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忍能忍 劝惩集
明司徒马森。父年四十。始得子。方五岁。眉目如画。爱之若宝。一日婢偶抱出门。失手跌伤左额而死。封翁见之。即呼婢奔窜。自抱死儿入。妇惊痛。撞封翁倒者数四。寻婢挞之。去矣。婢走匿母家。言其故。父母俱感泣。日夜祝天。愿公早生贵子。次年遂生森。
左额赤痕宛然。〔按〕
婢媵之过。孰有大于杀其子者。宽婢之罪。孰有大于纵其去者。杀吾暮年所得之令子。而反纵其逃匿。使吾并失此婢。此种设心。其子纵不当为司徒。其父已代为植福矣。然则为子女鞭挞奴婢者。不适所以折其福寿乎。
《白话解》
难忍能忍
(据《劝惩集》)明朝司徒马森的父亲,到四十岁时,才得到儿子。孩子长到五岁,眉清目秀,父母爱如珍宝。一天奴婢偶然抱出门,失手跌伤左额而死。父亲见状,就喊奴婢快逃,自己抱着死儿进屋。母亲震惊而痛心,一头撞向父亲,使父亲一连倒地四次。母亲又去寻找奴婢,想要打她,但奴婢早已逃之夭夭了。奴婢逃走后,就藏在娘家,把事情的原由告诉了父母,父母都感动得伤心流泪,日夜向上天祈祷,愿马公早生贵子。第二年,就生下了马森,左额还留着伤痕,和原来那个孩子跌伤的地方一模一样。
〔按〕
婢女的过失,哪里有大过杀死自己的儿子的?宽恕婢女的过失,哪里有超过放纵他逃跑的?杀了我晚年所得的贵子,反而放纵她逃跑,使我又损失了一个婢女,这样专为别人着想的人,他的儿子即使没有作司徒的命,父亲也已经给他种下这个福了。那些因为溺爱子女而鞭打奴婢的人,其结果只不过是损失子女的福寿罢了!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