”指持名念佛之因,“德”指往生净土之果。
⑶譊譊:是争竞喧哗的态度。
〖注解〗我们应当舍弃世间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心里一心一意念佛,只求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往生净土后,寿命与快乐都同佛一样无有穷际,既然往生能得如此无比殊胜的利益,为什么我们还要贪着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呢?这些都是无常的,何必继续操心忧虑呢!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