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多识仁波切:错误的禅修可以让你沦为动物

发布时间:2024-09-19 01:46:26作者:心经原文网
多识仁波切:错误的禅修可以让你沦为动物

止观双运

止观义理的修法

主要是指六度中的第五度和第六度,大乘佛教显宗是依此来证无我智慧的。

1、止观的“止”是“止息”之意,“止”是指心光聚集停止在一境,“息”是停息心光的散射。人的心思就像摄像机的镜头,止息是聚焦对准选定的景物。

止观的“观”是思想观照或心光照射,就象摄像机开机摄像一样。这并非是一般的观想、观照,而是指止息散乱、心住一境的禅定心境中出现的特殊智见,称“胜观”。

“止息”或“止心”是梵语“奢摩他”一词的意译,“胜观”和“妙观”是“毗钵舍那”一词的意译。止息不是世俗心的自然状态,而是经过禅定的特殊训练获得的一种稳定和专一的心理状态。胜观也不是自然散乱的产物,而是心情极度平静,心神高度凝聚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真知灼见,是经过专门学习和严格培训的特殊成就。

《解深密经》中说,声闻、菩萨、如来的所有世间与超世间一切善法功德都是止观的结果。

在修止观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防止误入歧途。

在佛教内部对止观的理解曾出现过许多错误的看法,其根源主要是对佛经中了义、不了义经文缺乏分辨能力,按照不了义的字面意思和对某些经典的断章取义而形成了许多错误观点。

如有的人把止观理解为心理活动的止息和无分别思维的静观,说什么“什么也不思想”,不分正念和邪念,不分正确分别和错误分别,主张“思念一律排除”,这和外道的无想定、灭尽定没有区别。修这类“无思”定,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智力减退,后世堕入无分别的动物界或无想天,绝非开发真智正见的正道。

佛教修止观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世俗的散乱心,激发智慧正见,而智慧正见的产生既需要稳定平静的心境,也需要清晰敏锐的分辨抉择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圣道现观无分别智的先前因缘是凡道的有分别理性思维,若在凡道的修行中排斥思维性的止观,追求“息心灭智”的外道禅,就会毁坏智慧的根苗。

正确的止观是止心和妙观察二者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止息心”是止息心光的散射,不止息慧光的明照。未修止息的自然心,如风中的蜡烛,时明时暗,摆动不止,若黑夜当风,持烛看壁画,必然模糊不清。修止就如加罩遮风,稳定烛光;修观犹如加油拔灯,使灯更亮。

止观的这两种作用都不能缺少,两者结合才能产生世间和超世间的各种殊胜的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