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家请看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这是断第十九种疑,在前面经文中讲,无有定法名为菩提,实无有法而得菩提,既然无有一法可得,难道佛果也是无得吗?所以须菩提这里问佛,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这个耶字,虽然看似须菩提心中有疑,其实是须菩提向佛在陈述自己所领悟,自己所悟。所以佛说,如是如是,印证须菩提所悟不谬。
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佛以自证菩提来显般若无得之旨。佛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少法可得,这里的少法是相对于多法而说,佛不只是无有三明六通,五眼十力十八不共诸法可得,乃至连少法也无所得,如果有丝毫的少法可得,就是有住,有无明在,则是妄未尽而理未圆,不名无上菩提。六祖说,“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我们的清净本性,性体空寂,无有一法可得,要有一法可得的心就不能称为空寂,所以佛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生灭心尽,不生灭心现前,心空空寂寂,我们说湛湛寂寂,就是证道之时,所以名为无上菩提。
好,我们再看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法,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是法,指的是众生真性,般若实相本体,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众生本具的真性,我们说的清净本性,这是是法、是法的意思。上至诸佛下至昆虫,众生和佛同具此体。
《楞严经》中说:“众生本元真如,与诸如来成佛真体,无二无别,故曰平等”,真性,我们清净本性,众生迷也不会失去,诸佛悟也不会有所增,也不是得到,大家这个一定要明白。清净本性,没有说我们迷了就没有了,诸佛悟了他就得到了,不是的,是始终存在,因为真性不失不得,所以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证之虽然至尊无比,但是此真性不会以此而高而多而大;众生迷之,虽然沉沦生死,但是此真性也不会低,也不会减少,也不会随之而没有。不能因为众生迷惑,他的真性就没有,不会随之而少的。黄櫱禅师说:“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山河世界,有相无相,椟十方界一切平等,无我彼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也”,所以佛告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是法平等,我们一定要真正的去理会它,就是指我们的众生本具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刚才我们讲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直显性体,此体每个众生人人本具,每个众生个个不无,虽然众生本具的真性和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但是诸佛已经亲证,而众生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没有显现出来。这段经文就是讲如何来修证众生本具的真性。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何来修证呢?就是要离四相,来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包括了我们说的六度万行,一切善法六度万行全包括了,一切善法离四相修六度万行则得菩提,所以我们平时在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的时候,如果心里还有执着、还有名利、还有所求,这种都不是离相修行,不能做到离相修行行的话,说真的,都不能称为修学佛法。你有我执就不能算是佛法里面的修行,师父要用佛法里面的修行,因为我们必须要无住生心,你带着我执、带着我,有我,你去修行,说真的不能了脱生死的。佛在这里为我们说了,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则得菩提,我们应该怎样具体的去修呢?也就是说,怎样具体去做才是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呢?六祖说:“于一切事无染无著,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于一切众生随顺说法,令皆欢喜信服,悟菩提真性,是名修一切善法”。所以我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能离相无住饶益众生、令众生欢喜信服、觉悟菩提真性,这样我们才是真得解脱。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也就是说,我们也是给大家一个提醒,在我们修行的时候,你只要住于我相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有相你去修行,你去修善,哪怕你去读经,给大家说不得解脱的,要用离四相的心去修六度,去修万行,就是这样。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所言善法者是顺俗谛来破众生执空的,这是破执空的。即非善法,是顺真谛来破众生执有的,一切善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是名善法,这是中道第一义谛,离相无住,修一切善法,修即无修,真俗圆融,空有同时,会归中道,所以说是名善法。
好,我们再看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是断第二十种疑。上面说,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佛担心有人怀疑必须修善法才可以得菩提,而经文乃至四句偈,这文句属于无记法,怎么能得菩提呢?大家一定要知道,经文乃至四句偈等,虽然是文字名相,但是可以由文字而起观照,由观照而究竟成无上菩提,所以受持解说此经,乃至四句偈,能令自他得菩提。受持解说此经是成佛真因,持说的福德当然超过七宝布施的功德。这里举出,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来与持说此经乃至四句偈这个福德作校量。
须弥山王指的就是须弥山,须弥山我们都知道,高八万四千由旬,是山中之王。每一个世界,每一个小世界,有一座须弥山,一千个小世界,就有一千个须弥山,这是一个小千世界,这么个三千大千世界呢,它是三个千位的进位,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我们讲过的,三千大千世界会有多少座须弥山呢?十万万座须弥山,十万万我们今天的数字就是十亿,十亿座须弥山。就是说,如果把这个十亿座须弥山这么多的七宝来用作布施,所修的福德我们看是非常的多,然而把这种十亿、十万万须弥山这个七宝布施的福德的百分不及持说此经福德的一分,此布施七宝福德的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不能算之分、譬喻不能形容之分都不能及持说此经的一分。以十万万须弥山之七宝布施,来行布施,也就是你修的布施再多还是有为法的,而持说此经乃至四句偈是无为法,这里是以有相福德,布施是有相的福德,带着有相的福德和持说福德校量,正显般若殊胜。此经乃至四句是诠释之理,就是平等自性稍有相应,则妙觉圆明,因果交彻,理事融通,那么即使不持戒也是毗尼严净,即使不积福也是万德庄严,即使不出家而出家事毕,即使不求佛而成佛有余。那有人会问,为什么此经功德如此超胜呢?这是因为佛所说法皆从佛心无漏善性中流出,离言说相,所以持说能为菩提之因。要知道不但修一切善法离四相可证菩提,即使是文字名句这样的无记法,离相也能证菩提,所以持说此经之福德不是布施七宝这种有漏之福所能比的。
好,我们看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这是断第二十一种疑。上面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么法既平等,生佛一如,为何如来却度众生呢?为断此疑,佛劝诫须菩提和大众,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意思是,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我当度众生,不但不能说不要说,甚至连这个念都不能有。何以故,以下是解释原因,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众生本具的自性如来,只是被五蕴障覆迷了自性,但是自性是障覆不是没有,被遮覆住了,不是迷失了,所以迷而不失,众生从来没有失去自性。我们刚才讲过的,从来没有失去过,自性也从未离开过我们,一切众生自性都不曾离开的。就像梁代三大士之一的傅大士,梁代比较著名的三大士嘛,达摩祖师,宝志禅师志公禅师,还有傅大士,达摩祖师和志公都是现的出家人的相,傅大士是现的在家人的相,他以居士的身份修行佛道。傅大士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丝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住处,只这语声是”。众生的真性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常常是和我们相随,时时处处与我们常在,和我们同在,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虽然说法度众生,不见能度之我及所度众生,能所俱泯生佛一如,所谓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就是这个。我们众生本来是佛,没有离开我们的佛性,我们睡觉吃饭做种种的事,这个佛性始终是常随我们的,只不过我们是被障覆住了,大家一定要直下承当,众生本来是佛,所谓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生佛一如。
好,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这是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具足,这是从反面解释佛与众生原是一体,绝无能所。如果如来度众生心中有能度和所度,那么就是四相未空,四相未空那和凡夫没有两样了怎么能称为如来?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上面说如来无我,为什么佛又处处说我呢?就比如上面一段经文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经文中总有这些“我于”,总带个我,佛为解释大众的这种疑惑,对须菩提说,如来说有我,则非同于凡夫执着四大假合的色身的我。如来说的我,不是这个我们执着的我,而是法身真我,指的是法身真我。释迦如来降诞的时候,走七步,步步出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大家都误会惟我独尊这个我,指的是什么我?是法身真我,来给我们大众作开示的,这个我不是我们执着的色身的我,而是法身真我。法身真我体性空寂,无我而我,我而无我,只不过凡夫不解此意,听闻到佛说我,以为如来和我们凡夫一样,和我们凡夫一样也执着这个假我了。这个我,说的不是假我,是法身真我。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这里佛又担心,有人一听到如来说的我,这个法身真我不同于凡夫,会认为佛与凡夫有隔,所以佛又告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这个能听明白,这个一定要听明白的,这个我,指的是法身真我,但是如来又怕大家认为法身真我,如来和我们有隔,有隔了,所以佛又告诉大众,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来破我们心里的这种疑的。凡夫就是指凡愚无智之人,于五蕴中心心缘我,在六尘中念念执我,逢人起慢见物生贪,这些凡夫看似与如来不同,但是若论本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以佛眼观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说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佛都是看本性的,我们明白了生佛平等同体,这就是我们说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佛同体就应当知道,修行人虽然发愿转凡成圣,然而一定要在发愿之后就必须把凡圣之念抛开,无住,心要无住的,如果不抛开就圣凡永隔。现在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事,学佛的笑话不学佛的,念了两天佛,听了一点点的经教,就分别一个极乐世界和一个业障,念佛的,我就往极乐世界,不念佛的,你就是业障众生,你就是堕落地狱,毫无慈悲可言,毫无同体大悲可言,没有一点平等之心。我们说为什么要抛开呢?因为圣人之所以成圣,凡人之所以成凡,正是由于凡人有念圣人无念,有念就有高下,有念就不平等,就成凡夫,如果能一念不生,自然会相入性,证入生佛平等的实相理体。所以修行人只要明了道理,你认准了方向,你就一直行下去,转不转凡放下,成不成圣放下,以及一切利害生死一概不挂,这样就与道相应,与性相应,速能成就,大家能明白了吧。所以说,不要去分别一切的众生,发了愿了,把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挂念,不挂念,无念。无念你就是转凡成圣,有念,你本来的佛性就被障覆住了。有人问师父,我天天这么挂念对不对?师父说要放下,用无念而念的心,这样就能与道相应。
我们接着看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这是断第二十二种疑。前面经文中讲过,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说法身如来不离一切诸法,即诸法中平等一如之义,后面的经文中又说,不可以色身诸相见如来,佛担心有人执着前面怀疑后面,或者执着后面怀疑前者,所以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这里用的是观而不是见,这个观和见不同,见是现量,现量用不着意识思索,它能够直接就能够直觉其存在,比如我们的眼识对于色直接就能见到,所以从佛现身来说称为见,而这个观,它是比量,比量就是比度而知推理而知,比如我们见到远处有烟,就能知道那地方必有火,我们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必定有人,所以从学人修观来说称为观,就是观想。我们说明白一些,见就是眼见,观就是用心观。前面说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这里说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眼见和心观虽然不同,但是从取相上来说都是相同的。佛在这里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意思是可以观有相之应身来观无相之法身吗?须菩提是大权示现,为了代那些不能通达法身离相的众生请法,所以回答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前面须菩提在第十二分的时候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而这里却说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须菩提前后所说自相矛盾,他其实是为了代众生请法,他这么来回答是为了作引子来引出下文。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说如果以三十二相能观如来,我们这个世间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那转轮圣王也就是如来了,佛的意思是说,法身离相不可着相而见,正如前面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不离相,还取着于佛的三十二相,怎么能证法身呢?
我们先来解释转轮圣王,这里的转轮圣王就是金轮王,转轮圣王有金银铜铁四王,金轮王统领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金轮王统理四洲;银轮王统理三洲,他不统理北俱卢洲,他只统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南赡部洲;铜轮王他统领两洲,南赡部洲和东胜神洲;而铁轮王只统领我们南赡部洲,这里是指金轮圣王。转轮王能以十善化导世间,四大洲的诸国如果有违抗金轮王的旨意,金轮王乘着宝轮前往,不用大动干戈这些臣民自然宾服。金轮王他有七宝,具足七宝,第一宝叫金轮宝,他乘着这个金轮宝,一天可以云游可以云行四天下;第二宝叫白象宝,其力勇健善于作战;第三是绀马宝,绀马跑起来速度非常的快,快如风;第四宝是神珠宝,神珠宝就是如意宝珠,能雨一切宝,可以满足众生意愿;第五是玉女宝,这个玉女不是胞胎而生,是突然出现玉女,属于化生,此女相貌端正,全身毛孔散发旃檀之香;第六是主藏臣宝,这个藏就是宝藏,主藏臣宝,此大臣随王游行,转轮圣王要想布施的时候,需要财宝了,只要有土的地方,这个主藏臣宝挖土就得财宝;第七主兵臣宝,也叫做将军宝,善识兵法,转轮圣王有这七宝所以能够统领四大部洲。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但是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是有漏的福业而成,他是修的是有漏的福业所成的三十二相,而佛的这个三十二相是由无漏法身而现,那金轮王的三十二相就不如佛的三十二相清净分明。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前面佛说了,如果可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的话,转轮圣王那就是如来了,这个时候须菩提就明白了,就对佛说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解佛所说义,就是听闻佛说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从佛所说的这句话领纳佛所说法身离相之义,也就是说,不可以相来见法身,所以说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色是指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音声是指佛说法的四辩八音,见是眼观色所起的分别眼识,求是耳闻佛说法音声而生起寻求的耳识,我是指世尊应身所依的法身真我,如来是指众生本具的法身理体,邪道大家一定注意,邪道是指执着二边,所谓有边皆非正,非正便是邪。凡夫着有、二乘人执着空、权乘菩萨执着亦有亦空或者非有非空,这都是边而非正,如果一切众生以三十二相之色以为能见法身真我,以四辩八音之声而求法身真我,那么这都是取相,都不是正知见,纵然是有修也是偏于有边,有边皆非正,所以说是人行邪道,就是这样。色和声是外尘之法,见和求是内心的执着,法执,这就具足了法执,法执未破怎么能亲见离相法身呢?所以说不能见如来。我们今天学佛就应当明白,法身真我离名相绝能所,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学佛绝对不能有我的意识,不能有四相的,一定要离名相绝能所,所以我们修行要舍识用智,离相无住,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佛。我们都把学佛搞成迷信,搞成颠倒,你不离相无住,我们怎么能舍这个妄心呢?你不舍妄心,怎么能叫学佛呢?所以我们今天还是用妄心来攀缘,用妄心来学佛,还用妄心来攀缘佛的相好庄严,这不是学佛的。道川禅师说的好:“泥塑木雕兼彩画,堆青抹绿更妆金,若将此是如来相,笑煞南无观世音”。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