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十四讲

发布时间:2024-09-30 01:41:18作者:心经原文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十四讲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第五十一卷

必成正覺第七

這一章介紹彌陀大願功德圓滿。整個佛法中,不僅是釋尊一代時教,實際上,盡法界無邊諸佛如來,所說無量法門度眾生成佛道,都是彌陀宏願功德。必須認清此點。此章章題,語氣非常肯定:「必成正覺」見此章題應無絲毫懷疑。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何理解名號功德?必須要知道本願功德不可思議,然後才曉得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誦曰:」

「說此願已」就指前面的四十八願。以下共有十首偈,是五言誦,每句五字,四句是一首。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超世志」的「超」是指四十八願,願願互融,每一願都包含其它的四十七願,願願都是如此,不可思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願之中,一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一願。願願如此。

「必至無上道」要著重「無上」兩字,「無上」是圓教的佛果,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通說,成就最高的果位。歸到本經,「無上道」另有一意。因為法藏發願:不但要成佛,還要超過諸佛,所以「無上道」是說超踰十方一切諸佛。不是在菩薩之上,而是在諸佛之上。後面經文說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之王」。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是說四十八願,願願圓滿,全部兌現,無一虛願,無一字是妄語,句句真實。這首偈總說本願功德。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本經第三品云:「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惠」是給予,給我們眾生真實的利益。「真實」之利就如此首偈所示。世間人講布施,任何施主、齋主都比不上阿彌陀佛。彌陀給我們的是財、法、無畏三種真實的布施,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財布施。彌陀無量劫中,積功累德成就了極樂國土。不是一個人獨享,也不是一國人享受,而是要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共享。西方極樂世界人人有分,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接受?願意接受,確實人人有分。那麼這是財布施。法布施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彌陀世尊不僅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說法,同時又應化在十方世界說法,接引眾生。在中國歷史上,善導大師、永明延壽大師、國清寺的豐千和尚都是阿彌陀佛應化身。不知其身份的更是不計其數。像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法布施確實盡虛空遍法界,而不僅是在極樂世界。無畏布施──更是顯著,經題示以:「清淨平等覺」,這的確是大無畏。心地清淨平等,就能離一切苦難,消除無量的業障,不僅是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得無量壽,而是現在發心,現前就證得無量壽。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所以無量壽,要從今天算起,而不是從到達西方極樂界的那一天算起。由此可知,這三種布施,統統具足,阿彌陀佛是法界第一大施主!「普濟」,濟是幫助大家,普是普遍。以清淨心、平等心,離一切分別、執著,叫「普」。如果我們心裏有分別、有執著、有好惡,就不「普」了。彌陀心地清淨光明,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以平等法,普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成佛。這一點不可思議,是一切經典中所沒有的,也是一切諸佛世界所未曾得聞。由此可知,此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聽聞之後,不能相信,是很正常的現象。聽聞之後,歡喜信受,是很奇特的現象。這是個稀有的法門。

「諸窮苦」:「諸」是多!「窮苦」二字涵意深廣。李老師講此經,說了四種窮困苦難:第一個苦是在六道中,沒有依靠。六道中人命無常啊!我上個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講經,有一位居士,他是從台南去的,每天都來聽經,聽得很歡喜。曾經有兩次我們一起吃飯。他以前在台南開了一家秋雨印刷公司,公司很大,很有名氣。他在溫哥華遇到大陸的氣功師,跟他們學氣功。我告訴他:「氣功不是佛法,學佛的人不學氣功。如果學得好,對身體健康應該是有一點幫助。但是,它不能了生死,也不能斷煩惱,也不能出三界,與阿彌陀佛不相應。沒聽說過學氣功,就可以往生見佛。」同時,他還學密,我說:「密很好,但是很難,很不容易成就。」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我就勸他念佛。講經的最後一個星期,都沒見到他。同修告訴我說:「他死了。」生命無常啊!身體很健康,突然就死了。同修告訴我,他是朋友請他吃飯,不知道吃了些什麼東西,覺得不舒服,吃完之後,就練氣功,就這麼走了。人命無常啊!佛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人命無常是窮苦之一,沒有依靠,靠誰都靠不住呀!

我們今天靠佛,能靠得住嗎?佛告訴我們:靠不住。佛教給我們三皈依,皈依自性三寶,這是真正皈依處啊!自性三寶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這才能靠得住啊!這部經就叫「清淨平等覺經」,所以就是我們真實皈依處。這部經就是自性三寶。自性三寶人人圓滿具足!雖然具足,但是被妄想、執著障礙了,不能現前。這部經從哪裏來的?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真正體會到這一點,才曉得這是修性。襌家講明心見性,怎麼樣「明」這個「性」呢?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要去參究了。「清淨平等覺」就是明心,信得過,依教奉行,就見了性。所以古德說:一句六字洪名,就是無上甚深襌定。第二個窮苦是沒有智慧。怎麼曉得沒有智慧?念佛不老實,就是沒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就是沒有智慧。智慧不同於聰明:智慧是清淨心的作用;聰明是妄想、分別的作用。換句話說,世智辯聰是從妄想裏生的,真實智慧是從清淨乎等覺裏面生的。我這次在加拿大講經,法緣可以說相當殊勝,是過去所沒有的。聽經有兩、三百人,這在外國算是很難得,是在世界佛教會講,馮公夏會長八十多歲,身體非常健康。他要求每天講完經,留十分鐘讓大家問問題。第一天講完之後,我就向大家宣佈:﹂馮會長很慈悲,要我留十分鐘給大家發問。其實,你們大家的問題,我全都知道。什麼問題呢?總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你們來問我,我一句話通通給你答掉了,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再問:「你們還有沒有問題啊?」一個問題都沒有。其實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好意思問啦!一定要能鑑別般若智慧和世智辯聰。真正智慧就是死心蹋地修學這個法門,對這個法門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種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我們見到了,還瞧不起他,所謂「大智若愚」啊!其實,他有真實的智慧,一點都不愚。是我們自己愚痴啊!是我們自己有是非人我,有分別、執著、妄想紛飛啊!他心裏什麼念頭都沒有,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往生的時候,能夠站著走,坐著走,能夠預知時至。他能,我為什麼不能?就是他沒有妄想;他不懷疑。我有妄想;我還懷疑,還要找法師問東問西。凡是來問問題的人,都不是老實人。老實人他沒有問題,怎麼還會來問我呢?凡是來見我的人,都是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佛經上講的「可憐愍者」,沒有智慧啊!

第三種窮苦是沒有方法。方法要從多方面來看。從世間來說,我們這一生不快樂,有什麼方法讓我們快樂呢?我們家庭不美滿,用什麼方法使我們家庭美滿?社會動亂不和諧,用什麼方法讓社會和睦?用什麼方法讓國家富強?用什麼方法讓世界和平?用什麼方法?沒有方法啊!就出世間講,用什麼方法讓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能夠斷煩惱,出三界成佛?這些都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心的,希望馬上能夠獲得的。不知道這些方法是真窮苦啊!

其實,這些方法全在這一部經裡。諸位細細地讀、去體會,把它應用在生活上,你就可以真正得到個人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往生成佛。這一部經,圓滿具足。

第四種窮苦就是妄想煩惱太多。煩惱不能斷,智慧不能開,這是窮苦。

以上說明了各種層面的窮苦,這些窮苦,我們通通具足。阿彌陀佛是大施主,他要普遍平等來救濟這些窮苦。他真能做得到嗎?告訴諸位說:真能做得到。他所依據的理論、方法、效果,全在本經之中。這一部經不是談玄說妙,而是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現實的問題。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諸群生」三個字包括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長夜無憂惱」,「長夜」指無明,無明就彷彿漫長的黑夜。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破,他還沒有真正離開長夜。那一品生相無明就是他的憂鬱,就是他的煩惱。當然,從菩薩法界愈往下,眾生的憂惱就愈多,就愈重。彌陀世尊,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我們雖然未破無明和煩惱,可以帶業往生,就能永離憂惱。

「出生眾善根」,出生無量無邊的善根。什麼是「善根」呢?就是一句六字洪名,或稱萬德洪名。萬德就是「眾善根」!「眾」是眾多。無量無邊的善根,就在這一句名號之中。因此,名號功德真實不可思議。我們要是能夠認真地執持,堅固地執持,彌陀無量劫中所修的功德,都轉變成為自己的功德。或許會懷疑,怎麼可能把彌陀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呢?剛才說過:本經是自性三寶,彌陀功德就是自性功德。自性哪有內外之分?自性哪有自他之分?若是有內外、有自他,那麼,就不可能把別人的轉變成自己的。自性沒有內外,自性沒有自他,所以可以將彌陀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方法就在老實念。老實念就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樣就把彌陀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了。所以信願持名就「出生眾善根」。其中道理甚深,事相上卻很簡單,很容易,人人都會做,而且都能夠做得到。

「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當中以此為最上、最殊勝。菩提是成佛,阿彌陀佛是要幫助我們圓成佛道,就跟他老人家無二無別啊!如果說我們成就不如他,那麼,他的布施就不圓滿。我們的成就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樣,布施度的功德圓滿。

這四句就解釋前文的「惠以真實之利」。下面要說出具體的方法。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四句正是大願功德的核心,是無量壽經的眼目。四十八願就是這四句話的具體說明。意義深廣無邊!法藏比丘成佛了,名號叫「阿彌陀」,「阿彌陀」是無量(「阿」翻做無,「彌陀」翻做量);「佛」翻做覺,阿彌陀就是無量覺。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演變過程,沒有一樣不覺,才叫無量覺!何以無量之中單獨取壽命一項呢?無量壽只是無量無量之中的一種,但是一切無量一定是以無量壽為根本,假如沒有壽命,一切的無量,都落空了。譬如說:你有無量的財寶,有無量的房地產,有無量的威德,有無量的富貴,沒有壽命,那不全都落空了嘛!壽命是第一。因此釋尊為我們解釋「阿彌陀」,就取無量壽、無量光二者。無量壽是本體梵語稱「阿彌陀佛」。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個名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要度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就用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只要有信,有願,不懷疑名號功德,發願求生淨土,念這句名號,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滿諸所願,你心裏一切的願望全部圓滿。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裏面所說的。

「眾生聞此號」,著重在「聞」字,「聞」一定要含有信、願、持名,也就是菩薩的三慧─聞慧、思慧、修慧全在其中。如果只是聽到名號,沒有信心,沒有願心,雖持名也不能往生。我們念這句佛號,要圓滿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這句佛號念得就相應,就有感應,就會起作用。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念得沒有感應,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只是有口無心。心是信心、願心;戒心、定心、慧心。沒有三學、三慧、三資糧。念佛不能相應。

「俱來我剎中」一句是大開方便之門,沒有條件,歡迎大家通通來,來了就不退,就成佛。不像其他經論所說的,修行要有許多條件。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條件,只要你真正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來雜,就行了。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容易。

今天下午有一位同學來問我:他想往生,問我怎樣才能做到預知時至?本省四十年來,預知時至往生的,我概略的估計至少有五百人。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說老實話,他們不問我,所以他們能啊!你們常常來問我,你們不能。這是真話啊!何以如此說呢?他們沒問題,沒有疑問,老實念,一句佛號念到底嘛!你還問這問那,差遠了。這是真話,絕不欺騙諸位。真正沒有懷疑了,要不要聽經呢?不要聽了,也不要念了。常常來問我的人還要聽經,因為還懷疑,心還沒有定下來,還沒有死心塌地。聽經、讀經為的是什麼呢?就是斷疑生信。講經的目的是在此。真正信了,不懷疑了,不要來聽經啦!也不需要打怫七,以免雜心閒話,真正用功夫,何必去湊熱鬧,家裡就行了。行、住、、坐、臥通通是功夫,何必去湊熱鬧呢?凡是去湊熱鬧的,也是不老實。諸位曉得聽講經的不老實,做法會的更不老實,打佛七的也不是老實人!真正老實人預知時至,別人還瞧不起他,認為他法會也不去,經也不聽。其實他是真正老實人,能預知時至。希望同修這一生有真實的成就,不希望你常常在道場裏湊熱鬧。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生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六句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的成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的狀況。「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兩句看似平常,實際不然。佛身,本經講「金剛那羅延身」,「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就是所謂金剛不壞身。「金」,七寶之一,譬喻珍貴,無一絲毫瑕疵,身相如此圓滿。「金色身」是講身的體質,「妙相」是講丰彩、光彩、容貌。容貌圓滿而無久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就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此點不可思議,是一切諸佛世界之所無。菩薩相比不上佛相。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帶業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身相跟佛完全相同。四十八願講過。是平等世界,完全平等。

相貌是智慧、是福德。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怎麼會有跟佛一樣的身相呢?世間人身體相貌就是過去生中所修的,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是成績表現哪!眼睛亮的人,一看你的身體相貌,就知道你過去生幹的什麼?你這一生,現在幹的什麼?因為相貌就是成績表現嘛!哪能瞞人哪?我們沒有德行、智慧、福報,為什麼一往生就能夠跟阿彌陀佛一樣?應知真正念佛人,把彌陀無量劫中所修積的功德、智慧,變成自己的,所以才跟佛一樣。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名號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議,古人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就是因為佛號功德太不可思議了。我們如果不修這個法門,無量劫修福、修慧,才能修到像佛一樣的金色身、相好圓滿。念佛法門只要修幾年的時間就成功了。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所列念佛人修行的時間,大概都是三年到五年,就成功了。這才曉得這個名號功德太大無法想像。所以這兩句含義甚深,其廣,不能輕易看過。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這兩句是心同佛。彌陀是什麼樣的心?彌陀的心是大慈大悲,清淨平等覺∟極樂世界,所以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淨宗初祖。在中國,第一個提倡念佛法門的是惠遠大師,所以惠遠大師是中國的淨宗初祖。講初祖,從前只想到惠遠大師。現在講初祖,要看那一個初祖。有法界初祖、有娑婆初祖、有中國初祖。

此普等三昧願,就是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的濃縮、精華,方知大勢至圓通章的份量。有機會,再講一遍。過去沒講好,意思沒講出來,不是吝法,而是程度、水平不到。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這是彌陀威神加持這些菩薩,令彼在定中︵三昧之中︶,能夠供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上供諸佛,下化眾布搢銗L書不會。以後告訴懺雲法師,他說:一般的說法是讀經時,天人從此處經過,見到很歡喜,合掌停住,聞到他身上的香氣。現在我們明瞭,這是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就是經上所說:彌陀本願,極樂世界的寶香啊!聞香的感應比見光容易,因為鼻根的範圍比眼根廣大,比眼根圓通,楞嚴經講:眼根的功德只有八百,鼻根的功德是一千二。眼只能見正面及部份側面,看不到後面。因此,聞寶香的機會,比見佛光的機會多。這是我自己的經歷,也有不少同修,有此經歷。

幾年前,我在美國講經時,Dallas幾位同修打電話告訴我,他們晚上在院子裡談佛法,就在成大川居士,院子很大,有很多花、菜、瓜果。夜深,十一時許,(美國夏天日落很晚,九點多天還是亮的,故晚睡),忽然有一股香氣,大家都聞到,不知道是什麼香,聞所未聞。「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香光莊嚴,極顯事事無礙的法界,增長修學的信心。當然,一方面是彌陀本願,際此之外,還有十方諸佛的願力。諸佛冥冥之中加持,給你作助緣,再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自己善根福德不能現前,彌陀的願力,諸佛的加持,都達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很重要。善根福德不是一生修的,生生世世修的。讀此經才正真明瞭,一個念佛人,無量劫來所修積的善根不可思議。經上明白看出:阿闍王子一幫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還不相信此法門,還不能聽到之後,馬上就發願求生淨土。由此可知,你今天聽到此法門,歡喜信受,發願往生,善根福德決定超過阿闍王子。阿闍王子聞此經只發了一個願:希望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並沒有發願馬上求往生。因此,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我們真正尊敬,不能輕視。即使他這一生再愚癡,造作再重的業障,都不能輕視,可能他往生成佛在我之前啊!

信心增長,願心增長,自然就「修佛行」,要注意「修佛行」三個字。十法界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眾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通稱為「行為」。九界眾生的差別何來?就是因為行上有差別,所以才有九法界。自性裡沒有差別,是身語意三業造作差別不同,不能細說,若細說,一部大藏經不過說明此事而已。只能在十法界心行裡說出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個因素。其實,每一個法界的心行都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心行之中那一個最重要,譬如阿彌陀佛譯為無量,無量裡何者最重要?無量壽,若無量命,一切無量都落空了。看十法界最重要的心行,然後方知取捨。

怎麼會墮地獄,地獄因很多,最重要的瞋恚。沒有瞋恚心,造再多的惡業,不會墮地獄,所以瞋恚是第一個因素。慳貪墮餓鬼,慳是吝嗇,貪欲、吝嗇是餓鬼道的第一個因素。愚癡墮畜生,分不清楚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五戒得人身,人道第一個因素是五戒,儒家講五常─仁義禮智信,修此五者,得人身。十善升天。二十八層天最重要的是十善業。

四諦是羅漢,證得阿羅漢修行第一個因素是修四諦法。辟支佛的因素是十二因緣。菩薩的第一個因是六度。佛是清淨平等。本經經題「清淨平等覺」是佛行。你若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修清淨、修平等,修覺而不迷,叫做修佛行。就明白此願講的是什麼。十方眾生見到佛光、見到寶香,修什麼?依照無量壽經,發願求生淨土。經上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修佛行。可是應知:此句阿彌陀佛怎麼念?要用清淨平等覺心去念。念成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就決定往生。換言之,把彌陀在經典所講的教訓,全都學到,與阿彌陀佛信、願、解、行全都相應,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要特別注意「皆修佛行」一句。

在今天,說實話,也見到光,也聞到香,是否真正聞到?聞到之後,若不修,聞亦等於未聞。聞到之後,自己真正覺悟,覺悟之後就真修。三惡道不想去,決定不造貪瞋癡。人天不值得留戀,十法界想來想去還是成佛好,直接修成佛之行。成佛之行,就在此經。此經就是教給我們成佛之行。

後面兩段,是對十方菩薩而說的,十方菩薩都在各地度化眾生,他們應該如何修此法門?幫助他度化眾生,工作順利。可見四十八願非常圓滿周到。至四十三願止,完全是佛度六道眾生,以度凡夫為主,末後五願才是度菩薩。四十八願之中有四十三願是度六道凡夫,菩薩只講了五願,就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以度凡夫為主。我們六道凡夫不能辜負了阿彌陀佛。

可怕。

真正要覺悟,我們要盡心幫助別人,絕對不吃虧。看到別人有困難,盡心盡力幫助他,不要考慮明天自己沒飯吃。不要幫別人還留一手,這樣就不圓滿、不究竟、不徹底,還是覺中帶迷,不是完全覺。一半覺,一半迷。真正覺悟之人,絕不替自己留一點,才叫真正覺悟,徹底究竟圓滿的覺悟。

真要發心度眾生,要想究竟圓滿的幫助別人,我們現在可以幫助不如我們的人,跟我們程度差不多的,而比我們高的,我們就幫不上啦!所以,一定要自己成佛,成了佛可以幫助等覺菩薩,度眾生才圓滿。等覺菩薩也是眾生,成佛才能度九界有情眾生。要度九界眾生,就要自己先成佛。

成佛從何作起?斷煩惱。四弘誓願教我們修學的次第。此四句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總綱領。華嚴經講什麼?就這四句。先斷煩惱,煩惱斷了之後,再學法門。你要不按此順序,這一生絕對不能成就。我們今天這一代的人,無一人成就,黃念祖老居士告訴陶居士︵陶居士在北京親近黃老居士一段時間︶:台灣的佛教是型式、樣子、假的、不是真的、台灣沒有真正修行人。一語道破。真正有修行人,此地還會遭劫難嗎?

不是沒有發心修學之人,他真發心,但修行的程序顛倒,他不斷煩惱就要學法門。四弘誓願,前兩個不要了,度眾生不要,他要度自己,想盡方法障礙眾生,破壞眾生。第二,他不斷煩惱,所以四弘誓願只有後兩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若蓋大樓,底下兩層不要,要蓋三樓、四樓,永遠不能成就,大錯特錯啊!這是真正迷惑顛倒,佛法講可憐憫者。

此四願一定要按次序,你心量不大、不慈悲,煩惱斷不掉。為什麼?起心動念都想自己,煩惱怎麼會斷掉?能斷煩惱的人是念念想眾生,念念希望別人好,不希望自己好。你們通通都好,我最不好,這就好了。你們都有福,我沒有福,這好啊!我有福,你們大家沒福,眾生可憐啦!先人後己,才能斷煩惱,這種人才有資格修行,才有資格入佛門。念念第一個想自己,再想別人,說老實話,不管如何精進,努力修學,始終是在佛門之外,決定進不了門坎。

我在此地真辗顒裢?蓿??氲玫椒鸱ㄕ鎸嵗?妫?焯炷钏暮胧念姡瑳]有用處,要做到。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要像佛的心量一樣,心要同佛,沒有佛這樣廣大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怎麼入得了佛門?尤其是此淨土之門,此門廣大無邊,不是普通的佛門,所以,一定先要把心量拓開。要以真招摹⑶鍦Q心、平等心、慈悲心去愛護別人,幫助別的方法來念佛,無論什麼樣的業障,沒有不能消除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