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十方彻照愿。
阿弥陀佛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土光明清净,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都能够照见,就像用明镜睹其面像,看自己的面貌,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不成正觉。
极乐世界的树木、花朵、亭台、楼阁,任何的一件东西,都能够彻照十方诸佛世界,不是说只有树才能照得见,大地不能照见,任何的一物都能照见,就叫做皆悉照见。这就是《华严经》中讲的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把法界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是指一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统摄于事法界。这就是我们凡夫所认识的法界;理法界,是指纷繁复杂的万法,从本体上来看,都是一真如性。比如我们所有人,从现象看,千差万别,但是从本体上看,都具有同样的佛性,理上是平等不二的;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森罗万象的现象界和本体界,是有机的一体,是不二的。因为有性体才有万法,理和事圆融无碍,不可互离,这叫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是说一切的事物,表面上虽然有差别,但都是一个本体所显,性质是一。也就是说,既然万物都是一个真心所显,那么现象都是假的,那么他的大小、高下等差别都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也都超越了。从时间上来说,一念可以延伸为无量劫,无量劫也可以刹那间。从空间上来说,大小、广狭也被超越了,能够圆融无碍。就像大德们经常说的,须弥山可以入到芥子当中,须弥山没有缩小,芥子也没有放大。唐朝的刺使李渤问智常禅师:芥子纳须弥,芥子可以容纳须弥山,那这个也太悬乎了吧?智常禅师就问他了,听人说你读万卷书,那你这万卷书都装到哪里去了?李渤就说了,他就指指自己的脑袋瓜子,说的都装到脑子里去了。那这个智常禅师就说了,你的脑袋壳子只有椰子这么大,怎么能放得下万卷书呢?这个李渤听了就有所悟了。众生执着相为实有,芥子是芥子,须弥山这么大,它和须弥山是两种相状,根本就没法纳的进去的。在实相上,大也是唯心,小也是唯心,万法唯心,但是万法唯心,他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须弥山也是虚幻相,芥子也是虚幻相,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的所现。所以没离开清净本性,清净本性不增不减,清净本性平等一如,所以有何不能容纳之理?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性体,所以事事圆融,无穷无尽,这就是佛智的高深境界。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就是让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够身临其境,不像我们现在感到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往生论》中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在宫殿的楼阁的任何一处,都像明镜一样,能够照到无量诸佛刹土,净土、秽土这所有的情况,以及无量众生善恶业缘的相状,而且显的这个相状,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一时之相。所以不仅是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过去生中的所有善恶业缘,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清清楚楚的看的明白。我们这个世间不是这样,我们对着这个墙壁,不但看不到无量的诸佛刹土,连我们自己的面貌也照不出来,这是我们这个依报环境的业力所招感的。随着我们众生的业力越来越重,像河水、天空越来越浑浊,尤其我们这个地方,河北雾霾也特别的严重的。而极乐世界依报环境,是从阿弥陀佛的法身流现出来的,他是法性土,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小互容,重重无尽,能够从一个小的物质上,见到十方无量世界。
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在宋译的《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悉能照见无量无边一切佛刹,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种彻照十方佛土不可思议的功德之相,都会生起希有之心,不久,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含摄无量光和无量寿这两种核心的功德,无量光是横遍十方,无量寿是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圆融的法界。虽然从事相说,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但是从理上来说,沙界互彻,净土由心,都没有离开当下这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清净的本性。所以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国土”。通过这一愿,我们对这句话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只要净心念佛,一念回光返照,当下就已在极乐国中了。正所谓:“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妄起则东土西方隔绝”,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都没有出我们这一心,只是我们净心念佛时,娑婆极乐是互融的。
曾经有人怀疑的问:我们人还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怎么就会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呢?宋朝的王龙舒居士回答说:西方阿弥陀佛国土清净明洁,就像一个大明镜,自然会照见十方世界。就好像在明镜前,看见自己的面像一样,所以在这个世界念佛,西方七宝池中,自然生起莲花一朵,这就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大家能听明白这个意思吧?极乐世界就像大明镜,我们念佛的时候,那边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自然他就会生出一朵莲花的嘛。宋朝的圆照禅师,驻锡洛阳的慧林寺时,他密修净业,专念佛号,愿心非常的强烈,求生的愿心非常强烈。当时雷峰寺的慧才法师,曾经神游净土,在极乐世界见到一处宫殿,非常的华丽,有人告诉他,这是给圆照禅师准备的。还有一位资福寺的曦公和尚,也到慧林寺,虔诚的顶礼圆照禅师,并且供养了很多金银财宝,有人问他这是为何呢?曦公回答说,我在定中,看到一朵奇妙无比的金莲花,说是专等圆照禅师的,还有无数的莲花,说是等待受度的人的,其中也有一些莲花已经枯萎了,这些是那些愿心退堕的人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就知道,只要坚定信心精进念佛,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极乐世界一定会有一朵标有我们的莲花,等着我们受生。
我们看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觉。这是国土严饰愿。
阿弥陀佛发愿,他所住持的刹土、宫殿楼观、池流花树、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无量的珍宝合成。《无量寿经》中说:“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这是极乐世界居住环境和听经闻法的场所,这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都是无量珍宝自然化成的,光明、美妙,这些楼阁的上面,还悬挂着摩尼等珍宝做的璎珞,明妙无比。再看看我们娑婆居住的环境,都是这些砖瓦、土木,木石所建造的。还有,极乐世界的水也是七宝合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是氢二氧,他那地方是珍宝所成,只不过这个珍宝所现的,是液体的状态,液体的形态。《观经》中说:“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合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极乐世界的水池很多,最大的有一千由旬那么大,池水是从如意珠王中流露出来的,非常的柔软。这种水随我们众生的意,你想叫它多热,它就有多热,你想叫它多凉,它就有多清凉,而且,你想叫它从上倒灌,它也可以倒灌。总之,它是随众生的意,你有什么样的念头,水就会随着你的念头而显现出来,让众生生起欢喜心来。这些宝池里的宝珠水,都会流到莲花上去,也会灌注到树上,发出微妙的音声,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这些水都能说法,让众生听了心中清净。而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会牵动我们的心,尤其我们遇到惊涛骇浪的时候,心中会产生这种恐惧的感觉。还有极乐世界的宝树,宝树也是七宝合成,周满世界,有金树、银树、琉璃树、珊瑚树、砗磲树等等诸宝所合成的树。有的宝树,树干是紫金的,叶子是珊瑚的,花是玛瑙的,果是砗磲的等等诸宝所成,每棵树都由不同的珍宝所成的。珍宝的颜色也非常的奇妙,不是单一的,琉璃色里会发出金色的光来,玻璃色里也可能会发出红色的光来,也可能会发出玛瑙色的光来,种种的光色,把这个宝树映饰的美妙庄严,我们说美轮美奂。我们想想这种庄严的状况,真的非常的向往的,不是我们娑婆的这些景观能相比拟的。
更为奇妙的是,这些珍宝不仅是光色,还能散发出香味来。这和我们娑婆世界的珍宝有很大的不同的,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这些珍宝,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有光色没有香味,有些有香味的,像沉香、藏香,只有香气又没有光色。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都是珍宝合成,不但能像镜子一样,照到十方诸佛世界,而且这些珍宝的香味,能够普熏十方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不管是在经行也好,禅定也好,无论在哪里,都能闻到这个香味,增长他们的菩提心,帮助他们不经方便,直入真实,修如来行。阿弥陀佛以香来做佛事,帮助众生来觉悟成佛,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处都是为众生所考虑的,一草一木,哪怕一个细微的物质,都是阿弥陀佛的法性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来帮助众生直入佛道,觉悟成佛的,这里是用香来引导大家觉悟成佛。《维摩诘经》中说,众香国中的香积如来,他不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经说法来度化众生,他是以香来使众生入清净戒行,菩萨们各个坐在香树下,闻到这个香气,就能证得一切德藏三昧。众香国里到处都是妙香,楼阁是用各种香来做成的,在经行的时候,是走的香地,花园里更是芬芳馥郁,他们的物质都是香气,十方世界都能闻得到。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示现生病,释迦如来就让他的弟子们,去看维摩诘居士,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的时候,舍利弗动了一个念头,中午我们该怎么吃饭呢?就动了这么一个念头,维摩诘居士变身为一位菩萨,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来一钵香米饭,经中说,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维摩诘居士所在的这个整个城中,都弥漫着这个饭香的味道,闻的人,身安快乐,吃到香饭的大众,身体各个毛孔都散发出妙香,就和众香国里树的香气一样。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中,也看到许多往生的这些众生,在临终的时候,或者是室内,或者是身体上,都散发着种种的妙香。还有一些念佛的同修们,在念佛的时候,也能感觉到闻到这么一种淡淡的香气,说不出它是什么样的香味,你要是用意识心,再想仔细的去闻,它又没有了,什么原因?因为你又已经住念了,一住念就感应不上了。学习了这一愿,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的宝香普熏十方世界,我们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就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了,通过闻香,就更能使我们对极乐世界增加信心。大家都有这个体会的,一闻到香,念佛更带劲,更生起这个愿生的心,对阿弥陀佛的这个四十八愿,生起了信心。那极乐世界有这么美好的修行的道场,庄严的道场,又有阿弥陀佛在亲自讲经说法,如果我们不发愿往生的话,真的是太可惜了。
好,我们下面看第三十三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触光柔软愿。
前面第十二愿光明遍照愿,是讲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度化众生,这一愿,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带给众生的真实利益,是光明的作用。愿文中说,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这是本愿所被之机,包括了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障凡夫,以及三恶道的一切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这是说,阿弥陀佛发愿,光明触照在众生的身体上,这个身心就会变得柔软,处在安乐的状态中,这种安乐超过天人,这是光明带给众生的利益。
娑婆世界的众生最大的弱点,就是刚强难化,顽固的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放舍,这方面我们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佛为我们讲五蕴皆空,我们偏偏认为一切我,我所,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佛为我们讲要放下身心世界,我们整天都在为自己的身心去奔波劳碌,而且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甚至去伤害别人,这些都是不柔软的。阿弥陀佛悲悯众生身心刚强,发此大愿,众生遇到佛光身心柔软,诸佛就可以施救,受教者就容易得度。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平等普照的,但是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怎么样才能和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接触的到呢?《观经》中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切凡是念佛的众生,他都摄取的,所以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能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所照。这个光明是通过名号传达给我们的,帮助我们降伏贪嗔痴,消除业障,增长善根,不但现世能得到身心安乐,而且能够往生净土。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蒙光触者尘劳灭,临终见佛往西方。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常州有一个叫柏天佑的人,他本来是学习道教,学习仙术的,家里供奉着吕洞宾。后来有人送给他《西方确指》,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觉明妙行菩萨为了度化他曾经的八个同参道友,他所来教化别人不要用这些外道来修行的,他的后人把他编译为《西方确指》,书中就是破斥仙术,指归净土。柏天佑看了《西方确指》才开始回心归向佛门,但是心中总觉得有些疑惑。后来吕洞宾点化他说,你为何还怀疑呢?水火风三灾来时,我们仙辈都没有路子可走的,而在极乐世界则是安稳自在,你要努力修行净土法门,求生净土才是,柏天佑从此深信净土法门。他的岳母许氏也是持斋念佛,但是,这个身心心志不够专一,柏天佑把她接到家中,教她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念佛。许氏按照他所教的去做,从三月到六月这三个月间,一心念佛不曾中断。有一天,许氏向柏天佑礼拜,柏天佑惊讶的问她缘由,她说我从出生到现在,六十多年了,都是在颠倒梦想当中,不曾有过一日的安乐,自从你教我这个念佛以后,我在白天念佛,感觉到很快到了夜晚,晚上念佛感觉很快就到了白天,世间的安乐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没有你的帮助,我是无法如此快乐的,所以向你拜谢。于是柏天佑又为她讲了,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劝她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又过了三个月,在一天夜里,许氏刚刚坐下来念佛,忽然见到一朵金色的莲花现前,接着化现出百千万亿朵莲花,层出不穷,莲花升到虚空中光明耀眼,没有办法来形容。从此以后,许氏的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就像三十多岁的人一样,她从此以后,都不说闲话,夜里只睡一个时辰就起来念佛,在乾隆四十二年,她安然往生。所以真正得到佛光注照,心里的烦恼就会逐渐的息灭,心就会清净柔软,身体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位老太太六十多岁了,才开始精进念佛,念了几个月,佛光注照,息灭了尘劳,得到了几十年没有得过的安乐,而且临终安详往生。
这种安乐是怎么得来的?就是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的信心、愿心,念念至诚的念佛,就会欢喜无忧,日夜都蒙佛光注照。我们念佛也需要注意一下,在这里师父稍加讲解一下。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兹在兹,都摄六根,用口念用耳朵听就好,不要管什么妄念。我们学佛时间比较短,功夫,什么叫功夫?就是你所用的功,大家不要去求果,你功到了,水到自然成,秋天种麦子,功夫到了,播种耕耘,耕耘播种,到了六月份自然就收获,你只要用功,这个果和你的功夫是平等的。大家不要一开始念佛,就一定要得到一个清净,这反而是妄心。念佛,念兹在兹,即使出现妄念了,师父跟你们说也是功夫,因为你平时没念佛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妄念,只有你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知道你有杂质。但是,有不要怕,也不要理它,还是一心的念佛,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如果你念着佛想着烦恼,想着妄念,这反而又是一种烦恼。不要管它的,只管去念,妄念来了再回来,这样假以时日,你心自然就可以清净下来了,自然身心柔软,一片光明。佛光的作用不可思议,包括三恶道的众生,只要见到这个光明,没有一个不安乐,而且能引发他生起慈心,做爱护众生的善事,命终之后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普度一切众生,安乐一切的众生。
好,我们大家看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这是闻名得忍愿。
这一愿是说十方一切众生,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不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的大利,阿弥陀佛就说了,我不成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看愿文,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这是此愿所被之机。所摄受的众生非常的广大,包括了十方无量世界,没有一个世界不在这一愿含摄之内。众生,不但包括贤位的众生,人道的众生,而且包括了三恶道的一切众生,蜎飞蠕动以及地狱中受极苦的众生,都是这一愿所被之机。我们要学习阿弥陀佛的大愿心,别把自己的心量缩小了,像我们平时教育孩子,师父就注意到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来教育,小了,你的高度不够,那你教育孩子的层次素质就绝对不够的,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什么,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栋梁,未来的菩萨。你有这个责任,把这些菩萨去教育好,用这种大的心量,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福德。我们不要把心量给缩小了,阿弥陀佛,确实我们在当中,能学到好多大的心量,不要听师父讲完,你们就没有事了,听个热闹,不是这样的,可以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很多很多的。
闻我名字,这个闻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闻如不闻。只是接触到耳根,心里并没有信受,没有触到心里,这样,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了一个缘,种了一个远因。不过现在,还是要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是要等机缘成熟了,不知道在哪一劫,机缘成熟了,然后闻到佛号,而证无生法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也就是《法华经》说的,“若以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是闻如不闻。第二种,是虽然闻而受持,但是心里还有怀疑。这一类的众生,闻到了阿弥陀佛的佛号,也是念佛,发愿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因为心里有怀疑,他只能生到边地疑城。就是经中所讲的胎生之类,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但是,他只要认识到自己的疑惑错误,将来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第三种闻,就是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这种闻是确定包含了信愿行在内,这是本愿中的闻。我们本愿中的这种闻,就是所指的这么一种闻而信受,这才叫真闻,
因为这种闻与阿弥陀佛的这一愿相应。所以一念发起,就能证得无生法忍,得诸深总持。无论是圣贤位的菩萨,还是六道的众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念佛名,不用等到往生极乐世界,再证无生法忍,诸深总持,当下这一念即能证得,这就是弥陀大愿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像我们学习的第十一愿的时候,只要你今天发真实愿,要往生净土,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转了,就是正定聚,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从通途修正的果位上来说,得无生法忍,这个是破一品无明的圆住位的菩萨,如果是证到无生法忍的究竟位,至少是圆住八地以上的菩萨。台湾的高僧印顺法师讲,不退转的菩萨得无生法忍。忍是一种智慧,与忍辱的意思不同,在这里忍可以解释为透彻的认知,也就是能够将事物在内心中认得清清楚楚,能够透彻的了解它,这是忍。那我们就可以这么理解,这里的忍是智慧的别名,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即称之为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就是能够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上不动不退。《观经》中韦提希夫人蒙佛加持,见到极乐世界的清净光明时,心生欢喜,应时即得无生法忍。善导大师对无生法忍的解释是:证得往生。就是说这个无生法忍,不是说她当时断惑的程度,而是她当时产生了决定往生的信心,由这个信心故,而得的无生法忍。韦提希夫人虽然还示现的是凡夫,但是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所以只要符合闻而信受的条件,具足坚固的信愿念佛,虽然还是凡夫,当下一念就得无生法忍了。
诸深总持,总持是梵语是陀罗尼,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诸深总持就是闻而信受弥陀名号,能够得到种种的甚深陀罗尼,能总持无量佛法而不失散。从通途的教理来说,要想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要修行两大阿僧祇劫,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我们这些凡夫,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这个有些人持怀疑的态度,其实这正是净土宗殊胜的地方。
只要我们听闻到弥陀的名号,和韦提希夫人一样,对往生净土产生了信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到成就佛果,我们只要一生的时间,从现在开始你就已经得不退转了。而这个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他们还要经历多次的变易生死,一次一次的按次第修行,最终成为等觉菩萨,才到一生成佛的位次。所以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你在发心的这一念当中,就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你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片言当中,你就跟观音势至菩萨等齐了。因为我们的信愿持名,就能和阿弥陀佛相应,阿弥陀佛修行的全部功德被我们接纳过来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虽然从这个断惑的程度上,我们和诸上善人有天壤之别,但是弥陀的名号把我们这一念凡夫的妄想心,直接投入到弥陀的功德大海中,我们念佛的当下,就和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等齐了,这就是圆顿的道理。印光大师说:“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印祖是让我们打消这种怀疑,不要惊讶,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超越十地菩萨,因为你这一念佛号,就能圆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所以能超过菩萨果位里面最高的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里面,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也就是说念佛法门,统摄禅、教、律诸法门。所以,我们要以决定往生的信愿来念这一句名号,一定能够得到无上的功德。在宋译的《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一切众生,闻我名号,永离热恼,心得清凉,行正信行,得生我刹,坐宝树下,证无生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因为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很快就能成就佛果。这个阿弥陀佛的每一愿,都是帮助众生直趣佛乘,快速成佛,只要我们能够信受佛的教化,发起求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心来,就能够把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通过一句名号,完全的接纳过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净念相继,自得心开”。我们要清净的念佛,不是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心里就是在念这一句佛号,耳朵就是在听这一句佛号,其他的统统放下,就只有一句佛号,一句接着一句,只要能做到这样,你就自得心开,就是即凡夫心开佛知见。我们的凡夫心很恶浊,很粗劣,很愚痴,因为念佛,就能开显出佛的知见来,你的知见就和佛的见解等同了。所以我们要想快速的成就佛道,念佛法门最直接、最微妙,一切众生只要信愿持名,都能得度,直至一生成佛。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