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泄,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后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我都没接受,那你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后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么是接受?什么是给予?什么不是接受?什么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反之,如果不以谩骂响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头;争斗回应争斗;这就没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给予。
瞿昙!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
这时,佛陀回答说: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么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你应当了解: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更何况是全然依于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不以瞋怒回应瞋怒的人,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也能够让自己沉静而提起正念,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让自他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那不过是个不懂正法的无知者。不瞋胜过瞋恚;善行胜过不善;布施胜过悭贪;诚实胜过妄语。圣贤者不会动瞋心,也不会有害人的念头,但恶人执着于瞋恨,却像山那样难以松动。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马;狂奔的马,要靠缰绳控制,但那控制狂奔马儿的缰绳,远比不上能控制内心的调伏力!所以我说世界上最好的调御师,不是那手持缰绳控制马儿的人。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