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铠於此有二义」,佛在这部经上,把戒律比喻作铠甲。铠甲是古时候士兵打仗的时候,披上铠甲保护自己身体,刀枪不容易刺进去,佛用这个做比喻。「不失律仪」这四个字重要,我们今天学佛就把这个东西疏忽了。不失律仪,特别要跟同学说,《弟子规》是根之根,不从这里下手你就决定做不到。中国古人德行的根深厚,他从小养成的,一生不会变,半路学的都靠不住。培养这个根的人是谁?母亲,从你出生到满三岁这一千天,这是扎根的教育。古人所说的「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个根扎得好,他一生不会改变,叫三岁看八十的意思。现在没有了,没有人教,所以根全部都没有了。他自己没有,他父母也没有,他祖父母也没有,再往上曾祖父母可能都没有。往上推,高祖父母,会懂得一些,未必他做到,他懂得,知道有这回事情;再往上面去,才知道。我们中国这种传统的教育疏忽、断掉了两百年,所以今天真不容易。这不失律仪四个字,望洋兴叹,到哪里去找?根本找不到了。我们现在唯一一个期望就是希望下一代,下一代也做不到,下一代希望再下一代,这个希望不要中断,三代、四代之后可能就会做到。有心的人,做母亲的人她就开始来做,母亲只要发这种心、动这个念头,就会有佛菩萨、圣贤来降胎,她将来生佛菩萨、生圣贤;母亲没有这个念头,她就没有感应。母亲想养一个圣贤的儿子,想养一个释迦牟尼佛,想养一个孔子,佛菩萨真来,就到你家来,你没有这个念头他不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这两个意思,第一个「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持戒这功德「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他穿的衣是石棉做的,防火。「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这是比喻,人有戒德,今天的社会是三毒烈焰,今天人心里都是贪瞋痴慢,造的都是杀盗淫妄,你进入他们的团体,你不会受影响,你能够帮助他,你能够拯救他。在这样的社会里面,你能保持著修行,你能讲经弘法,虽然外面对你有毁谤、有侮辱、有障碍,甚至於有陷害,什么都不怕。
我们把我们的身命交给佛菩萨,交给韦驮菩萨护法神,只知道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他的不闻不问。生死无所谓,不去想这些事情,才能弘法利生。这是护持,谁保护我?戒律保护我。持戒的人佛菩萨保护,护法神保护,龙天善神保护。第二个,「庄严义。以持戒德」,持戒的功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大众的榜样,都是大众的模范。「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这真的德行,这不是假的。没有这个德行不行,别人对你不相信,对你不恭敬,对你没有信心,我们跟人接触还是心浮气躁,那怎么行?别人来问问题,我们模棱两可,信心生不起来。所以,一定要做到让别人欢喜、尊敬,他来求教,「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这就功德圆满了。这些德行全在持戒。
在这时候我特别叮咛、嘱咐,首先是《弟子规》,《弟子规》没有做到,统统做不到,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戒律有根,拨开来看看有没有根?没有根,它不但不能生长,它会腐烂;有根可贵,有根诸佛菩萨护念。今天你持佛戒,你没有儒家的《弟子规》,没有道家的《感应篇》,佛菩萨不是不护持,护持你没有用,你没有根。如果不从儒跟道下手,你就从小乘,可以。小乘比孔孟麻烦,因为小乘经论太多,你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学习,你还不容易抓到纲领。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那已经把纲领掌握出来,全是纲领,所以文字不多。《弟子规》只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个字,纲领当中的纲领,这是古圣先贤慈悲到极处。唐朝中叶祖师大德把它选择出来,做我们自己修学大乘的根基,这是智慧的抉择,真实智慧。你要不相信,疏忽了,你就没有法子建立佛法。真的依教这叫老实,这叫听话、叫真干;不从这里,那不老实,不学、不干。我要搞大经大论,我要很快成名,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行,昙花一现,最后你不是成功的,你是失败的,这错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五集) 2012/3/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5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