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宗教都具有出世间的倾向,因为宗教乃是对宇宙人生究竟真理与真相的追求、思索、体悟。因此,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满足于充满痛苦与缺憾的现实世界,也不可能停留在仅对短暂而狭隘的人类生活现状有所改善的功利主义目的,它必然要求超越现实生活的束缚,乃至超越一切时空的限制,去追求更宽阔、更理想、更完美的彼岸世界。因此,任何宗教在究竟的意义上都必须否定或者说扬弃现实人生。虽然,在特定的意义上,彼岸与此岸融为一体;虽然,在特定的意义上,现实世界也是圆满的。
相对其它宗教而言,佛教出世间的特色是比较鲜明的。在佛教看来,现实世间,或者说世俗人生,是充满痛苦、烦恼的渊薮。相传释迦牟尼为悉达多太子时,外出看见的是生老病死的人生痛苦面目,是弱肉强食的众生生存悲剧。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发现世间的一切无常、无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露电。因此,不管是大乘、小乘、入世、出世,佛教首先强调的是,对于现实世间和世俗人生,要发起厌离心、出离心,因此,佛教对生命意义的看法肯定具有消极、悲观的一面或者说悲剧的色彩。但是,大乘常、乐、我、净的圆满观点,才是佛教的落脚点和归宿。当然,不论是苦、空、无我、无常,还是常、乐、我、净,无论是轮回苦海,还是圆满果海,佛陀的各种观点都是应机说法,但佛陀最后的观点、佛陀对宇宙人生的最终信念,无疑不是悲观消极的,而是非常圆满光明的,这应是大乘佛教的究竟旨趣。
尽管佛教的出世间特色比较鲜明,但是,应该看到,出世间的倾向,属于宗教的超越性的来生或永生信仰的表现,属于一切宗教的共同特征。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