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
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
在恋爱时期,
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
专以隐己之恶,
扬己之善的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
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
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
往往到了结婚以后,
以为双方的名分已经确定了,
夫妇的关系已有保障了;
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
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
一切行为就处处随便,
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客气,
反以为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
2 /7 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客气
倘不体谅对方的关心,
反怪他为麻烦,
不赞美对方的谦逊,
而说她卑下;
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
以迁就自己,
逐渐的,
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
结果日久生厌,
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
彼此厌憎不欢,于是双方感情转趋破裂,
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剧。
那么,怎样的才能够保障夫妇终身亲爱的幸福呢?
那就非遵从佛菩萨的话不可了。
根据佛菩萨的话,
有二点要注意而加以修养:
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3 /7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
佛说:“言色相和,无相违戾。”
这是夫妇间精神生活的要素。
双方的言语能够和软,面色常带笑容,
那感情还会违戾么?
体谅,在夫妇间是很重要的。
倘不肯体谅,互相批评指谪,
那言色就不能够相和了。
批评是破裂感情的礁石。
天台人有句谚语:“耳朵要好话听。”
批评会引起对方的恶感,
以为你在轻视他,讥笑他。
于是来一个反唇相讥,或者恼羞成怒。
彼此都发火了,这岂不是自讨苦吃吗?
对方倘有错误,要纠正他时,切忌率直;
要婉转地用商量的口吻,贡献意见。
对方倘有长处,要给与真诚的欣赏和称赞,
而且要常常称赞。
4 /7 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
《华严经》里说:
“常作润泽语,柔软语,
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
”不可作“粗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
如火烧心语,能坏自身他身语”。
我们出言吐词,要时时自己省察,
要说应作语而不说不应作语。
“修行”是修改行为。
我们若是决定意志“修行”,
就得先从言语上修改起,
能够做到“言色相和”这一步,
夫妇的同居生活,
便会常在和煦春风之中了。
5 /7 遵守佛的“忍诫”
夫妇有时因生理或心理的变动,
性情就难免异状。
有时因环境不尽满意,
言语举动略改常态,
这都是常有的事。
设使双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诫”,
因细故两不相让,
而引起口舌争强,意气用事,
那么感情就要发生裂痕。
你使对方气恼,
你自己也决定免不了气恼。
这是损人不利己的,
又何苦去做这种愚蠢的事呢?
6/7 忍受是要培养的
忍受是要培养的。
当对方火气很旺的时候,
我纵有充分的理由,
也应该暂时让他,
不和他辩论,不得已时,
或出外暂避锋头,
等到对方的怒气消除以后,
才和颜地告诉他,
刚才的退让并不是理屈示弱,
实在因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
这是寓刚于柔的御夫御妻术,
行之不已,对方没有不被感动的。
“柔能克刚”的真理,
我们是很有机会可以应用一下的。
7 /7 应记住天亲菩萨的话
逢到对方发火骂詈的时候,
应当记住天亲菩萨的话:
“骂者有两种:一实,二虚。
若(对方所)说(是真)实者,我应生惭。
若(对方所)说(是)虚者,无预我事,
犹如响声,亦如风过,无损于我,是故应忍。”
所以能够做到“无相违戾”的,
不独自己减少气恼,
就是对方也能够觉悟,
容易受我感化,
家庭间就可相安于无事了。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