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贴疏》中有一则故事讲:在饥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空钵而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问:“世尊,您乞到食物了吗?”世尊说:“没有。”比丘一听,感到十分伤心,他卖掉自己的三衣,买了一碗斋饭,送给世尊。世尊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出家人的三衣,极贵重。我领受了你的好意,但我却消受不起这碗饭。”比丘说:“您是三界的福田,您不能消受,还有谁能消受呢?”世尊问道:“你有父母吗?”比丘说:“有。”世尊说:“拿这饭供养你的父母吧。”比丘又问:“您都无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资格呢?”世尊说:“你的父母能消受。他们生育了你,对你有极重的恩。”故事告诉人们:父母是我们的根,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人们来到和长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比如,曾国藩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虽常年离家,与父母不在一处,但距离并未影响曾国藩尽孝。不论是在进京路上还是在京为官期间,他都没有耽误给家中父母写信,且信中的内容详细到近乎琐碎。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可见,话越细,事越细,越能了解到父母的情况。孝敬父母要细心,从一言一行中观察了解父母的内心真实想法。孝敬父母要了解父母的真正需求,真正的孝顺就是,用你的细心让父母过得舒心。
《孔子家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林语堂说:“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爱他的父母。”善待父母,要用心。只是怀揣这一颗孝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把你的孝心落到实处。有诗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