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而今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就是这个法门,念佛要记住是一心,关键在一心。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他不是用一心,而是用散心、乱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心来念佛,这个不得力,这一生不能成就。怎么不能成就?伏不住烦恼。你纵然不能断烦恼,你要能伏得住!散乱心、妄想心伏不住烦恼,一心就能伏住烦恼。所以,这一点重要。一心就是没有第二个念头,这才叫一心。
再说个老实话,如何叫做孝敬诸佛、师尊三宝?一心念佛就是。因为佛菩萨、老师、三宝都希望你赶快出离三界,希望你赶快证得三不退,你果然证得了,这是最孝顺的,这是他真正的期望。你如果一面念佛还一面想他,那糟糕了,这是愚痴,这不是孝顺。一面念著阿弥陀佛,一面还想著老师的事情,譬如广老圆寂,他的一些徒弟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去想老师,这就大错特错,为什么?你决定伏不住烦恼,你想就是妄想,就是妄念。他是什么都不想,心地到清净了,他才能出离,他也希望你清净。可是我们自己心就不清净。
我们读《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为什么常常呵斥他的弟子,道理就在此地。他不懂!凡夫见解错误,总是拿凡情来做佛事,做佛事就是修清净心,拿凡夫交际应酬感情这种心理来修清净心,怎么能修得成功?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你要是请他给你授皈依,多去看他几次,他都要骂你,不准你来,为什么?怕打闲岔,怕你心乱了,这叫真正的爱护弟子。你来这里干什么?我来看看老师。老师有什么好看的,看过一次、两次还不够?有道理,实实在在有道理。老师都不准你常常来看,你想想看,他愿意你去看别人吗?老师的道场都不准你多来,他希望你到处跑道场吗?为什么禁止?就怕你不能一心,道理是在此地。
果然你是一心不乱,那你天天看老师也没关系,什么道场都跑都没关系,你功夫成就了。真正做到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外面不著相,「不取於相」,内里面不动心,「如如不动」,这个行,这个可以,这是你得大自在,得真正解脱,有这个功夫才可以。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是得这个功夫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如果外面还著相,内里还动心,最好在家里关著门老实念佛,连老师也不要去看。可是那业障重的人关不住,必须到外头乱跑,跑不能成就,关又关不得,这个要成就太难了。所以念佛关键就是在「一心」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意思。
疏【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密。】
一定舍,你不舍就不能一心。一心,六度万行就圆满了。你不舍万缘,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你怎么会得一心?一心就是无二念。不但世间五欲六尘你放下了,佛法也不贪图,也放下了,这就是布施究竟圆满了。『布施』就是舍,舍什么?舍妄念,舍分别,舍执著,舍贪瞋痴。他心清净了,没有一桩事情牵挂著,这才叫一心念佛。你还想这个想那个,你是二心、三心,伏烦恼很难很难,伏不住,一定要一心念佛。所以念佛人没有不能舍弃一切境缘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统统要放下,这是一心,所以布施波罗密圆满了。
疏【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密。】
念佛人要不要持戒?念佛人持戒圆满了,再去找那些戒律来的时候,把你圆满的戒律破掉了,结果你持什么?持一个不圆满的破戒。一切戒条里头,你只能持个一条两条,挂一漏万,你就不晓得这一心当中戒律是圆满的。「戒」是什么意思?防非止恶。一部律藏的精神就是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一心念佛,诸恶自然是止,自然不做了。一面念佛一面还想著坏事,那就不是一心。一心无二念,不但恶念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没有,小乘戒律圆满了;善念也没有,菩萨戒律圆满了,这就是持戒波罗密。
这样说来,我们念佛人还要不要持戒?真念佛的人,戒定慧统统在其中,不要再找麻烦了。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一天十万声佛号,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莲池大师不念经也不念咒,一天就是十万声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念四个字,行住坐卧都是佛号,他也没有早课、晚课,这叫一心念佛。我们看他什么都没有修,他样样圆满,样样具足。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
疏【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密。】
如果还有事情不能忍的,我们心没有一。心要是到一,「忍」这个字的念头没有了,还要忍吗?没有了。还要忍,心还没有清净,还没有到一。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你还有「忍」这一物,可见得你的心还没清净,还没到一。到了一,忍也没有了,不要说辱了,连忍都找不到,忍辱就圆满了。
疏【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密。】
祖师大德们一天十万声佛号,绵绵密密不间断,这就是『精进』。不但我们初学要努力,就是到了等觉菩萨,佛号还是不中断。《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在楞严会上,他的身分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是这样的身分;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的身分。他理通不通?理早就圆满了,事怎么样?事没有间断,佛号从来没间断过,这就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精进。执事废理,能有成就,成就不高;要是执理废事,必定堕三恶道。
什么叫执理废事?理上彷佛懂得,事上不念,自己认为不必要念佛,这大错特错了。真正是理上通达的人,他事决定不废;凡是事上废弃的,他那个理并不是真正通达,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要检点的。所以我们心里面的佛号不能中断,口里面断没关系,口念久了会累,心里面不能中断。而口念,能调身也能调心,当我们昏沈,佛号提不起来的时候,大声念几句,精神就提起来了。所以念佛缓急高低随自己的心来调,没有一定,怎样念得舒服、念得不昏沈就怎样好,这一点很重要。
疏【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密。】
『禅』翻成中国意思是静虑。静就是没有妄念,虑也不是无念,非有念非无念,非有念是没有一切妄念,非无念是有一念,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它比禅圆满,比禅殊胜,这一点诸位能想像得到,比禅容易!它只是一句佛号,不需要用参究的功夫在里头,这就是『禅定』,与禅家所修的没有两样。诸位要是看看《六祖坛经》、禅宗语录,他们所用的功夫跟念佛人完全相同,只是方法不相同,他们用观心、参话头,用那些方法,能达到这个境界,行住坐卧都是禅。
真正用功的人,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在黄梅始终没有进过禅堂。五祖给他传法是在方丈室,也不是在禅堂。他那个禅在哪里修的?在碓房修的,他一天到晚舂米劈柴,那就是他的修禅,他就在那里修禅定。他一天到晚都要做事情,他是在修禅定。我们在这里要明了禅定是怎么修法,不是盘腿面壁,盘腿面壁坐在那里是做个样子。
《坛经》对禅定这个定义,在「教授坐禅」那一章说得很明白,禅是什么?不著相,定是什么?不动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叫做禅定。所以坐,因为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他是不动,取这个意思,不是叫你真的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他是叫你不动心!心不动就是坐,心不著相就是禅。所以六祖一天到晚在那里工作,一天到晚忙到晚,他就在那里坐禅,为什么?他不取相,他不动心,并没有妨碍他的工作,这叫坐禅。念佛人这个功夫比他还容易,还要殊胜,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你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那不是禅是什么呢?真正一心不乱。所以这就是禅定般若波罗密。不但修禅定,而且是究竟圆满的禅定。
当年李老师在台中讲《楞严》的时候,那时候他在台中讲经已经讲了十一、二年。同修们心不定,以为跟著李老师这十多年,所听的都是些小经,人家那边讲大经大论,都是讲禅密,法门都是高水准的法门,我们在学老太婆教。所以一听,自己心里很难过,好像不如人,自卑感很重,看看别人是高不可及。所以李老师在那边讲个《楞严经》,大经。讲《楞严经》,说:念阿弥陀佛就是修楞严大定。《楞严经》上做证明,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统统修的是楞严大定,大势至菩萨用念佛的方法修楞严大定。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修楞严大定,自己还不晓得!所以你修不成功。
你要是真正晓得,对於一切法门,我们赞叹,我们不学。为什么赞叹?因为是佛说的,我们赞佛;修那个法门的人,我们对他赞叹,赞僧;法门我们赞叹,赞法。我们赞叹三宝,我们学不学?不学,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达到目的地,你喜欢走那个路,好!我走这个路也没错,都好!我不勉强你走我这个路,你也不必勉强我走你那个路。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看谁先到!能到得了都好,没有不好的。所以我们要赞叹三宝,决定不能毁谤三宝,要懂得这个道理。
疏【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密。】
『般若』是智慧,智慧就是觉。念佛人心清净,一心,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见到、听到、接触到,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这个明达就是『正念』。虽然明了,虽然通达,在一切境界当中决不起分别,决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叫做正念。如果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那就是邪见,邪思邪见,不叫正见。所以一心念佛的人,他不迷惑,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样样都晓得!反过来说,散心念佛、乱心念佛的,一切法摆在他面前,邪正是非他都辨别不清楚,他都会错认,那是愚痴迷惑,不是般若智慧。
一心念佛,六波罗密就统统圆满,统统具足。诸位想想,我们还要修什么?前面说得很好,你修其他的,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你修恒沙劫都修不圆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果然一心念佛,统统圆满了。最容易圆满的修行方法你不相信,你还要去寻枝摘叶自找麻烦,那有什么法子?所以这个法门你真正相信,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真正不可思议。祖师给我们说得这么详细,不容易!我们之所以不肯学,就是放心不下,自己没有肯好好的去修学。下面这一句话说得尤其是好:
疏【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
不仅前面讲的六度,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具足了。不但具足,正如前面所讲的,究竟圆满的具足,那就是一心。所以在一切行门当中,这部经、这个法门就是直接修一心的,它的殊胜处就在此地。经文上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直接教你修一心。直接了生死的,直接出三界的,直接成佛的,没有拐弯抹角。愈是这样直接就愈容易、愈单纯,可是众生愈不肯相信,众生总喜欢奇怪,好奇骛怪,这是难信之法。
演【六度万行,有大小乘事理不同,而理中,又复深浅,如天台四教所明。】
天台四教、贤首五教都详细说明菩萨的六度万行。
演【不出一心万行具足者,此一心亦分事理,若理一心具足万行,自不必说。
】这个当然我们都会承认的。可是事一心怎么样?
演【即事一心,虽未入理,而於藏教事六度、事万行,亦可云具足也。】
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你也圆满了。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没有事一心得来这么方便;大乘法里菩萨所修的理六度万行,不及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得来的容易。不但理上的六度万行要无量劫才能修成,小教里面事六度万行,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藏教的佛,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圆满,念佛人到事一心就圆满了。像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信!修行要特别著重在一心,我们用一心去念佛,用念佛求一心,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一心念佛,你就得不到念佛一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四集) 1984/12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