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吕有祥教授:树立中国佛教形象之浅见

发布时间:2024-08-03 01:44:49作者:心经原文网
吕有祥教授:树立中国佛教形象之浅见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吕有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繁荣,以及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在广大佛教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佛教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诸如:在宗教场所方面,众多寺庙得以整修、复建或扩建,以庄严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也使僧人的生活和宗教活动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僧伽教育方面,各类佛学院相继恢复、各类佛教研究所相继创建,各类佛教刊物相继兴办,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佛教人才,改革开放初期那种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的局面正在改变,大部分僧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在社会功能方面,中国佛教界秉持大乘佛教普渡众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菩萨精神,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时俱进,配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佛教界积极开展与学术文化界以及境外佛教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佛教学术会议,研讨和弘扬佛教文化,增进了教界与学界、境内与境外的联系与友谊。这些变化和进步,世人有目共睹。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中国佛教快速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社会的转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中国佛教界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少数僧人持戒不严、追求享受、内部争斗等。但这些属于个别现象,而不是主流,并非境外某些媒体肆意夸大歪曲的、在社会上流传的中国很多僧人生活腐化、“九成和尚娶妻生子”等等。境外某些媒体的不实指责和社会上的传言,以偏概全,大大伤害了中国佛教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削弱了佛教信徒对中国佛教的信心和佛教在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对此,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理直气壮地加以驳斥和澄清,维护中国佛教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自觉提升自身素质、严肃戒律、加强道风建设,避免或减少与佛教正法相违背的不良行为,树立中国佛教在社会公众中的崇高形象。

如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本人之浅见,以为:

首先,大力弘扬和努力践行佛教的优秀思想。佛教思想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和平思想、众生平等思想、慈悲济世思想、知恩报恩思想、和合圆融思想、五戒十善道等等,这些优秀思想是佛教思想的主体,是受世人欢迎的,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的。然而,由于对佛教优秀思想弘扬的力度不够,由于传统偏见对佛教的曲解,认为佛教只是念经拜佛、消灾祈福、超度亡灵之事,视佛教为迷信,而不了解佛教的真精神,自然就影响了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要改变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就需要大力弘扬佛教的优秀思想。加强对佛教的优秀思想的系统研究和探讨,运用各种现代化工具和媒介进行宣传介绍,出版系列丛书和音像制品,使人们了解佛教的真正精神,消除对佛教的偏见和误解。

在大力弘扬佛教的优秀思想的同时,努力践行佛教的优秀思想。俗言道,事实胜于雄辩,身教重于言教。世人对于佛教的印象,不仅看你说了些什么,更要看你做了些什么。践行佛教的优秀思想有多种形式,例如扶贫济困、举办各种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等,这是最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赞许的,是树立佛教形象的最好方式。就笔者所知,国内已经有一些佛教寺院在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受到广泛赞誉。在有条件的寺院,可以将这类活动常规化。

其次,严肃戒律,保持纯正的道风。纯正的道风是树立佛教形象的根本,一个寺院形象的好坏,最根本的不是在于该寺院外观是否庄严华丽,而取决于该寺院的道风是否纯正,道风正则形象立,道风不正则形象受损。寺院的道风是通过寺院全体僧人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戒律是使僧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严肃戒律是保持纯正的道风、树立佛教形象的关键。佛祖临涅槃时,阿难问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言“以戒为师”。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云“所谓续僧伽命脉,正法得久住,全在持戒也。”就是说,佛教的戒律是佛教徒的生命,是延续佛教正法的保障,以此可见佛教戒律的极端重要性。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戒律清规,如五戒、俱足戒、菩萨戒、百丈清规等。这些戒律清规,佛教僧人无不知晓,如能真正落实在思想行为上,则道风自然纯正。不可讳言,近些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外交往日益增多等多种因素,少数僧人持戒不严,影响了佛教的形象。因此,严肃戒律、整肃道风,成为维护中国佛教崇高形象的重要一环。从宗教史上看,严肃戒律往往带来宗教发展的新局面。令人可喜的是,佛教界不少有识高僧已经高度重视严肃戒律、加强道风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论坛”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与时俱进,建立现代管理体制。严肃戒律,持戒精严,首先出自于僧人的内心自觉,出自于严肃戒律对于个人人品和整体佛教形象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需要一套管理体制作保障。佛教古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寺院管理模式,这套管理模式使寺院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能够和谐有序地进行。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寺院的传统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自我调整与革新,建立适应社会的发展的现代管理体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如寺院人事的任用制度、对寺院人员的奖惩制度、寺院财务的监察制度等,都可以借鉴世俗的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加以改进。一般说来,寺院道风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寺院主持人的德行与管理水平。因此,任人唯贤,选用德才兼备者担任寺院主持,对于寺院的道风建设至关重要。

本人只是一个佛教学者,对于佛教界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因此,以上所言有不当之处,敬请佛教界人士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