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人贵自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12-05 01:45:11作者:心经原文网
人贵自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

人贵自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吾辈处末世,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 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末世”是佛法里面讲的“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时期,后面一万年都称为末法时期。袁了凡居士是明朝人,明朝已经进入末法时代,所以说“处末世”。“形人”,就是和别人比较。“困人”,是为难人。这个时候人心渐渐薄了,没有从前那样淳厚。

这是袁了凡居士劝导我们,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的末法时代,做人处世已不容易了。别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用自己的长处去盖过别人;别人有不善的事情,不可以用自己的善来跟别人做比较。别人能力不及我,不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为难别人。有些人一个人就可以做五个人的事情,但是就是跟任何人都搞不好关系,不能跟人好好相处。他学佛之后,努力学谦虚、学忍让。一年之后,很好,确实天天反省自己,最后他明白了,知道为什么跟别人处不好。就是自己做事的速度太快,认真负责,看任何人都看不惯,看不上,看不顺眼,这就是以自己的多能而困人,所以别人都不喜欢他。这一回头,大家都欢喜他,都赞叹他,都愿意和他相处。

人贵自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就好了,那才真正是一个善人。

收敛才智, 若无若虚; 见人过失, 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 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

这是教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自己纵有才干聪明,一定要收敛起来,不可外露炫耀,有才要常作无才之想,要把才干聪明看作虚假的。不要锋芒毕露,应当把才智收敛起来,好像没有才智一样。这是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我们纵然有才智,比起古圣先贤,还差得很远。有的人稍稍有一点能力,就觉到“值得骄傲”,这就不对了,这一“值得骄傲”,自己的德行都毁掉了,这是很大的过失。一定要收敛,要虚怀若谷。

所以,才智如富人有大财富,深藏才能保全,浅露则很危险。按佛法的功德观念,有才智有功德时,宣扬自己、显耀自己,就会摧坏功德。“隐恶扬善”,见别人有过失,暂且包容、替他掩盖,古人的教训是真理,我们这样对人,“一则令其可改”,让他觉悟、回头,给他机会可以改正。一则叫他知道有所顾忌,他作恶,别人不是不知道,别人知道而包容他,容易使他生惭愧心,使他有所顾忌,不敢放肆,这是讲隐恶,这是我们处世对人良好的态度。

见人有微长可取, 小善可录, 翻然舍己而从之; 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这是随缘度众的秘诀。见别人有一点可取的长处,可记的善行,我们都应当舍去自己的立场,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并对他的善行赞叹,使他的善能够日增,替他广为传扬,让他生欢喜心,帮助他、成就他,这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这是讲扬善。

古人当中,宋朝的韩琦听到别人有一样小善,必定会说:“韩琦不如。”杜正献听到别人有善,欢喜得好像出于自身一样。刘集贤听人有善,总是赞叹不已。

为什么要扬善呢?因为人能行善、能发善心是很难得的,人非圣贤,有点善心善行可取,就要放下自己,赞助他的善行。这样能让他行善更坚定、更欢喜。没有行善的人,也会因为你的赞叹,而对善生起向往心、钦慕心。所以,扬善的目的是要让人心中的善根,未生起的生起,已生起的坚固,已坚固的圆满。这是仁者与人为善的意思。

比如说,学生有点善行,老师要做的是使学生的善心增上,让学生这一项善行得以坚固。一株善的灵苗刚从地下萌生,作为园丁,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它,也就是要站在他一方,维护他、鼓励他、支持他,不能使他受到打击破坏。

再比如说,一个地方受到灾难,孩子拿出压岁钱来赈灾,这时候做父母的应当赞美这种善行,自己也要拿出钱来和孩子一起做善事。这样与子一起为善,就会让孩子心中的善根增长、成熟、圆满。

众生相续中生起善心,比大地上长出灵芝草还要宝贵。作为菩萨道的行者,视众生为自己的亲人,他们有微善可取,都要以赞美的语言滋润他们的善根。

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讲到一位菩萨行持任何善行,要具有心清净和加行清净两种内涵,才能使善行产生最好的果报。其中说到对待他人的加行这一部分,论中说的实际就是“与人为善”的意义。比如说:“他于此善,若未受行,赞美令受;若已受行,赞美令喜。”就是说,别人对善,还没有行持,我们就赞美善,让他了解善的功德,能趣入善行;如果已经在行善,我们更要赞美善,对他全力支持,让他增上行善的意乐。这是与人为善。对任何善,都要这样做。这样做的作用是:能在他人的相续中安置、建立这一善根。

凡日用间, 发一言, 行一事, 全不为自己起念, 全是为物立则; 此大人天下为公度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不论说一句话、行一件事,完全不为自己起心动念,全是为大众着想,树立善的规则,要为一切众生做榜样。这是大人天下为公的度量。

这里的“大人”,指一味利他的人;“天下为公”,即把天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放下个人的小利益,以利益众生为重。我们讲改过修善、讲积善,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从拓开心量做起。

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要为天下、为国家、为民族、为众生,绝没有自己的念头,这个人就称为“大人”,这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行持菩萨道的大人,不能只求一己私利,应当为众生着想,在世风日下、人心混乱无序的时候,要为众生重建起善行的规则。人心当中,没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要在人心中努力建立起来这些美德。对此,需要大力赞叹、扶持、宣扬,把人心引向良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引向佛法解脱、成佛之道。这是大人“天下为公”的心量。

《摄波罗蜜多论》中说:“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太阳环绕地球,无私光照世间。大地没有取此舍彼的偏袒,平等担负起世间。大丈夫无私的本性也是如此,一味利益安乐世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