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文物保护人员在迦叶像上方清理下来的石壁病害的堆积层样本。记者 潘郁 摄
今日9时,我们来到奉先寺时,52岁的刘建设师傅正坐在10层楼高的架子板上清除文殊菩萨雕像背光上边的“病害”。
今天风很大,我们空手走在10层楼高的架子上有些发晕,刘师傅把安全带系在身后的钢管上,双脚悬空坐在架子板上目不转睛地干活。他左手握錾子,右手握锤敲打,他要剔掉的是从裂隙流出来的“水锈”。
龙门石窟保护中心的杨刚亮告诉我们,刘师傅所说的“水锈”,其实是石灰石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钙,随渗水流到奉先寺墙壁上的二次结晶物。虽然它也是石灰石,但因不是造像的原始组成部分,修复时必须将其剔掉。
我们注意到,从10层楼高的架子附近向下,条状“水锈”一直延伸到文殊菩萨雕像的脖子处,有三四米长,四五十厘米宽。刘师傅忙了好大一会儿,才剔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水锈”。
刘师傅说,干这活儿非常讲究,敲锤力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为用劲太大,錾子掀掉的块儿大了,就有可能一下子打到石壁上,奉先寺石壁的石头也被剔下来,那就犯大错误了。因为修护有一个要求,就是完工后修护部位应与周边石壁和造像的颜色一致,至少区别不明显。敲锤的力道又不能太小,否则剔不掉“水锈”。
刘师傅从1972年起便断断续续在龙门石窟搞修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1时50分,从架子上下来的刘师傅告诉我们,干了一上午,他剔掉的“水锈”仅有一米长,仅仅剔除上文中提到的那条“水锈”就需要3天时间。
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张亚丽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