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表闻信此经」,这是前面一首偈子,这一首偈,「则引申其义,从闻信而起愿行」。前面说的是信,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有信才能够有愿有行。受是信受,持是执持,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行。前面这一句话千万不能疏忽,就是发菩提心,这是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第一个因。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信愿就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浅。念佛的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浅品位低,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信愿最难!蕅益大师说得非常好,那是上上根人才得受用,中下根人不得受用。我们听了信不信?信,信你做不到。愿不愿意往生?愿,愿不踏实。如果说现在就往生,不去了。我这个地方精进佛七,外头挂个招牌七天决定往生,你看有没有人来?一个都没有。七天就要死,不能干,他还要长命百岁,可见得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说的这些话,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才知道字字句句是妙不可言。 发菩提心,要依照《观经》是净土叁经之一,《观经》讲理论讲得多,讲方法讲得详细。菩提心的体,至诚心,这讲得清楚;相,讲体相用,相是深心;用是迴向发愿心,迴向发愿心就是大慈大悲。我们把经上所说的,跟《起信论》上一对照,《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他的修学心得报告。
学习《贤公和尚 学佛榜样》全球同学共修活动
号召同学们遵师教诲,老实、听话、真干,用真诚心、清凈心、恭敬心,一天至少看叁遍贤公光碟,念一万声佛号。依众靠众,互相影响、鞭策、鼓励,克服懈怠、懒散之习气,精进学习,必得贤公老和尚慈悲加持,以期早日取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把握。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