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我们更有力量》
去年春天去龙泉寺拜访贤书法师,偶然谈到了当下的媒体环境,不约而同有着类似的看法:当我们打开新闻、打开网站,铺天盖地很多的负面新闻,人们对这些也是津津乐道。并让人们形成这样一种错觉:社会是如此不堪,这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
事实真的如此吗?
社会的确不乏一些阴暗面,但同时也有很多光明面。
比如,像仁爱慈善基金会,他们一直在践行着各种公益活动,有很多志愿者参与其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还不为人知晓。作为媒体人,我们有义务将这光明的一面展现给人们看,让人们对这个社会增长信心。为社会传递些正能量。
于是有了《爱让我们更有力量》这本书的缘起。
请示了学诚法师,法师说就写仁爱心栈奉送爱心粥的故事。五年前,我也曾在清华心栈奉送过爱心粥,当时我还疑虑,奉送爱心粥,这么简单的事情,有那么多可写吗?
直到我深入这个群体,才发现是一个无穷的宝藏,这个宝藏来自人们的心底。
几十本书也写不完。
有时候发现语言文字是如此的苍白甚至多余。
当我去写《爱》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呈现志愿者面貌,总是不能充分表达出他们带给我的感受。一度也让我很焦虑。也许只有切身同他们交流、同处、共事,才能更加充分感受他们的精神和气场。
还有很多很经典的人物没写进去。比如,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很多佛教徒,让我看到他们的无私付出,他们曾是你身边的一位义工,某位师兄,经过奉粥平台的慢慢磨练,成长,直至挑起更大的责任担子。
这样的示现,就会令人感觉很真实,很感人。也能消除人们对佛教的一些偏见和误解。
仁爱心栈截至到2016年11月份,已经从去年的全国13家开设到了今年的42家。心栈、志愿者、故事太多,根本采访不过来,也是随机挑选了几个心栈作了采访。北京以外的心栈,我们成立了采访组,由仁爱基金会的王璐老师带领,也是当初仁爱心栈的创始人之一,纪录片导演宋春来老师,义工李艳萍,和我。
但是,最近当我想同李艳萍分享出书的喜悦时,却联系不上她了,这本书还没等出版,她就出家了。
在我们外采的二十多天,我和李艳萍师姐朝夕相处,偶尔给自己放个假,曾一起坐上摩的去探访隐逸在都市中的寺院。我们同睡一个卧室,她每天早上都要起来拜佛,上yy语音跟着寺里做功课。这些有着佛教信仰的义工,他们勤奋、干练、隐忍,真的有很多很美好的品质,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很舒服。
在我们一路走访的这些心栈,他们的气质都各不相同,有的活跃,有的沉静,有的温暖,有的清净,但传递的爱无差别。
这些心栈也有一些共同特质,每一个心栈在创始阶段都非常艰苦,而那些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大都有佛教信仰。
我无意去特别捧一个宗教,只是恰恰有这个现象。深圳华强北心栈的卓松涛,为坚持奉送爱心粥,在没有找到可以熬粥的餐厅之前,在家支灶三个月,并将在北京的面包车开回深圳运送爱心粥,全家上下祖孙四代一起参与熬粥奉粥。在他们眼里,困难不是主要的,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大家庭设有佛堂,即使在我们采访之前,我们都要做一下“前行”,即提策自己做事不能散漫,要安放在正念上,做事不忘修行。
还有四川芦山心栈,这是一个唯一不在大城市中的心栈,在4•20大地震中仁爱慈善基金会在灾区除了抢险救灾,每天还在“芦山电影院”门口奉送爱心粥。灾后,仁爱心栈留了下来,当地的企业主王华全夫妇接手仁爱心栈,当初他们曾得到了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救助,他们希望将心栈作为爱的火种传递下去,是为感恩,更是报恩。芦山心栈的志愿者,基本都是中小学生,他们早上挨家挨户去送爱心粥,他们了解当地的情况,知道哪家有孤寡老人,哪家起的早来不及吃早饭。这些孩子最小的当初奉粥时才4岁,现在7岁了也还在奉粥。这些小志愿者也不时组队来北京参加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活动,龙泉寺的关爱,从来没有因为地处偏远而遗落他们。而这些小志愿者在灾难中懂得了什么是大爱。
目前依然很艰难的是红莲心栈,几易其址,现在依然在一座大厦的地下室熬粥,条件艰苦,没有像其他心栈一样有很好的餐厅环境作依托,但是一直坚守在西站,为旅人送去温暖的爱心粥。红莲心栈是第一家仁爱心栈,已经存在近十年,感化了无数人,很多来北京上访的人,在西站喝到爱心粥,感受到温暖,突然就打开心结,又坐火车回去了,那些常年蹲守在火车站的流浪汉,从原来打架抢粥,到如今排队领粥,甚至帮忙维持秩序,人心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而那些在仁爱心栈中直接承担的志愿者,他们的内心更是不断得到提升,在付出爱的同时,照见了自己的本心,智慧与慈悲与日俱增。
佛教,给我的认知是,求佛拜佛不是为了求一帆风顺、永无灾殃,而是不断提策自己不忘初心,让自己能有跨越烦恼、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慈悲、智慧不断增长广大,让自己的心更有力量。
《爱让我们更有力量》,这本书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各大主流媒体都对此书做了报道,各地读书会都在读这本书。因为,仁爱心栈对于当下的社会,有太多的正面效应,它为社会传递了很多美好的精神,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它让人们树立起对自他的信心,在传递爱奉献爱的同时,更是拾掇自己疲惫的灵魂,给自己的生活带去更多力量。
也有读者跟我反馈,最近因为她父亲出车祸一直在医院,很多病人需要喝粥,而家属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常常需要找地方为病人为自己买吃的,而有些家属为省钱基本是打地铺,常常睡不好吃不好,精神状态很差,如果有仁爱心栈在这些医院门口奉粥,喝上一口这样的热粥一定会特别温暖和感激。社会还需要很多这样的仁爱心栈。
学诚法师微博上的签名:“佛教的未来需要大家”,同样,有爱的社会也需要无数人共同营建。仁爱心栈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能让全国42个奉粥点,平均每天数千人上街为路人奉粥,能让无数人从中感受温暖,真的离不开那么多志愿者的付出和坚持,我们个人的力量都很微弱,却又如此重要,只有我们共同的参与,才有能量去推动一些事情。
希望《爱》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传递爱,传递正能量的行列中来。
我记得有一个小故事,有人问法师,善与恶谁会取胜,我以为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但法师说,力量大的一方取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在不断为善增添砝码。
让这个世界变的更美好一些,或许也是我们来到世上的目的吧!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