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
“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中国佛教教团制度的现代化之路一、引言 站在世纪之交的当口,汉传佛教内部以及关注汉传佛教的学术界,曾经进行过比较认真的反思与展望...从隋唐佛道论争看道教心性思想
道教心性思想的酝酿是在南北朝时期,而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道体论的逐步道教化与道性论的提出。公允地说,道教的心性思想与先秦道家的相关思想以及玄学的道体论应该有直接的继承...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
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作为宋代佛教的巨擘,永明延寿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佛学思想方面,他一向以融合诸宗的特色炳彪于世,特别是延寿曾经召集慈...唐初三阶教大德惠恭行历及其佛
唐初三阶教大德惠恭行历及其佛学思想——《法门惠恭大德之碑》考释 关于法门寺,当代学者康寄遥在《陕西佛寺纪略》中言:“西安附近各祖宝塔,对于法门寺塔,犹如众星之...唯识观的意义
在印度佛教中,接续中观学而出现的中期大乘佛教教派,其名称是“瑜伽行派”。“瑜伽”意译应该是“相应”,是一种类似于禅定的修行方法。而佛教的“瑜伽行...近代佛学巨擘范古农的生平及其
近代佛学巨擘范古农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论略中国近现代佛学复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居士佛教的兴起。在家居士不仅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佛法的信受者和襄助者,更重要的是作为弘法讲经授...论新罗顺之禅师对沩仰禅法的发
论新罗顺之禅师对沩仰禅法的发展作为仰山慧寂的嫡传弟子,新罗僧人顺之不仅精通沩仰禅法而且将其传入新罗,更重要的是,其承续师说而有所创新的理论著作丰富了唐代沩仰宗的禅法体系...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编辑:杨维中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以“性起”说为根基的华严宗,便于解释净法的生起而拙于说明染法的存在。为弥补此拙...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
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本的“批判佛教”驳议明清以来,佛教中衰。而近代佛教的复兴,一方面成为现代佛教振兴的开始,另一方面也为现代佛教留下了许多有待于我们去解决...论中国佛教的“心”、“性”概
佛教所言的“心性”,简单而言,就是指众生的本性或称之为心的本性。佛学惯常使用的“众生”概念是与其三世六道轮回理论相联系而界定的,实际是指六道轮回之中的一...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