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嗔恚的习气,《楞严经》经文有如下描述:“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
我们理解这段经文,一定一定要把这个“习”字理解深入一些。这是习气,习气是自觉不自觉就会在行为举止中带出来的东西,所以习气是最难掩饰,也是最难改变的。而往往我们的命运,说粗暴点就是由我们的习气决定的,展开说: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宿命轮回。
所以不要把《楞严经》里的十种堕落地狱的业因,简单理解为就是粗暴地犯了这样的错误,如果只是偶然地犯了这样的错误,能及时地忏悔,改掉就可以了;而如果已经上升到习气范围,都已经被习气霸占了,这些习气才是最可怕的嗔恚。“嗔”这个字在过去是目字旁,现在改为口字旁了,一边是“真”字,那么不管是从目还是从口,都是不加思索、不加掩饰地释放出自己的想法。于是从口出那是恶语,从眼目出那是恶目,在古代如果眼神不那么好,喜怒形于色,那就是嗔,现在嘴里不容人是嗔。
这个真,不是我们本性的真,而是内心里最直接的想法意图,那么就要上升一点高度,为什么我们会有嗔?佛陀说:直心是道场。而这里如果直接表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是嗔呢?就是这两个“真”是不一样的,佛陀说的这个直心是道场,是这个心是回归自性,以这个自性的本来样貌面对一切,这样的心就是办道的心,有这样心的人就是道场。而我们的这个所谓直、所谓真,是假的,不够真实,是真实的无明、真实的颠倒、真实的罪业深重。
1.生气使人体周围气场变坏,并使身体大量的能量以火焰一样的形式被释放出去了,对身体伤害巨大。
按这样的“心”去不修改地释放,怎么可能不是在放毒呢?嗔恚这个“恚”字,念“慧”的音,两个字虽然音同,却大不相同。“恚”这个字,两个“土”落在“心”上,也就是心上已经蒙尘土了,有一点遮蔽在心上,就叫无明。两层尘土的遮蔽,这就是厚重的无明遮蔽了,所以用这个“恚”来标注“嗔”,是极其地道的。
于是嗔恚是什么?就是看这个不顺眼,脾气上来了;看那个不舒服,就生气了。这个产生的脾气,可以说如同利剑,为什么呢?我们不知道有没有那样的感受:如果在某个场合,有人不高兴,我们处在那样的环境,会不自觉的感觉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就是因为这个不高兴的人,释放出的恶劣气息,影响的周遭的气场,让整个气场变坏了,而我们身处其中,稍微清明一点,感受灵敏些的人就会感受得到,这种微细的变化,虽然他可以没有看到这个生气的人。
而如果微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有人生气,那么他身上的气场,也就是能量场,会形成一个非常奇怪的变化,变成什么样的呢?就像古文“山”字一样,是有锋利的尖角向上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生气了,你的气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如同火焰一样向上锋利的气场。而那个不生气的人,他的气场是圆的,颜色也非常好看。那么我们套用中国的古话:立壁千仞,无欲则刚。一个冲锋的气场,必然不可能坚持太久,前面也分享过火的一个状态,说到火供里,烛火为什么会偏向中间的原因。
这样的气场如果想维持下去,就需要强大的能量做支撑,也就是说生气对身体非常不好,这是对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一生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以火焰一样的形式被释放出去了,身体内部的能量减少了,身体自然会感觉到疲劳、乏力。如有人身体差,生气完毕会生病。
一个总爱生气的人,一般来说很难活不长久,身体的健康,会很快被生气破坏掉的,身体里支撑的能量,会很快大面积的消耗掉。而如果我们没有积累能量的手段,一天的能量亏空,还要依赖吃三顿饭来补充,依靠睡觉来补充呢,这个生气的负担,我们的身体,真的承受不来的。这是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而对外产生的影响就非常深远了。
2.爱生气的人要承受生气的业力回旋,导致违缘非常多,运气变坏。
我们说罪业,罪是已经形成的恶性影响的回受,业是行为对外产生的影响的回旋,也就是我们在承受业力的时候,其实是业力回旋而来的。那么我们对什么样的一个面积,释放了一个多强烈的某类型的影响?就导致我们有了这个报身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要承受这些业力的回旋,这个回旋就非常的麻烦。因为我们知道,这一生我们做的事情,好事也好,坏事也好,毕竟有限,而无量生的业力都回旋在这一生爆发,这得是多糟糕的一个局面?
如果都回旋在这一生承受,说句实在的,我们任何一个人,谁都无法承受这个业力回旋的。其中的杀业回旋,我们在不学佛的时候,随便出去吃一顿饭,就要被杀掉几个动物的生命,那么如果业力回旋都在这一生报了,我们根本偿还不起的。这条命就这么一次,你吃一顿饭,死几十次都不一定偿还得了,何况一生那么多顿饭?何况无量生无量劫对众生造作下的罪业?如果都回旋了,想都不要想,一万条命不够偿还的。
这个业力,就是要看对什么样的面积释放的,就要承受多大的回旋,于是对一个众生造作的伤害,就算是致命的,残忍的,毕竟只是一命对一命的债务,好清算。那么如果对更大面积的众生造作的伤害,这个回旋起来,也就非常难承担了。比如说:我们对山谷回音喊一声,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整个山谷都听着呢,而且会不断的产生回荡,直到我们听不到为止,但不是听不到就真的没有了,而是还在继续。只是我们的感觉系统没有那么敏锐,也就察觉不到了,察觉不到,不代表没有,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里面有好多非常复杂的成分,我们察觉不到,不能说他们没有,也不能说空气没有啊。
生气对外释放的伤害是向上的,直接指向天空,会为天地间带来戾气,增加宇宙垃圾信息的污染。于是脾气大的人,他的违缘也会非常多,多到喝凉水都会塞牙。而很多人不信这个道理,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就是规劝不了,等什么时候他的恶度到位了,病倒了、恶事临门了、乃至恶鬼门了、他处处为难了、步步维艰了,能闭门想一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这是好的。
我们的一个念头,那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无量无边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悉知悉见。于是我们对外释放的念头是“嗔恚”的,是“贪嗔痴”的,这些恶性的垃圾信息,就会由我们的本性的力量,释放到整个虚空法界,去污染整个虚空法界。
所以我们放开眼睛一看,哦,整个虚空法界里,飘的不是别的,都是我们释放出去的妄想执着。3.佛陀叫嗔恚为锋利的刀剑,而菩萨见到嗔恚,就像要避开杀戮诛伐一样。
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和佛菩萨的机缘还不成熟,所以还没学佛,而我们如果学佛了,还是这样一动心念,都是贪、嗔、痴、妄想、分别、执着,那么和我们有缘的佛菩萨,岂不是颜面无存?于是我们还想祈求他的加持庇佑,结果因为我们动的心念是歪的,这反而不容易圆满。我们的请求,就像《地藏经》里提到你生了孩子,母子平安,你应该酬谢土地神灵的护卫。如果你搞起了大吃大喝,杀牛宰羊的事情,土地当然不乐意,善神一撤,恶鬼恶神就要来干坏事了。
所以当我们学佛了,那么真的应该,用这个真心去学,去让这款心,恢复到清净本源的状态,这是真。而所有违背这个的,都是不对的,都是需要我们捐弃舍掉的。于是不是你主动放下,那么就要在惩罚下、考试下,被动的放下。放下那些假的,回到真的中去。也如这个“嗔”,如果用声音发扬的是自性本具的清净、平和、圆满、自在,那么这是二十五圣圆通中的一个法门了,走这个法门能解脱的,而如果用音声发扬的是虚妄错误的、颠倒无明遮蔽的内容,这就是造业的工具,下地狱的加速器了。
嗔恚的习气交互冲击,产生于相互的忤逆,也就是相互的看不上眼、瞧不起、不入眼等等,你做的事情是违背他的意思,他做的事情也违背你的意思。于是相互的违背忤逆,这种情况集结不休,就会在心里生发出热火来,这个火一蒸腾烧煮,就让在这个地狱受气而生的身体,产生了一种金属一样的状态,这是内在的状态,就要招感外在的相同状态对待了。
于是就有了:刀山地狱、铁树地狱、铜铁等金属的种种武器,锋利的、尖锐的,就像有人被冤枉了,于是他的心释放出嗔恚的怨气,要杀人,要放火的,这个气就是杀气,于是怨恨的心一出,杀业也就随手造作下了。这两个习气一接触,身内的铸气为金,招感身外的金属世界,两者一接触,就有了种种的刀砍、斧剁、大块的切割、小块的剥夺、剜、剉、刺、捶等等的情况发生了。所以说十方世界的如来们,为我们理解方便,举例来说这个嗔恚叫做:锋利的刀剑。也就是说:佛陀叫嗔恚为锋利的刀剑,当然不只是伤害对方,还要伤害到自己,而菩萨见到嗔恚,就像要避开杀戮诛伐一样。
4.学佛是要学佛菩萨的行做,佛菩萨留给我们种种的修行指导。
这个习气是第四个习气了。前面分别是:淫习、贪习、慢习。这个是嗔习,随后的内容,或者不那么容易理解,不过我尽量分享的直白一点,希望大家能理解。堕落地狱的原因习气,和地狱惩罚的种种原则,这些都是建立在十情,或者九情的基础上的。我们现世为人,虽然再怎么好或者不好,也都是五情五想,大不了想多一点表现的略微聪慧;而情多些表现的略微暗钝愚痴,不过在五五的比重下,确实也没多大的不同。
虽然我们投生为人可以是五五比重,但是在一生的行为举动,就影响了这个比重的分布,也就是说这一生就像火车的铁轨一样,转弯了,还是在坚持?前面的无量生的努力行做,好也罢、坏也罢,都摆在前面了,这艘命运号,已经在这个当下的铁轨上了,我们努力扭转他的方向,或者一点点的努力,一点点的改变,对命运的大方向微不足道。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命运的转变,就是在每一个微细的改变中,不断地积累成就的。
我们要去哪里?要去坐船,那就要买船票;要去乘飞机,就要买机票;要去搭火车,就要买火车票,买错了是没有用的,徒劳不说,还是浪费。于是我们是否真的想起要去极乐世界呢?是否真地想:我这一生是最后一生,这一生完毕,我就去极乐世界报道,和诸位圣人菩萨僧做同参道友,做好同学呢?是否真地想,我要在极乐的莲花池里出现,那个地方八功德水滋润性德,诸根长养,清洗业力?是否还想去极乐,在那里继续过去没有完成的修持?
如果还有种种的梦想,那么去买票吧,去买对的票就对了。在我们当下而言,念佛,不管是六字也好,四字也好,用种种的念佛方法,加种种的观法都好,还是以往生极乐为根本目的,在这个根本目的不动摇的前提下,略微的在修行上,小有进步,那都是出乎所望的。
我们看看自己在行做中,是否还有种种的“贪嗔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是否还会起烦恼、是否还会起攀援心、是否还会强求一定要解决、是否还会想:我学佛了,我就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学佛是要学佛菩萨的行做,佛菩萨留给我们种种的修行指导。不是留给我们,让我们去威胁佛菩萨的,也不是要我们去绑架佛菩萨的,更不是要让我们沉溺于虚妄的祈求,而脚下一步不走的。
所有的指导、所有的学习、所有的佛法,没有一个是你原地不动就能成就和有效果的,需要我们发出对应的愿念来,触发对应的行动去维系。而如果这些我们都不肯做,或者做得稀里糊涂,那一定是基础的信心不够。于是“信愿行”这是学佛的三个资粮,也是互相为基础依托的内容,缺少了就会乏力;缺少了,就会捉襟见肘;缺少了,就会见不到效果。那么这三个干粮,我们是否拿得到手、是否吃得下嘴、是否消化得了、是否转换成我们前进的能量来?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精研七趣》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