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讲述
我们以油灯作比方来说明菩提。菩提这盏大油灯,它的灯油是大慈悲,它的灯芯是大愿力,它所点出来的光是大智慧,遍照一切。菩提就是慈悲、智慧、愿力的结合,缺一不可。他们是一体不可分的。菩提是有智慧的慈悲,又是有慈悲的智慧,再加上坚定的愿力不断去实行,这慈悲、智慧、愿力的结合就是菩提。
接着再简单介绍菩提所觉悟的内容与道理。也就是要明白“万相皆空”,而当中仍有因果定律存在。了解这层道理才不会误会“空”,以为既然是空就没有因果报应了,于是就胡乱造业,结果受果报时又空不了,那就真苦了。或者只执着空的一边,而不肯度众生。能了解这道理,才会有智慧,又有慈悲、愿力。
有智慧就是一方面了解世间一切如梦境,是“心”变出来的空影像;另一方面又可以领悟:就如电波和电视的影像之间有一定的转变规则,我们的心念和影像之间也有它变化的因果规律。影像虽然是假的,但互相之间的转变也有因果道理存在,因果律又是丝毫不差的。
菩提就是要有知道是空、又知道有因果的智慧,还要有慈悲心能善用种种假相来度众生,发挥功能,并且也善用我们这身体的假相修行,来体会宇宙真相、圆满佛道。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简单把上面所讲的道理叫作“知影”又能够“善用影”来度众生。度众生也就是度自己的“心影”都成佛,自己所有的“心影”都成佛了,当然就是自己成佛啦。
这样叫作“知影”又“善用影”来“度心影”。比如,电视上有很多弘法的节目,电视节目当然也只是影像啦,但是善用那些影就可以度众生啊。不止是电视的影像,世间一切的事物也都是影,能够善用影就能度众生。前面讲到假的影像当中也有变化的规律存在,也就是说本体虽然都是空的,为什么会显现这种影像而不是显现另外一种呢?这其中当然是有道理存在的。
比如我们种的是蕃薯,就会现出蕃薯叶的影像啊!若加施肥又加灌水的影像,它的叶子就会显现较大、较青翠的影像。当然蕃薯乃至叶子、花都是影像,但是这些影像之间也有因果的原则,因缘若是改变,果就会改变。所以说万相皆空——蕃薯也是空啊!但是蕃薯的假相变化也离不开因果定律。所以种蕃薯也要照因果道理来种,否则就不能利益众生。如果要种蕃薯,却拿石头去种,当然因果不符啰!
再以电视的影像来比喻,如果电视台没有播放某种电波出来,就不可能现出相应的影像。所以影像也是有因有果啊!同样的,我们如果没有放出某种的心电波,当然就不可能现相应的影像和境界。所以,我们出门去,如果被汽车喷黑烟,也要了解一定是自己的心有喷黑烟的电波放射出去,才会感应现出这种境界。什么叫做心在喷黑烟呢?
我们生气啦、贪心嫉妒啦!种种不平不满的心,都像是喷黑烟污染心灵。有这种喷黑烟的心念电波,当然就会投射出喷黑烟的影像。
再来体会:白米的假相要怎么变成「饭」的假相呢?这当然也有原则。若知道原则,就叫会煮饭。再说白米的假相要怎么变成焦黑锅巴的假相呢?这也是有原则的。你如果喜欢吃焦黑的饭,当然就照烧焦的原则去煮。由本体来讲,当然白米本体是「空」的,饭也是「空」,锅巴也是「空」。但同样是「空」,又有白米、白饭和锅巴等不同的假相。假相为什么有差别?其中也有因果存在呀!我们必须要懂得因果道理善用心,不可以说:「啊,反正都是『空』的。」所以轮到我们煮饭,我们就随便煮,煮得焦黑,让大家饿肚子。这就是没有菩提心的智慧和慈悲,不知道「万相皆空」却有因果律存在。假如我们不善用心,常去现焦黑的锅巴影像,让人没得吃饿肚子,当然以后因果回报丝毫不差,自然也会没得吃又饿肚子。有人听了以上的道理,感觉很为难。就问说:「这佛法,一下子说『空』,一下子又说『有』,到底『空』和『有』在生活中是要如何运用呢?」
六、知影、善用影、度心影、不留影
[一] 空 和 有 的运用原则
关于「空」和「有」的运用,祖师教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对待众生要由「有」来体会,对待自身要由「空」来体会。下面我们先用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来体会这「空」和「有」的运用原则。
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又有一个翻译叫作「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祂对自己是「照见五蕴皆空」,用智慧看清楚自己身和心原来都是空的,既然是空就没有痛苦了!
所以《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但是祂对众生是「观世音」,众生有什么苦难,祂就循声去救苦救难,由「空」变现出无限的功能。所以观世音菩萨对待众生是用「有」来行出慈悲。
假如众生遇到大火灾,很困苦,菩萨可不会在旁边很自在地说风凉话——说:「反正万法皆空,那火是『空』,人也是『空』,火烧人烧光光也是『空』,管他去,我自在就好了。」若是这样就变成偏一边的「空」,这样的「空」既没有慈悲,又没有功能,可以说只有取到「恶」的作用,所以也叫作「恶取空」,也就是取到「恶」的一面的「空」。如果执着这种「空」,因果是很坏的,好像坠入「空」的万丈绝谷。
因此请大家特别注意,这「空」的道理不可以错用,若是用错了,执着偏一边的「空」,结果呢,会比执着有假相、有因果还更坏。其实真正深入的「空」,是了解可以由「空」很巧妙地变出种种假相、善巧方便来产生无限的功能度众生,叫做「真空妙有」。
就好像「电」,虽然不可捉摸,但是它通入电饭锅可以煮饭,通入录音机可以录音,通入电灯泡可以放光。观世音菩萨的功能就好比这样,众生有什么需要,祂就现什么影像,但是祂本身是「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很自在。这就是有菩提心的智慧,又有慈悲和救度众生的的愿力。我们说菩提心,就是这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单偏「空」的一边就没有慈悲,单偏「有」的一边就没有智慧,这都不是菩提心。
平常与人相处要由「有」来体会,要知道本体虽然是「空」,但众生还没有觉悟,所以都认假作真,就觉得真有生、老、病、死,真有痛苦。因此,我们要学习「将心比心」去体谅众生。既然大家都执着「有」身体,就和我们一样,也「有」种种感受,「有」种种思想、心情。身体的感受、思想心情虽然都是幻化的,但是众生犹如梦中不知梦,所以都会执着、会痛苦。对众生来讲,种种痛苦都很真实啊!所以我们要好好体谅,善用因果的道理,帮助他离苦得乐,这就是慈悲。以慈悲心念佛,才会和阿弥陀佛的慈悲光相应。
另一方面,对自己,要用「空」的智慧来超越痛苦。仔细观察自己,由小时候到老,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哪一个才是「我」呢?身心变化根本是「空」,只是假相的连续而已,所以不必要太在意。为了假相去起恶心、造恶业,又受苦报,不是太冤枉了吗?我们要觉悟「空」的真理,不但不要被假相迷惑,整天忙着追流行,反过来要善用「假相」,修行觉悟「真相」,才是智慧。这样念佛,就会和阿弥陀佛的智慧光相应。
如果我们用反了,对自己,反而执着「有」的这边,每天都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啊!执着要吃什么才好!要穿什么才漂亮!执着这身体太累了、太冷太热啦!越执着就越痛苦,而且又执着自己的心,是爱怎样、又不爱怎样。很在乎别人对我有没有尊重、有没有伤害。像这样把焦点放在自我,一直执着自己「有」身心种种变化,就如做梦做得很累,不知道它实在是「空」的,这样就苦得很冤枉,这就是没有智慧、没有觉悟啊!
前面说,对众生要用「有」的道理去体谅他们,发挥慈悲心。而在对众生慈悲的同时,自己心里也有智慧,很清楚一切是「空」,所以不会执着自己是在做什么功德,做得多辛苦、多疲劳,也不会想得到什么回报。也就是会用一种“无所得”的心去行出大慈悲。这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大悲心」和「无所得心」就是《大般若经》六百卷所讲的两大要点。
我们不要说得太深奥,只讲日常生活就好。比如说:我们自己要了解面粉的本体是「空」的,不要执着食物的假相。但是我们对众生,要体谅他有他的苦衷。同样的面粉,要给牙齿不好的人吃,就要做成柔软的面包或泡面茶;若是有牙齿,爱吃松脆的人就可以做成脆饼;爱吃面的人,我们就可以做成面条;爱吃水饺的,就做水饺。这就是由面粉的「空」变现出种种的假相,善巧方便,利益众生。
恩师上忏下云法师,时常教我们要「依体起用」——依照本体「空」的道理,但是要晓得生起种种的善巧运用,不要拿小的引磬槌,去敲大磬,也不要拿大的磬槌,来敲引磬。再比方,铁锤和剪刀都是「空」的,但是你若要钉铁钉,拿剪刀来钉,或者要剪指甲却拿铁锤,这就是用得不对。我们再以不同大小的汤匙来比喻,虽然汤匙是假相,本体同样是「空」,如果现在要舀大锅的汤,我们拿一支小小的咖啡匙让他去舀,就使他不方便,这就是对他不慈悲,也就是不会运用假相。必须拿大的汤勺给他,假相的运用才对,才能发挥慈悲的功能。这「空」和「有」的道理,如果懂得运用就可以生出很大的功德,发挥菩提心的慈悲和智慧。如果不会运用,颠倒使用,就会生出很大的问题,危害也很大。
[二]「空」和「有」运用之举例说明
举个例来讲,我们不可以说:「反正什么都是『空』啊!」,所以别人到你家,你就拿一碗大便出来请人吃,还说:「反正饭和大便都是『空』,而且你吃下去的饭,也是变成大便,不如直接吃大便就好了!」假使你真的证到「空」的境界,看东西都看到本体是「空」,知道大便只是假相而已,本体也是「空」,都不会起执着,那么应该你自己吃就好了,不要拿给还没有证到空性的人吃。因为对方众生如果还没有证到「空」,一定会执着假相,我们如果这样做,就会让他痛苦。要了解众生是我们自己的心影,若让众生痛苦,就伤害自己的心影。让自己的心影痛苦,也是没有智慧,才会不了解众生的程度。让众生痛苦,是没有慈悲。我们请人吃的东西虽然是假相——这是不错的;但是假相也是有因果、又有规律的,这一点大家要记得。
再举个简单的例来讲,比如说,有人伤害我们、得罪我们,我们就要想:「这个身心是假相、是『空』的,所以不要紧,不用生气、痛苦,也不用罣碍。」有这种「空」的智慧,自己就会快乐。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做错事去伤害人、得罪人,就要了解对方的痛苦,必须要好好去向对方忏悔、赔罪,这样才能拔苦予乐、互相快乐、世界和平。如果把「空」和「有」用反了,当自己做错事、伤害别人的时候,就安慰自己说:「反正他是『空』的,不要紧、不要执着。」但是当别人伤害我们时,却说:「我的痛苦很要紧。」如果这样,就变成大家都很痛苦,世界也会大乱。我们要了解因果的法则是不空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我们如果这样对人,人家也会这样回报。
再举个例来说,车子是「空」的假相,我们人也是「空」的假相,假如开车去撞到人,为什么不可以说:「反正都是『空』的,『空』的撞到『空』的,那有什么要紧呢?」这就是又把「空」和「有」颠倒使用了!我们先要体会自己的程度----如果我们被车子压到,断了一只腿,到底是会痛,还是不会痛呢?是感觉要紧,还是不要紧呢?如果我们会痛苦,又觉得很要紧,就是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空”的道理,所以才会执着假相。别人的程度也是和我们一样啊!他还没有证到「万法皆空」,当然他也会执着假相,假相的腿断掉了,也是会痛、会苦的,他当然觉得很要紧。所以我们必须体谅众生,用「有」假相、「有」因果、将心比心去处理;不可以说:「反正他是『空』的,他的手脚断光光也不要紧。」你如果真的程度很高,这种话也只能对自己讲而已。比如说:人家撞到我们,我们可以当下知道:「啊!我的身体都是假相,假的脚、假的手、断掉不会痛、不会执着」这样是最好。你如果能「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不会痛苦,就「度一切苦厄」了。
以前,上开下参老和尚,和一群人出去行脚,走过载砂石的大卡车旁边,刚好卡车的石头都掉下来,就把他压在下面,人家找到他的脚拇指,才将他救出来。他一爬起来第一句话就问:「大众平安否?」他都没有说他自己怎样。后来,大家送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内脏全部碎掉,但是他都安详自在。医生感觉很奇怪,问他说:「你可有感觉怎样?」他就笑笑回答说:「好像脱掉一件衣服一样。」而且还要爬起来打坐。他是一位真正体悟「空」的修行人,所以内脏碎了,只觉得像脱掉衣服一样。他是用「空」的道理来对待自己,但是他起来的第一句话,问:「大众平安否?」就是以慈悲心、用「有」的道理来对待大众。而且,他在很早就预言,他自己的往生会和石头有关系。他念佛很自在。在他八十三岁那一年,他写了一首偈,连自己往生的时间、日期以及助念的人数都早就写好了。为什么他可以预先知道呢?就是因为有「因果不空」的道理。
以前曾经造那个业,所以在业缘成熟时会现出回报的影像。不过他已经念佛修成就了,可以真正体悟到「空」,所以受到果报时,他都没有痛苦,当下知道这是假相,不会执着假的身体。而且念佛,照着愿力去极乐世界,很自在,在这一生就解决生死轮回的大问题。他很懂得自在运用「空」和「有」的道理,和菩提心完全相应。
下面再举一个例来讲。有人说:「反正动物都是『空』的,是假相而已,所以,如果吃肉也是吃一些假相,那有什么要紧呢?何必那么执着吃素食呢?」这一种的讲法也是把「空」和「有」的道理用反了!假如我们已经有这样的程度,那么要吃肉就割自己的肉来吃就好了,反正自己的肉也是假相啊!割自己的肉岂不是比较方便吗?何必那么麻烦吃动物的肉呢?没有证到空性的众生,一定会执着假相,被割肉时一定会痛苦。我们要将心比心,体谅众生,牠们的痛苦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众生是我们的心影,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伤害众生实在是伤害自己。
我们前面说过,虽然是假相,但是----心念和假相当中的变化,也是有原则、有因果的。我们的心念电波会投影出种种的假相,而且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因此,我们的心电波发射出去,是发射出「吃肉、杀生」的心电波,这样的电波也会反射过来,显出假相。显出什么假相呢?显出「别人要来割我们的肉」,或者「要来吃我们的肉」这样的假相。就好比医生宣布说:「我们必须开刀」,或者凶手要来杀我们,这些也都是假相。问题是当我们被人家割肉的时候,能不能当下知道那是假相?能不能不痛苦、不执着呢?
《无量寿经》教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大家嘴巴同样念阿弥陀佛,各人的存心是不一样的,存心不同,心电波发射出去,方向、频道就不同。必须要发「菩提心」,发起要和阿弥陀佛相应的觉悟、智慧和慈悲。要了解“阿弥陀佛”翻作中文是“无量觉”,就是「无量的觉」。意思是,面对无量的境界都能觉悟,知道是假相,不会被境界拖着转;而且也觉悟,境界是自己的心所变现的。如果只是嘴里念佛,心都迷迷糊糊、不知不觉,时常被境界迷惑,这当然和“无量觉”是不同频道的。在日常生活无量的境界中,随时都要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迷惑,要「觉悟」,要「知影」,回归到我们清净的佛性。若是心没念佛,就会跟着眼前的假相团团转。如果回心念佛,就是「觉悟」,就是菩提心起作用,使我们明白假相和因果,又善用假相。
阿弥陀佛是我们本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光明里面,当然含有智慧光,也有慈悲光。我们若发菩提心,老实诚心念佛,心电波就和佛的频道相应。当下,本性的光明就显现出来,接受到佛光的照耀,也开发出智慧和慈悲。
七、发菩提心,与往生西方的关系
菩提心简单地讲就是觉悟的心,是想要成佛、和佛相应、甚至是要和佛一模一样的心。以前,我在当医生时,曾经亲近过上广下化老法师,学习菩萨戒。老法师很慈悲,当时他应我们的祈求,请诸位菩萨比丘为一位阿甘菩萨和末学两个人在美浓雷音寺办了一个传授菩萨戒的授戒仪式。老法师开示我们:「学佛持戒最重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发菩提心,第二点也是发菩提心,第三点还是发菩提心。」后来,我经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才了解他老人家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假如没有「发菩提心」,「再发菩提心」,「又再发菩提心」,学佛的路上时常会走不下去,世间的种种痛苦和困难都可能使我们灰心。当颓丧时就想到他老人家拄着一根拐杖,很坚定地向我说:「第一,发菩提心,第二,发菩提心,第三还是发菩提心。」老实说,有时候也会发不出来、走不下去,但是想到他老人家行动很困难,撑着拐杖也还要走下去的心,我也只有擦擦眼泪再发心、再走下去。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都应该要发无上菩提之心。这句发无上菩提之心很抽象,大家都若有若无,时而有时而无。到底我们是不是真的发心了呢?我们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具体上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呢?这就得好好对照菩萨戒来检讨,并不是口头上讲「我发菩提心」就算数了,而是必须在言语行为上有相应的表现,才算是真正发菩提心。假如平常生活都和菩提心不相应,却希求临命终时能忽然和佛相应,这样的机会虽然有,但毕竟不多,所以还是要平日用心。我们凡夫每天都在用这个心,却不知道心的真相,好像会做梦,却不知道梦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梦的真相,又梦得醒不过来。所以我们平常用的都是胡涂不觉的心,并不是「如实知自心」的菩提心。要觉醒才能实在知道自己心的真相。
下面再用看电影这件事来比喻。一个迷而不觉的人看电影,只能看见银幕上的假相,心情随着剧情胡涂地起起落落。而另外一种人不但能看到影像,也能看到影像后面的银幕、及影像的来源、光线的来源。同样是看电影,他对来源很清楚,所以不会被影像所迷惑,而能得到启示,这就是觉醒的人。佛是觉悟者,学佛就是要学习觉醒,不要被眼前的假相迷得团团转,不知回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回头觉醒,由眼前变化无常的影像当中回过头来,回到自性本源的真相,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睁开我们智慧的眼睛去看真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当下睁开智慧的眼睛,不要再做白日梦、一直被眼前的假相所迷惑。「菩提」这个词很不容易用语言来形容,就好像溶入水中的盐,我们吃了就知道,滋味咸咸的,一定是放了盐,但是却看不到盐的形状。假如有一个人从来都不知道盐是什么,也不曾吃过,那我们用言语要描述到让他听得懂是很不容易的,必定是要吃过了,才会真正知道。「菩提心」也是这样。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