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教言》讲解(二)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噶当教言》。
善知识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那么,一切道法是如何涵盖在证悟空性当中的呢?”
阿底峡尊者回答道:“一切道法都集中、包含在六度里。”
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六度也就是六波罗蜜。
法门无量无边,菩萨的学处浩如烟海般,但都可以集中在六波罗蜜多里,我们掌握六波罗蜜多,在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去实践六波罗蜜多,也就圆满了一切法门。
以前讲六波罗蜜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怎样在生活、工作中落实六波罗蜜多,怎样去践行六度。其实我们的所做所行都可以不离六波罗蜜多,不离菩提道,若能用六度来实施的话,都是解脱的因,都是成佛的因,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我们解脱烦恼,解脱痛苦;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自己的福德、功德圆满。
为什么说佛法不离世间,修行不离生活呢?就是这个意思。你要转念,你要转变心态。若是不去转念,没有转变心态,都是搞轮回的,都是造业的——造业了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
什么叫搞轮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无论做什么都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叫恶性循环。母子关系,夫妻关系,领导和员工的关系,都越来越复杂了,这就是没有智慧,自己没有转变心态造成的,这叫搞轮回。欠债还债,又欠债又还债……这样没完没了,这个循环叫轮回。
想摆脱轮回,想摆脱痛苦,就要修持六波罗蜜多,把六度落实到生活、工作当中去。这是唯一的方法,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方法,大家能不能重视重视,能不能落实落实?
光在这听,没有去落实,开法会都是来求加持,或求平安之类的。但是没有重视啊!我再三强调,这是唯一的方法啊!若你不这样做,若你不这样修行,始终都摆脱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无论怎样都是烦恼的,都是痛苦的,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都不会有圆满的时候。
放下了才圆满,随缘了才圆满。我们有一句法语:“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圆满,之前没有圆满,不会有圆满。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圆满。放下了、随缘了就是圆满。
现在很多人也想放下,也想让自己轻松,但是看破才能放下,你看不破,能放得下吗?看不破,放不下;什么时候看破了,什么时候就放下了;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轻松了、自在了。
阿底峡尊者讲:如果无颠倒地了知空性。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说无颠倒地了知空性?意思是要正确地理解空性,若是对空性有不正确的理解,若对空性的理解稍微有错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曾经有一个人,参加了一个法会,在那个法会上讲的都是空性。他回到家里,抓住一只绵羊说:“没有你这个所杀,也没有我这个能杀。”然后把绵羊杀了。这多可怕呀!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说自己见性了、开悟了,说自己已经成就了,然后杀盗淫妄,什么都做,变成无恶不作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白空性的真理。
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还细。”你的见解再高,取舍因果方面一定要仔细。虽然在体上讲都是空的,都没有,但相上都不是空的,都有啊!诸法的实相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是有,自性是空,但这二者是双运的。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断恶行善啊,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讲空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讲空性,就没有空性。这个空性叫单空,这属于寂灭边,也是个边,是不究竟的。
诸法自性空,缘起就仍然存在。缘起就是因缘和合,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这是不变的、永恒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变化。缘起就是缘起,这些显现都是缘起。若没有缘起的话,不会有这些显现,显现就是缘起。
如果你证悟空性了,却什么也看不见了,见闻觉知都没有了,那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不可能!成就不是那样的一种状态。即使你的境界再高,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个认知还存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一定要依教奉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你有没有见性?有没有开悟?应该用佛法来衡量,用佛的教言来作判断。什么叫作依法不依人,就是这样。这两天我讲的都是证悟空性的内容:证悟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证悟空性以后会怎样,这也是阿底峡尊者讲的,也都是佛的教言,在佛经当中都能找到,都有依据,也是非常合理的,也应该是这样的。
“见性以后,如果没有成佛,会不会成疯子了,会不会成傻子了?”不会这样的,佛不会是疯子,佛不会是傻子。成佛了以后,会更有智慧、更自在,可以周游法界。周游法界啊!现在不是都说“周游世界”嘛,这里是“周游法界”啊!
若想无颠倒地了知空性,一个靠信心,另一个靠智慧。通过逻辑去推理,可以抉择大空性;消业、积福,靠坚定的信心,也有开悟、证悟空性的。
通过逻辑推理抉择空性的过程有点慢,先要明白相似的,再通过修行,最后证悟真正的。刚开始是比量见,后来通过修行才有现量见。
第二种人是消业积福,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心而了知、证悟空性的。这种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现量见,但这一点也是有辩论的,不能特别确定,但基本上是现量见,不是通过比喻了知的,而是直接就明白。
如果想证悟空性,想见性,就要这样,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别的渠道。
接着,阿底峡尊者讲: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则布施度恒时存在。
刚才讲一切道法,一切法门都可以集中在六度里。当你证悟空性时,六度怎么存在,六度怎么包含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
当你证悟空性了,就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就是要放下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要放下这种心态。若是不贪执,即使有一亿人民币,也不会障碍你;若是没放下,没有断除贪执,一元钱也会成为障碍,障碍你解脱,障碍你圆满啊!
曾经有一位老喇嘛,他生前将自己拥有的几十块银币埋在地下,自己还没有用上就死了。死了以后,他没有放下,后来投生为一条蛇,盘卷在装银币的袋子上,永不离开。你看,因为这几块银币,他没放下,所以障碍了他的解脱,障碍了他的修行。
若是没有放下,到时候都会变成障碍。钱财也会变成障碍,儿女也会变成障碍,家人、亲朋好友也会变成障碍,都会变成障碍。若是自己能放下、不贪着,即使整个世界的财富由你一个人拥有,也不会障碍你解脱,也不会障碍你修行。因为一个成就者,他视手掌和虚空等同,黄金和牛粪无别啊!
虚空和手掌是等同的。当时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呢?在诸法的实相当中,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如《华严经》中所讲的:一尘中有尘数刹。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无数的刹土。刹土有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整个微尘数的刹土。你看,这就是华严的奥妙啊,也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啊!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就是在讲法,不是在搞神通啊,是在讲真理,懂吗?他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即使他神通再大,也是属于世间的,而佛是属于出世间的,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明白佛性,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了知诸法的真相。
黄金和牛粪无别。对一个成就者来说,一屋子的黄金等同于一屋子的牛粪,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讲的是成就者不会执着,不会留恋。其实,真正的福报在自己的阿赖耶当中,根本不用担心。无论是善还是恶,都在阿赖耶当中,都是可以跟随自己的,到临终的时候也是跟随自己的。留下的那些都是不属于你的,这些是因缘和合的一种显现,没有什么。
比如说夫妻,也是暂时的一个相聚,没有什么,但现在很多人都特别执着这些。真的,缘来了,缘去了,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若你不去执着,就不会受伤害。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就是缘聚缘散的问题。财富也是如此。你觉得都是自己的,自己挣来的,不一定,这也是暂时的。都是暂时的,也是缘来缘去,因缘到了就来了,因缘散了就走了,就是这样的道理,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麻烦。
主要是不贪执,你的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若是你贪执,就不会圆满。若是你证悟空性了,就不贪执了;不贪执了,布施度恒时存在,布施度就圆满了。
然后,阿底峡尊者讲:没有贪欲,就没有恶业的染污,则戒律度恒时存在;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所执之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证悟空性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并且,在外境中也不会散乱,则禅定度恒时存在;此时,对三轮的分别之念亦将消除,则智慧度恒时存在。
没有贪就没有嗔,没有贪嗔就没有其他的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这样相续就不会有染污。主要是相续不染污,内心清净,戒律度就圆满了。
若是你内心不清净,即便受的戒再多,比如受居士五戒、菩萨戒,而且受持的特别认真,戒律度也不会圆满的。内心不清净,就有染污,有染污就不清净,这样,戒律度就不能圆满。
戒就是净,受戒以后我们内心要变得清净。这几天大家都在受八关斋戒,看看自己的内心变清净了没有?若内心变清净了,你受戒就有意义了。若是内心没有变清净,你受戒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为戒是净。若是你证悟空性了,你的内心就清净了,此时戒律度恒时存在。
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执的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就没有我执境及我所执,没有我执境我所执就没他执境、他所执,这样就没有嗔恚。有我和我所,才有他和他所,然后贪心、嗔心都会生起来。有贪心就有嗔心,没有贪心就没有嗔恨心。没有嗔恨心,安忍度恒时存在。不嗔恨,心里没有怨气,安忍度就圆满了。
证悟空性了,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处处法喜充满啊!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享受禅悦,始终是法喜充满了。为什么?因为你证悟空性了。有止而观,止观双修。止是定,观是什么?就是慧。定慧是双运的。你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肯定就有禅定的功德,就可以享受禅悦。此时也是明明白白嘛,心里没有任何烦恼和疑惑。处处是法喜充满,事事是快乐无比,所以“精进度恒时存在”。
什么叫精进?有欢喜心。有这种法喜,这叫精进。你们闻法、修法有没有这种欢喜?有没有这种喜悦?若是有这种欢喜,有这种喜悦,才叫精进。若是没有这种欢喜,没有这种喜悦,还是不够精进。虽然表面上很刻苦,很努力,但还是不精进,因为你没有这种法喜啊!为什么?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