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成道的故事,佛教上有不同的记载,民间有不同的传说。从唐代开始,中国民间已有大悲观音菩萨为妙庄王幼女妙英之传说。
《观音得道宝卷》中说:往昔过去劫,有个妙庄严王,王后名叫宝应。夫妇俩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颜,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妙英公主年龄最小,但最善良、最聪明,因此也最讨人喜欢。她五岁能诵经,知道尊重佛法、孝顺父母。《悲华经》曾记载,观世音无量劫前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宝藏如来给他起名叫观世音。《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世音”。
按照梵文的原义,有“观照任运”、“君主自在”之意,因此还有意译为“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圣观音”、“关音”、“现关音”等。
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那个时候,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男像。
“观世音”与“观自在”二名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说,二者是同体异名。区别在于,“观世音”立足于因为,强调的是修证法门,而“观自在”立足于果位,阐释果德;“观自在”是由眼合意,于心上起观,是观照,与光有关;“观世音”是由耳合意,证耳根圆通,与声有关。
后来人们在遇到困难或灾变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及时赶去拯救。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做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英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干手干眼的观世音。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