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出家、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天帝;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的对象。
整个大乘经典阐述的修行方式,从菩萨的愿力到菩萨戒,及大乘华严、般若的见地,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菩提心的成就而展开。所以说,菩提心既是修行中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最终要成就的结果,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我们的修行就无法找到扎实的立足点。
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弘扬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实践大乘精神。
汉传佛教虽有八个宗派,但最后基本归于禅宗和净土。而禅宗和净宗的修行人很多充满浓厚的个人出世色彩。修禅宗的无非是了脱生死。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基本是以个人解脱为主要目的。如果仅仅为个人解脱而修行,显然不是大乘的发心!为什么充满积极利世思想的大乘佛教,到中国后演变为具有浓厚出世色彩的佛教呢?根本就在于忽略了“菩提心”,因而在修行上偏向以追求出世解脱为主。(信息来源:摘自《宁波佛教》)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