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法师
两年前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在行文中数十次提到“创新”的语汇和理念;若将之概括起来就是强调和倡导创新创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宗教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更是佛教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跨入新世 纪,我们的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地向现代化推进。新岁月,新机遇,新挑战,新蓝图,又一次把包括我们佛教徒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推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古人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作为佛教徒,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以宽广而冷静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特征,回应时代的挑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佛教事业的新局面。否则,佛教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就会自受殃咎,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论是在佛陀精湛的教法中,还是在佛教悠久的传播历史中,我们都能清晰地见到佛教与时俱进的特质与品格。《法华经》专设有《方便品》,其中佛陀自述说:“吾自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远离诸着。
被誉为“20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的人间佛教理念,自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同赞许,已成为当今海内外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它是佛教在当今时代下契理契机的一种卓越理念。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使佛教基本教义能够与时俱进地发挥新的作用?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在各个方面和层次上继续探索与完善人间佛教的理论,以坚实的思想理论为前导对实践作出明了正确的指引,使中国佛教平稳地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