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佛果。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
中乘修法者,观此三世众生,尽为十二因缘所支配,而十二因缘则依一念无明而起,认为小乘未能破此一念,故非究竟,倘能将此一念断倒,便可超出三世,了生脱死,故其用功方法,在将一念无明打扫乾净,达於空洞冥漠一无所有之境,自谓已证涅盘,谁知乃落於无始无明境界也,此境空无所有,亦名空执,冥顽不灵,与木石无异,况一念虽暂时停止,若受刺激,仍能再起,故中乘所证,非究竟也。
中乘所修法门为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也,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无明”乃指一念无明,非无始无明也,亦曰一念妄动性,因不觉起了念头,遂生出种种烦恼,造出种种善业恶业,谓之“行”,此两支乃前世所作之因,“识”是业识,譬如中阴身被业牵动而来投胎,“名色”谓在胎中时,包身尚未成就,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未有色质。
“六入”谓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之处,六根已完成,“触”是出胎之后,六根触于六尘,“受”是领受顺逆等境界,此五支是今世所受之果,“爱”是对于尘境有所爱好,“取”是取着喜欣之事,“有”是“业”之意,今生造业,必有将来之报应,此三支乃今世所作之因,“生”是随所播种子再来受生,“老死”是既有生,必然有老有死,此二支是来世当受之果,此十二因缘之大概。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