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净土宗教程 序二

发布时间:2024-04-15 01:40:42作者:心经原文网
净土宗教程 序二

弥陀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用力少而收效宏。是以《华严》奥藏,归根结底,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行导归极乐。

良由此门既有弥陀接引众生之宏誓,又有诸佛护持众生之悲心;概括法界无尽奥秘,寄托无量有情依止;实为诸法门之总汇,各宗派之共归。

此法门以信愿行为往生净土资粮,信须真信,愿须切愿,行须持名妙行。三者具足,必定往生。持名者,专念弥陀圣号六字洪名也。此洪名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持此洪名,以果地觉,修因地心,包括六度万行之功,总摄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四门诸修之德,而具不可思议之妙用。从历史发展而言:由实相念佛至观像、观想再到持名念佛,提倡持名,代不乏人。然提倡最力,影响最大,得以普及延续千几百年迄今而不衰者,唯唐善导大师一人也。彼在《观经四帖疏》中,将行人一切修持判定为正、杂二行,又以弥陀净土为准绳,列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为五种正行,余修尽为杂行。从正行中特提称名为正定业,余四为助业。如此,将持名念佛提到最高最要地位,令人舍杂修正,于正行中专持洪名,以达决生净土。大师自己身体力行,瑞相昭示,德望感人,使此法门不仅普及盛行于当时,而且垂今不替。念佛若从升华历程而论:由持名念佛至观像、观想再到实相念佛。念佛念至“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之境界,则四种念佛全在其中矣。约禅观边言:前句是持名念佛,后句摄观像、观想和实相念佛。约持名边论:前句摄持名、观像和观想念佛;后句是实相念佛。由事显理,以理摄事,事理圆融,不可思议。无论何种念佛,要在恳切至诚,持之以恒,终必以满所愿而证所信。

大安法师,宿具善根福德因缘,早年现身于大学执教之际,即深信正法,钻研净土;以解导行,由行升解,解行精进,感应道交。发心弘法,曾撰《净土宗法语大观》与《净土宗教程》导世。后者原系于中国佛学院本科授课之讲稿,三十余万言,全面系统深刻阐明净土理论与旨趣,涉及内外典籍众多,通向台、贤、空、相各宗;联系哲学、自然科学,提出真知灼见。对内学净土根本经论、弥陀本愿、极乐庄严、往生资粮与品位等,皆有详尽论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探赜所隐,剖析入微。尤其对安养乐土之建立原理,概括为“真空——愿力——妙有”之公式,即由真空出现弥陀宏愿,愿力成就乐邦不思议依正庄严。实为契合逻辑之创见,发前人所未发。此稿在讲授过程中,始终深受学子喜闻。1998年交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问世以来,得到佛教界普遍垂青、欢喜赞叹!作者发菩提心,离俗入山,现比丘相,圆具足戒,成大安法师,专修净土,依止传老大德,发扬东林远祖精神。今者《教程》再版,安师将原来的篇章结构予以调整,将原第一编与第四编组合成一篇,将原第一编内之第四净土诸祖一章,升迁为第二编一编,内含第四、五、六三章,分别阐明诸祖之生平业绩与思想法要,特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净土法门之所以能普及历久远而不颓势者,无非历代诸祖对人类弘传功绩使然也。《教程》实为现代佛教难得之佳作,伏愿同仁细细阅读,共沾法益,同归净土!

惭愧白衣王新拜撰于北京净心斋

佛历二五四八公元二0 0四年七月吉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