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人间巧喻

发布时间:2023-03-31 12:13:54作者:心经原文网

  人间巧喻

  「人间巧喻」在台湾新闻报连载年余,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曾将它编辑出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善巧的譬喻故事中,去体认人间世,观照人间情。后更摘取其中三十则,附以精致插画,定名为《寻找智慧的活水》,发行全国各中学,并得到全国青少年优秀读物奖。中国大陆团结出版社则以简体字版发行当地,让彼岸的青少年也有亲炙佛法的因缘。佛光出版社拟将此书收入《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系列之中,遂增加至七十六则,未来若有因缘,或可有「人间巧喻」续貂之作。

  「人间巧喻」,只是人间尘事的一法而已,尚有许多的人间万象需去发掘。因指见月,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见到自己的人间菩提。

  十年生死,恍如烟尘。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送旧会上引吭清歌的女子,今日已成袈裟披肩的佛门龙象。

  依空法师的前半生,像一则因缘传奇。

  她念中兴大学中文系时,是文学院长李老(涤生)的嫡传高足,当时系里极少有人能入李老法眼,她偏能登堂入室,亲承教诲,以全级第一名毕业。李老力荐她赴彰化商职执教,她也登台春风化雨了一年,才飘然远赴东瀛。几年后,李老退休,隐居,龙潭,门前青苔渐冷,她数度探问,常思涌泉相报。李老九十大寿时,决定皈依佛门,却因行动不便,无从满愿,依空奉 星云大师之命赶赴龙潭,代授皈依礼。昔年受渡者,今日还渡回,圆满的一剎那,檀香悠悠,李老与依空含泪笑看了一生。

  依空典 星云大师的因缘尤其深厚,大约三世十生亦不尽。大师主持宜兰雷音寺时,依空是宜兰人,在雷音寺追随大师;几年后,又奉大师之命,赴日本东京大学印度哲学研究所读硕士。浮云来去的那几年里,她沉思,想人生痴迷是何苦?她读佛经唱梵呗,进入了时空冥合的清明天地,看人间争竞杀伐俱飞尘……她回来以后的一个清晨,起床时,月亮照在千山万壑上,她沐发、俯身、顶礼合十,在大师座前发下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断发出家以后的依空法师,逐渐成为大师座前的龙象:

  她在东方佛教学院主持教务,作接引师……

  她在大师的鼓励下,接任普门中学校长,为青少年枯涸的心灵播洒活水……

  她担任《普门杂志》主编,化文字为亿万音声,传布佛门的法喜……

  她执掌佛光山文教处主任,一肩力承艰巨,追随大师开拓佛教文化新气象……

  她发心发愿,埋头整理大师在海内外十方的演讲稿,汇成巨大的海潮音……

  她站上讲台,以佛光山丛林学院副院长身分开示学生,弘扬佛法大义……

\

  她披荆斩棘,出任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开拓了一条佛教新路向……

  她应中国文化大学、东海大学之邀请,担任哲学系讲师,在微风细雨中讲说人生的迷茫与福慧……

  她以直心作道场,掌理佛光山传灯会会长职务,为大师分劳分忧,替众人作桥梁与阳光……

  她任员林双林寺住持时,一镇的信徒虔诚护持佛法,常常感动泪下……

  她做佛光山东海道场住持,推动佛光山在中部地区的弘法服务……

  她受命开拓佛光山的大陆弘法系统,担任《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总编辑,要把千帙万卷的古老「大藏经」化成民国的白话菁华……

  她是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委员,追随大师的开山理念,要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

  年年岁岁的因缘,使她成为 星云大师座下的前驱,也造就了她一身的水月光明。

  清晨,在第一滴水米进食之前,她会先翻开一卷书,为自己这一日生命寻根;深夜,在众人皆睡她独醒的时候,她会挑灯赶稿,把佛法的般若智慧化成文雅笔触,为众生的心灵植苗。她是一个率性天真的人,笔下自然也是晶亮的水月,让你一眼看尽人间的凄冶愚昧,看到世尘外的另一片清亮天空。

  依空法师担任台湾新闻报专栏作家的时候,应副刊主编郑春鸿先生之请,撰写「人间巧喻」专栏,眨眼写了一年,很受读者欢迎。现在把已发表的六十篇巧喻结集成为这本书出版,十年姐弟,我实在乐见她文字菩提道业的增长,也藉此向青少年朋友推荐。

  生命短暂,因缘永在,我们不做人间的迷盲者,要做人生的清醒人,在浮云明月的暗夜里,请翻开这一卷书页,拨落人生的迷云烦恼吧!

  再序

  佛教文学是佛教的一大宝藏,富禅意的诗歌,含文献价值的碑铭,带小说性的变文,使佛教精微的教理,亲切地为大众所接受。佛学普遍化、大众化,是历代祖师们弘化的心愿,而佛学的文学化、艺文化,则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成就。

  其实,早在印度的菩提树下,佛陀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佛陀因此创立十二分教,作为他的教育方法。其中大量地使用譬喻、故事、寓言,在日常熟悉的事例之间,自然亲切地了透生活的实相。五十年间,佛陀不厌其烦的说譬喻经、杂喻经等,这些智慧遍布在浩瀚的三藏经典之中,跨越时空,对于现代忙碌躁动的人心,仍然深具启迪迷惑的妙用。静夜抚案展读,不禁为那一则一则契理契机、直指人心的譬喻故事所深深感动,心想如何把这些譬喻白话化,和十方大众共享一钵的醍醐妙味。

  因缘和合之下,承蒙台湾新闻报副刊主编郑春鸿先生好意,开辟「人间巧喻」专栏,一偿多年宿愿。由于自己工作繁琐,个性疏懒,经常奔跑于高速公路之上,其间更几次前往大陆,为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尽一分绵力,因此这些短短的「巧喻」,一篇一篇或在会客、上课的间隙空暇中急就成章,或在旅馆房间、机场候机时草率涂鸦,内容之挂一漏万,文字之诘屈聱牙,想当然耳!

  记得有一回在吞云吐雾的南京机场等待班机,取出随身携带的稿纸,盘腿趺坐,以膝盖做桌子,埋首写起来。有个大陆同胞突然发现新奇大事似地对我说:

  「咦!师父!你的文化水平不错嘛!竟然也会写文章!」

  我只好报以弥勒菩萨不垢不净的欢喜笑容,随行的人都说我热闹场中当道场,有禅定工夫。如此忙碌写出的文章,自己实在怀疑其间的文化水平。只是佛陀的每一个譬喻就像一串剔透的水晶琉璃,让人爱不释手,希望这一把拙刀不致斲伤它的光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