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法华经文句》提要

发布时间:2023-02-15 18:34:23作者:心经原文网
  《法华经文句》提要

\


  王雷泉
  《法华经文句》,略称《妙法莲华经文句》、《法华文句》,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于陈祯明元年(五八七)讲于金陵光宅寺,门人灌顶记录,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补治方峻。唐玄宗天宝七年(七四八),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有感于本书文势有时凌乱失次,因加以排比而令相贯穿(见卷首神迥的《天台法华疏序》)。现行本当即此本。又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诏令福州东禅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本书当亦在其中。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等。
  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西晋末年,因五胡乱华,南迁至荆州华容县(今湖北潜江西南)。父亲陈起祖,梁元帝时官拜“使持节散骑常侍”,更封为益阳县开国侯。智顗十七岁,梁朝灭亡,父母相继去世。值家破国亡的乱世,年十八,投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不久,北行诣慧曠学律,兼通大乘经。入大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三经。陈天嘉元年(五六○),至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苏山,师事慧思禅师,修习法华三昧,尽得其法。既而入金陵(今南京),居瓦官寺弘法,开讲《法华经》、《大智度论》和自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又名《次第禅门》),深得朝野钦敬。陈太建七年(五七五)秋九月入天台山,于北峰创寺传教,成为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陈后主时,奉诏出山,再至金陵,在太极殿讲《大智度论》、《仁王般若经》。陈亡,西游荆土。隋开皇十一年(五九一),应邀前往扬州,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并得赐“智者”之号。后还荆襄,于荆州当阳创立玉泉寺,未久,履扬州,归天台。一生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度僧一万四千余人。主要著作有《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文句》、《金光明经玄义》、《观无量寿佛经疏》,世称“天台五小部”(以上均为灌顶所记)。尚有:《净名经疏》、《觉意三昧》、《六妙门》、《法界次第》、《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名《童蒙止观》、《小止观》)、《法华三昧行法》、《维摩经玄疏》、《阿弥陀经义记》、《金刚经疏》、《四念处》、《方等三昧行法》、《观心论》、《观行食法》、《观心诵经法》、《四教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法慎记)、《菩萨戒经义疏》(灌顶记)、《仁王经疏》(灌顶记)、《请观音经疏》(灌顶记)等。均为天台宗的主要经典。另有文表若干篇,收入灌顶编的《国清百录》之中。事迹见灌顶《隋智者大师别传》、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卷一等。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宗所依根本经典,视为佛陀最终和最成熟的教诲,故别称“法华宗”。《法华文句》与晚年在玉泉寺所讲的《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都是智顗阐发《法华经》思想的重要著述,称作天台三大部。以讲述《法华经》为始,智顗对一切经典的注疏,均以其独创的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解释。因缘释,以四悉檀作为对机说法的方式,悉檀通常译作成就、宗,而智顗梵汉并举,称悉是此方言遍,檀是梵语檀那的略称,翻译为施,即遍施而使其成就:一、世界悉檀,亦名欲乐悉檀,以适应于世间人喜好的思想、语言、观念等,随不同机宜而解释经文,令凡夫喜悦而生得世间之正智;二、为人悉檀,亦名生善悉檀,根据众生各别根机与能力,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令生起善根;三、对治悉檀,亦名断惑悉檀,针对众生种种烦恼,分别给予不同的对治方法;四、第一义悉檀,亦名入理悉檀,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直接以第一义谛诠明诸法实相之理,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约教释,把经典的文句,从藏、通、别、圆四教的思想方面,给予从浅入深的解释。本迹释,依本地、垂迹二门来解释教义,迹从哲学上解释其思想或教理的普遍妥当性,以示众生之本性;本则从信仰上究明其教义的永远性,乃显佛陀之本体。以上三种,是从客观的教相门立场,以解释经典的文句为主。观心释是从主观的观心门立场,把对经文的解释与修行者自己的亲证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观互具,相辅相成,故在智顗的止观著作中有“起教”的篇目,而在讨论教相的著作里又有“观心”的论题。在天台三大部中,《法华文句》、《法华玄义》主要说教相门,而傍及观心门;《摩诃止观》则主要说观心门,而傍及教相门。
  本书是对鸠摩罗什所译《法华经》结构和字句的详细解说,故称“文句”,以有别于《法华玄义》之解释经题。先依佛家通例,将《法华经》分作序、正宗、流通三分:以〈序品〉为序分;以自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第十九行偈共十五品半为正说分;以其后至经末共十一品半为流通分。又以天台宗的见地,将《法华经》二十八品大别为本迹二门:自〈序品〉至第十四〈安乐行品〉,为如来迹(垂迹)门的说法,其要旨是“开权显实”,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阐明过去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现在开方便的权门,示真实的妙理,会三乘归一佛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自第十五〈从地踊出品〉至经末,为如来本(本地)门的说法,阐明释迦牟尼佛不是新近在菩提迦耶方才成道的新佛,而是从远在三千尘点劫以前久远实成的本地本佛垂迹。此本、迹二门,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
  第一〈序品〉为迹门的序分,从第二〈方便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的正说分,第十〈法师品〉以下五品是迹门的流通分。其中正说分又分作略、广两部分:从“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下,是略说开三显一;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以下七品半,是广明开三显一。广明部分分作三周(阶段):第一法说周,佛为上根人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这时只舍利弗一人领解其说,即〈方便品〉中所说;第二譬说周,佛以羊、鹿、牛三车譬施权,以一大白牛车譬显实,为中根人譬说,此时有摩诃迦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领解其说,即从第三〈譬喻品〉至第六〈授记品〉、特别是〈譬喻品〉中所说;第三因缘周,佛为下根人说宿世因缘并举化城的譬喻,令其领解“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有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千二百学、无学声闻弟子因此领解,即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所说。〈法师品〉示通经轨则,〈宝塔品〉证前集后,〈提婆达多品〉引往昔宏经,〈持品〉有受持、劝持之分,〈安乐行品〉有身口意誓愿之别,此五品为迹门流通分。
  从第十五〈从地踊出品〉开始至“汝等自当因是得闻”,是本门的序分。从同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以下到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偈是本门的正说分,其中第十六〈如来寿量品〉是正开师门的近迹、显佛地的远本;第十七〈分别功德品〉中,佛说长行是总授法身记,弥勒说偈是总申领解。从〈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偈以下至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本门的流通分,其中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以上为劝持流通,第二十一〈神力品〉至经末是付嘱流通。
  于《法华经》全经中,〈方便品〉明圆乘之因,〈安乐行品〉明乘乘之法,〈寿量品〉明圆乘之果,〈药王品〉明乘乘之人,此四品约教、行、理、人,尤为通经之门。〈方便品〉中十如是及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乃一经之宏纲,众义之渊府。〈法师品〉中入如来室、坐如来座,乃宏经之通途,行道之要轨。《法华文句》于诸处皆广加阐发。
  本书于显发自宗义外,随处举破南北朝一些法师之说,尤以梁代光宅法云的《法华经义记》(二十卷,世称《法华光宅疏》)所说为重点。
  本书主要的注释,有唐湛然的《法华文句疏记》三十卷。此外有关的撰述,有唐湛然的《法华经文句科文》六卷,道暹的《法华经文句补正记》十卷,智云的《妙经文句私志诸品要义》二卷,《妙经文句私志记》十四卷,宋代法照的《法华经文句读教记》七卷,从义的《法华经文句补注》四卷,有严的《法华经文句签难》四卷,善月的《法华经文句格言》三卷,清道霈的《法华经文句纂要》七卷。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