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八)

发布时间:2024-08-07 01:39:47作者:心经原文网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卷五(之八)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接着,大目犍连尊者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当初,我在乞食途中,遇到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三兄弟,他们为我宣说了如来所开示的甚深因缘之法义,我顿时发明心地,获得了无比广大之通达。”

关于迦叶三兄弟,前面在舍利弗尊者“心见圆通”那段,已经作了解释。而大目犍连尊者听迦叶三兄弟所说的偈语,亦即:“一切诸法本,因缘无生生;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大目犍连尊者听闻这首偈语之后,便“心开意解”,从尊者的意识观察当中获得了极为广大之通达。

这里的“发心”,乃是“发明心地”之义,有别于一般说的发起某种道心之“发心”。

有人问:这首偈语该如何理解呢?

答:依我浅见,大约如此:“所谓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那就是随着因缘无生而生,随着因缘无灭而灭;如果有人能够开解此法,他就会悟得法界的真实之道。”

再问:如何是“无生而生,无灭而灭”呢?

答:事物的本质乃是无生无灭,无形无质,故名为“空”。在那里,一切事物之间无不相互通达,没有任何彼此差别,究竟平等,相互包容,故名“大涅槃”,亦名“第一义谛”,或名“平等法界”。

在此“平等法界”当中,并非死水一潭,而是本来具有天然的活力。此活力一发动,就有规律,必然遵循“因缘果报”之规律。万事万物,就这样随着因缘从无相的“平等法界”当中显现;也必将随着因缘而消失,回归于“平等法界”。

奇妙的是,此“平等法界”并不在万事万物之外,它就是万事万物本身;只是,它不是事物的那个“样子”,而是那个不可破坏之存在,有人叫它“真如”,有人叫它“法性”。但它其实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不会死亡,也不会被破坏。

谁要是开解了如此妙法,他就通达了实相,通达了无比广大之法界实相。大目犍连尊者,或许就是这样吧。

又问:您说的那个“本来具有天然的活力”,这个“活力”,它在哪里呢?

答:奇哉,奇哉!若非“活力”,谁在发问呢?一切众生习惯了骑驴找驴,跟着那些瞎眼老师们学会了贼喊捉贼,到头来,终于糊弄了自己。就算找到了天边,喊破了嗓子,又有何用。

若离开当前,去寻找什么“真如”,什么“平等法界”,什么“清净法身”,什么“佛性”,什么“如来藏”,那都是扯淡。何不一念返照,自见天然活力呢?若自见者,就叫做“发明心地”。只是不可有丝毫“所得”与“所见”,必须明见天然之赤裸裸,才可以。

既然已经“发明心地”,自然对佛陀拥有了信心,回去以后,大目犍连便与舍利弗一同率众弟子投佛出家。一见到佛陀,便得到佛陀的加持,所谓: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罣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如来您呼唤我等:‘善来比丘,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就在您的恩赐下,自然穿上了袈裟,自然现出了僧相。”

“我可以用神通力游历十方世界,没有任何障碍;我因心意开通而发明神通妙用,被大家推举为“神通第一”,也因此而成就了阿罗汉果。”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岂止是世尊您呢,十方世界的如来也都赞叹我的神通力,既圆满光明而清净,又运用自在而无所畏惧。”

大目犍连尊者的广大神通力,离不开其心意之开通。心意开通了,不再贪恋诸法,也不再虚妄分别,就会于法得自在,显现出无碍的神通妙用。因此,对于世尊的询问,尊者如此回应说: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好比浑浊流动之水逐渐澄静下来,久久自会变得清澈晶莹一样;我以回转‘意识’之明了,自内观察甚深法义,则心地光明便能够显发宣流,得‘意识圆通’最为第一。”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识圆通”之第六“意识圆通”,也可以叫做“心湛圆通”。

其中修法之关键,在于闻法之后,需要自内观察法义,久而久之,心识不再向外攀缘,“意识”便得以逐渐澄静,在妄想止息之际,就会“心光发宣”,心地湛澈光明,成就“意识圆通”。

以上为“十八界圆通”,唯独缺少“耳根圆通”,留在第六卷,将由观世音菩萨详尽开示。

以下是“七大圆通”,所谓“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都可以作为圆通修法。

接下来,第十八位由护法神乌刍瑟摩自述圆通: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接着,护法神乌刍瑟摩移步到如来面前,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时常能够回忆起久远劫之从前,那时,我的习性特别贪婪于男女欲望。”

【乌刍瑟摩】汉译“火头”,即“火头金刚”,重要的金刚护法神之一。所谓“金刚护法神”,乃是等觉后心金刚地的菩萨所化现,具备无比广大的不思议神通,以护持佛法作为修行方式,普利群生,积累福慧二资粮,将来也能够圆满成佛。

娑婆世界最著名的金刚护法神,当属韦陀菩萨,手持宝杵,降伏魔障,护持千佛教法。最终,韦陀菩萨将会在贤劫的第十五小劫成佛,名为“楼至如来”,也是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将会开显三乘圣道,广说显密教法。

作为金刚护法神,乌刍瑟摩本来站立在法会边缘护持道场,所以,他不需要起身,而只是走到如来面前,回应世尊的询问。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当时,有一尊佛陀出世,名为空王佛,告诫我说,多行淫欲的人,在世时被猛烈的欲火所主宰,死后也将被猛烈的业火所吞噬。”

“空王佛教导我,周遍观察全身上下,从筋骨到皮肉四肢当中,本来是清凉之气,随着淫欲心一发动,就变成了暖热之气,而躁动不安了。”

“当我这样观察久了,心神便随之向内安住,而忘却了外在的男女色相,于是,淫欲习气渐渐消散,淫欲之火也转变成了智慧火焰,成就火光三昧。”

“从此,诸佛都称呼我为‘火头’。”

【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告诫我说,多行淫欲的人,在世时被猛烈的欲火所主宰,死后也将被猛烈的业火所吞噬。

【百骸(音:孩)】指全身上下各个部位。“骸”既指骨头,也泛指身形。

关于“空王佛”,据《法华经》,世尊云:“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可见,火头金刚乌刍瑟摩与释迦牟尼佛,以及阿难等人,都是在空王佛座下发的菩提心。只不过,大家愿力各自不同,所以显现的身份也不同,有的已经成佛,有的流传教法,也有的做护法神,降伏魔障。

正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对于那些已经充分觉悟法性的圣者们来说,成佛与不成佛,早成佛与晚成佛,无非是一种现象而已,并不影响他们内在的清净光明与如如自在。

淫欲心重,贪婪于淫欲行为的人,在“七大”和“四大”当中,属于“火大”炽盛。这是缺点,也是长处。善于用功的人,正好可以从此下手修行。乌刍瑟摩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值得大家仔细参详。

由于“火大”之性无处不在,遍布法界,所以才会随着淫欲心而发动出淫欲之火。此时呢,您不必一定要浇灭它,它也很难被浇灭。您可以像乌刍瑟摩一样,来观察身体内部的淫欲之火,看看它是如何发动的,到底从何而来。

这一观察,就会发现,在淫欲心发动之前,全身上下本来都很平静,气息清凉。在淫欲心发动以后呢,平静、清凉的气息便随着淫欲心燥热起来,变得烦躁不安而想要发泄。这就叫做“境随心造”,淫欲之火是一个境界,它来自于淫欲心。

巧妙之处在于,您这样一观察,心神便会随之内敛,那些男女色相等等就会暂时被忘却,淫欲心呢,也随之息灭了。如此观察,久而久之,功力深入以后,便会得入三昧,淫欲之火转化为智慧火焰,名为“火光三昧”。

因此,大家修行,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当自己无聊的时候,就应当把注意力放在闻思修上面,或者禅观上面,这样一来,种种烦恼就不太会产生。心安住于法义的缘故,安住于正思维的缘故,心地自然越来越清净光明,“火大”不发动则罢,即便发动起来,那也必然是智慧火焰。

切记,不要等到烦恼了,不顺利了,生病了,快死了,等等,才想到要修行,那叫做“临终抱佛脚”,通常就来不及了。修行,需要在平日里进行;学习经论,需要在健康的时候多努力;禅观,需要精力充沛之时才能够深入。

出家十五年,仅就出离心、菩提心与精进程度来说,我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要是和别人相比,我大约算是懒散型的,善于享受生活的,基本没吃过苦的。

有人把这归结为我的幸运,夏令营当中,一位俄罗斯营员到我这里问了几个问题,看到我拥有如此清爽的修行环境,大为赞叹我的“运气太好了”。对此,我回答:

“运气太好了?您是这样认为的?怪不得您安排不好自己的修行计划,总是陷入于矛盾当中呢。”

“我所受用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与智慧,一点点积累与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好像是你们西方人教给我们的吧?真理呦。”

“说实话,要把人生安排好,您这个CEO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不吹牛地说,我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人生看明白了,基本安排好了。您今年有四十了吧?加油啊。”

“再跟您吹个牛,您看这里不错吧?告诉您,必要时,将来我换个地方,比这里会更好,更适合于修行。无论到了哪里,我都有办法为自己创造出修行的环境,事在人为嘛。”

乌刍瑟摩通过禅观,把体内的淫欲之火转化为了智慧火焰,成就了“火光三昧”,于是: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我以‘火光三昧’之定慧力的缘故,断尽有漏烦恼,成就阿罗汉果。由于感念空王如来教化之恩,我不愿意进入涅槃,而从心中发起了广大菩提愿,在诸佛成道之时,我便化现为金刚力士,亲身前往降伏魔障与怨敌,护持正法。”

【魔怨】魔障与怨敌。

其中,“魔”乃是发了恶愿的外道修行人,以及外道诸天和外道鬼神,想要阻挠菩萨成道,故名魔障。“怨”则指菩萨宿世的冤家债主,含有仇怨而前来阻挠菩萨成道,故名怨敌。

据某些经论所开示,阿罗汉一发菩提心,便相当于八地菩萨,也叫做“回心大阿罗汉”。因此,乌刍瑟摩发了如此广大之菩提心以后,便成为大菩萨,开始了他护持佛法之菩萨行,也是一条成佛之道。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专注观察身心当中的暖触之来历,渐渐通达‘火大’之性遍布法界而流通无碍,因此消尽种种欲漏,发生广大智慧火焰,成就‘火光三昧’,证悟无上觉道最为第一。”

关于“登无上觉”,初地以上菩萨,都可以叫做“登无上觉”,已经证得“清净法身”的缘故,已入“佛法界”的缘故。如《华严经》等经典所说,初地以上菩萨可以被称为佛。大家不要把“佛”误解为某种神奇之物,佛者,即诸位共有之“清净法身”是也。

此乃“七大圆通”之第一“火大圆通”,也叫做“火光三昧”,或“暖触圆通”。

有人问:“七大”不是应当以“地大”为首吗,为何首先宣说“火大圆通”呢?

答:“七大”本无先后,“大”者,遍布法界之义,既然是遍布法界,哪里会有先后之分呢。另外,《楞严经》重在引导大众出离虚妄的生死轮回,特别注重断除生死根本,所以在“七大”圆通当中,首先由乌刍瑟摩开示“火大圆通”,以降伏众生欲望之火,断除轮回之根。

接下来,第十九位由持地菩萨自述圆通: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接着,持地菩萨从座位上起身,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恭敬地对佛说:我忆念过去,当普光如来出现在世间的时候,我随佛出家为比丘,发愿修苦行利益众生,时常在一切重要路口和渡口,以及地形险峻或狭窄之处,凡有不合适,妨碍车马行人过路之处,我都把它填平,要么搭建桥梁,要么移土填坑,等等。”

【普光如来】即普光佛,早晚二时课诵当中“五十三佛”之首,是这个世界的过去佛。

【津口】渡口。

【有不如法】有不合适之处。

持地菩萨如此之苦行,假如狭隘地依据声闻戒律,“垦土掘地”等等都是不如法的。不过,依据菩萨戒之精神,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持地菩萨最初发心,就不同于一般的比丘,他是大乘比丘,也是菩萨比丘。所行,乃是菩萨道。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我就这样勤苦修行菩萨道,经过了无量佛陀出现于世。期间,除了修桥补路之外,也会有众生在城门那里,需要请人搬运东西,我便先帮他搬运到目的地,然后,放下东西就走,往往不要报酬。”

【阛阓(音:环会)】阛,城墙;阓,城门。

【所诣】要去的地方,目的地。

【直】通假字,通“值”,报酬。

总之,持地菩萨就是人间生生世世的“活雷锋”,既要义务帮助大家修桥补路,又时常做免费搬运工。由于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在其广大愿力与因果的感应下,持地菩萨总是天生神力,可以轻松地完成类似使命。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直到毗舍浮佛出现于世,那时,人世间多处闹饥荒,许多人饿得没有气力,连走路都困难。”

“我便为大家背人,无论远近,只接受一文钱的报酬。有时会遇到牛车、马车等等,陷在泥泞当中,我有天生神力,便推着车轮,帮他们脱离困境。”

【毗舍浮佛】译为“遍一切自在”,乃过去“七佛”之第三佛,是这个世界过去庄严劫千佛当中的最后佛。

正所谓“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大家都饿得走不动路了,持地菩萨仍然具有天生神力,可以从容地帮助大家脱离困境。

到这里为止,持地菩萨主要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积累“福”资粮。福慧本来一体,当“福”资粮充足以后,其菩提心之种子就要开花结果了,菩萨解脱之因缘随之成熟。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当时,国王设斋饭请佛应供,我听说了以后,就在途中一边平整路面,一边等待佛陀。”

“毗舍浮如来经过之时,为我摸顶加持,并开示我说,应当平整心地,则世界上的一切大地都将平等。”

持地菩萨别无所有,仅有的就是力气,修桥补路之力气,所以他想要见佛,别无供养,仍以自己的气力平整路面作为供养。

毗舍浮世尊洞察菩萨宿世所行,知晓他虽然在行菩萨道,却尚未离开对于事相的执着,仍在追求外相的平等与慈悲,不曾会归根本。所以世尊开示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一语点醒梦中人,无量世来修桥补路利益众生的持地菩萨,忽然间心开意解,洞达了“地大”尘性之实相,知其不异心性,本来平等周遍于世界。

有人问:这句开示很简单呀,我也能明白,可是,为啥我就不会因此而洞达实相呢?

答:“明白”和“明白”不一样,“开悟”与“开悟”也千差万别。成就圣果是需要“福慧资粮”的,也需要殊胜因缘。就“福慧资粮”来说,咱大家与持地菩萨相差甚远;就“殊胜因缘”来说,菩萨得遇毗舍浮佛亲自开导,咱大家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了。

就这样,“资粮”与“因缘”两不具备,您明白,我明白,大家明白,终究不同于持地菩萨之明白呀。

告诉大家一句实话,您和我需要学习的,不是持地菩萨之证悟,而是菩萨生生世世的菩萨行。愚痴的众生,只知道索取果实;智慧的菩萨,都在勤勤恳恳播种、浇水与施肥。至于其中差别,有心人自然明白。

如何播种呢?常发出离心与菩提心是也;如何浇水呢?勤修戒定慧是也;如何施肥呢?日常利益众生是也。

倘若您生生世世如此行去,有朝一日,您也会像持地菩萨一般,心开意解,彻悟无生法忍。

有人问:这么难呀,那有没有一生成就之法门呢?

答:有啊,只要明心见性,便胜过无量劫之苦行,不假修证,本自天成。

再问:如何明心见性呢?

答:日常不造作,随时观自心;见闻觉知都放手,没事儿你就念《坛经》。

再再问:明心见性之后如何?

答:学习持地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惊讶地问:不是说一生成就了吗?咋还要行菩萨道呢?

答:它本来就成就了,您还没成就呀。只因它不会死,所以帮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才证明了佛性之自在永生。

郁闷地问:那啥时候是个头呢?

答:没头也没尾,不来也不去;苦乐皆是幻,心光常自在。观自在菩萨不在别处,它就安坐在您的心间。一切喜怒哀乐,本来不是您,您却把它们当做了自己,岂不苦哉。

纠缠地问:那到底谁才是我呢?

答:观自在菩萨。

愚蠢地问:可是,佛法当中不是说“本来无我”吗?

答:您“本来无我”,那是鬼在提问。

该死地问:这么说,难道“本来无我”是骗人的?

答:连提问的那只鬼都了不可得,故名“本来无我”。

忽然理直气壮地问:作为法师,你咋可以骂人呢?

答:不曾骂人,只是空鬼骂空鬼,骂来骂去一场空咯。

以上一串儿问题,您要是参明白了,就不会再有闲话了,就会老老实实学习佛法,学得不亦乐乎,学得天崩地裂。虽然天崩地裂,嗯,却啥都不会被破坏,就如同下面的持地菩萨一样: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毗舍浮如来为我摸顶开示,我当时就心地开明,亲见组成自己色身之‘地大’微尘,与造就了外在世界之‘地大’微尘,它们完全平等无差别。”

“一切微尘之自性,皆是平等周遍的‘地大’之‘色性’,亦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故相互之间不会发生任何抵触与摩擦。”

“乃至于,就算是刀枪等兵器加害于色身,两者‘色性’之间也不曾有丝毫抵触。”

持地菩萨之所以能够心地开明,离不开毗舍浮如来的摸顶与开示。特别是这个“摸顶”,在此具有极大的加持意义。因为持地菩萨所行菩萨道,运用的就是“地大”之“色性”,在这方面,他具有无比深厚的善根。

奥妙之处在于,毗舍浮如来早已成就“色性”平等如空与自在无碍之证量,通过“摸顶”与“开示”,这当下的双重引导,如来便把证量传递给了持地菩萨,菩萨因此而心地开明。

此乃圣者对于有缘弟子的秘密加持与方便引导,可遇不可求。纵然遇到,假如缺少相应的善根与信心,也无法发生如此神速之效果。所谓“秘密加持”,丝毫也不神奇,就是“相应”而已。

其中的法义,已经基本疏通,至于大家的理解、体悟之程度,就不可强求了。显然,每个修行人都渴望“乃至刀兵,亦无所触”之证量,那多好啊,远远超过了“刀枪不入”之类的把戏,咱的色身直接通透了,子弹打过来,自然穿过去,不相妨碍;刀剑砍过来,如斩流水与春风,没啥影响。

在中国佛教史上,明确记载有如此功德的高僧,首推六祖惠能大师,面对着刺客的刀剑,大师伸长了脖子给他砍,结果呢,“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就和砍虚空差不多,然后,大师开口一说话,刺客反而吓得晕过去了。

其实,这种功德属于“神足通”,大阿罗汉、辟支佛与八地以上菩萨,大约都可以做到。为啥是“大约”呢?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

以六祖大师为例,如大师所说,其宿世业力当中“只负汝金,不负汝命”,只欠人家钱,不欠人家命,所以,刀剑砍过来,也不会丢命。此时,神足通好用。再以大目犍连尊者为例呢,那就不同了,尊者有宿世命债在身,所以被外道弟子们乱石砸死,“神通第一”的神足通,也阻止不了业力呀。

当时的持地菩萨,因如来加持与开示而心地开明,获得了透彻的证悟: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我对于一切法之法性,获得了‘无生法忍’之证悟,成就阿罗汉果。然后回小向大,如今,已经证入大乘菩萨位次之中。”

“每当听到一切如来,宣说《首楞严经》佛知佛见之时,我都会做出表率,前来拥护与证明,并位列佛弟子之上首。”

所谓的“悟无生忍”,乃是广义约略之说,从凡夫菩萨最初的明心见性,到八地菩萨之悟境,都可以叫做“悟无生忍”。显然,其中证量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

关于“忍”,在实际修行当中,有三种忍,所谓:生忍、法忍、无生忍。其中,“生忍”乃是对于众生施加给自己的种种伤害之忍,拥有了慈悲心的缘故;“法忍”则是对于种种外在不良环境的忍受,如冷、热、病、饥等等,知其虚妄的缘故;“无生忍”则是觉悟了一切法之“法性”本没有生灭变异,本自如如,得如此觉悟而安忍于心。

前两种忍名为“事忍”,需要在境界当中磨练;“无生忍”则名为“理忍”,需要开悟“法性”,此乃甚深般若智慧,最为可贵。如果能够开悟“无生忍”,则具有不可破坏之正知见,亦名佛之知见。

持地菩萨之“悟无生忍”,不是“解悟”,而是“证悟”,具有“断惑证真”之证量的缘故。在声闻乘来说,断尽见思惑,故证阿罗汉果。在菩萨乘来说,一旦“回心今入菩萨位中”,便大约可以通于八地菩萨。

这是一般的说法,具体到各个教派,其位次则无定论。大家也不必争论,按照各自教派的教义,认真学习与继承就好。像我这种没派别的人,往往就会选择最通俗易懂的说法,不一定很严谨,大家但取其义,莫执其词。

所谓“妙莲华佛知见地”,就是指本经之首楞严妙法。在后文第八卷当中,文殊菩萨问经名,世尊回答本经有五个名字,第四个名字是:“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即可证明。

最后,持地菩萨正面回应世尊的询问: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以专注观察色身内‘地大’之微尘,与外在世界‘地大’之微尘,两者平等无差别,本来就是周遍法界之‘如来藏妙真如性’,随着众生心境与业缘,而虚妄发生了种种尘相。”

“如此深入观察,直到证悟‘尘性’如幻不实,则‘尘相’自然消尽,智慧圆满显发,得‘尘性圆通’,成就无上觉道最为第一。”

意思就是说,大家学习持地菩萨,不见得都去修桥补路,平地、搬东西,而只需要学习持地菩萨的“禅观”。具体方法,上面这段经文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在禅修当中,仔细观察自己色身的成分,与外在世界的成分,两者本质上平等无差别。

于是,对于色身的偏爱就会逐渐消失,对于法界的平等性就会逐渐开悟,逐渐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时,便会明白,所谓的“地大”之“色尘”,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身,都从其中虚妄发生。

如何发生呢?大家别忘了第三卷之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已。这可不是某种理论体系,此乃法界之实相。大家多用心观察,多禅修,多静心闻、思、修,否则,如此妙义,连“理解”都不容易,更何况“开悟”以及“证果”呢。

此乃“七大圆通”之第二“地大圆通”,也叫做“色性圆通”,或者“尘性圆通”。

接下来,第二十位由月光童子自述圆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