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三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当阿阇世再次带领从人前往提婆达多僧团供养时,提婆达多开始一步步地把他酝酿已久的计划向太子游说。
他首先向太子勾画出了一个摩揭陀国以及佛教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然后指出当今的频婆娑罗王和佛陀都已年迈昏庸,阻碍了国家和教团今后的发展。为了坚定太子弑父的决心,他再次燃起了频婆娑罗王和太子之间的夙怨。同时,他还以自己苦行所赢得的赞叹来污蔑佛陀,说自己在僧团中受到嫉恨、受到排挤,因此污蔑佛陀是伪道学。然后积极鼓励阿阇世从国家利益考虑大义灭亲,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阿阇世太子素来敬仰提婆达多的才智和苦行,对他所说的话没有产生丝毫的疑问,尤其是提婆达多旧事重提,让他更是心绪难平。父王对自己利刃加身在前、企图摔死在后,思前想后,怎不令人心寒。于是,当自己一向敬爱的师父从大局出发,建议政变时,他又能拿出什么过硬的理由来拒绝呢?
我们知道,阿阇世的前生也是一位修道之人,并非十恶不赦。就在他准备明确答复提婆达多的一刹那,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人,让他的心猛地一惊。不错!正是他那慈祥的母亲韦提希夫人,也是他这一生中除了师父之外,唯一的亲人。他好象看到了自己垂泪的母亲,是啊!如果自己向父王下手的话,自己的母亲将何以自处?想到这里,他的心很痛很痛。他又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恩师,那是一个清癯的面庞上写满了苍桑的沙门,一袭千缀百衲的粪扫衣拢着因长年日中一食而倍显高挑的身躯。恩师此刻的表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得他低下头,不敢正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阿阇世王子终于开口说道:“师父,您的建议非常有理。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弟子需要时间谨慎考虑一下。请师父慈悲,容当后议。”然后绕师三匝,顶礼而退。
提婆达多仔细观察了阿阇世前后的神情变化,暗自庆幸自己把杀王计划分开两步走的明智。他今天只是建议政变夺权,至于弑父杀君,他只字未提。这也是他有先见之明,毕竟人家是父子,如果劝进不成,反而会引起太子对自己的质疑,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尽管太子没有明确表态,但他明白一点,只要极力维护好自己苦行者的形象,不让太子觉察到自己的私心,那么终有一天会游说成功。
没过多久,阿阇世太子再一次来到伽耶山斋僧。言谈中提婆达多便询问起太子对政变的看法。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阿阇世觉得,自己是频婆娑罗王所立的太子,是摩揭陀国未来的国君,登上王位只是时间问题。尽管父王后来和奈女另外生有一子,名叫耆婆,但是自己这个小王弟,酷爱医术,不喜国政,终日在王舍城中以行医为乐,对自己日后登基构不成任何威胁。如今恩师建议自己早日登上王位,也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者父王年迈,体力不继;二者自己也需要更多地参与朝政,以便于日后治理国家。这也是铁的事实。他只是担心政变夺权一旦失败,自己将会背上篡逆的罪名,到那时面对的将是众叛亲离的混乱局面。可以说,在内心中他是支持政变逼宫的,但是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保证政变的万无一失。
今天,在提婆达多的追问下,他把自己的顾虑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提婆达多听后,微微一笑:“徒儿,你觉得为师的智慧如何?”说起师父的才智苦行,阿阇世一向是认为天下无双的,马上回道:“恩师的智慧,可比日月,天下无二。弟子以为,佛陀也未必能与恩师相比。”提婆达多胸有成竹地说:“既然徒儿如此明见,为师早有定国安邦之计,确保徒儿的江山永固。”阿阇世闻听大喜,伏身顶礼三拜说道:“若如此,弟子登基之后,一定奉恩师为当朝国师,终生供养。却不知恩师有何妙计助弟子登上王位?”于是,提婆达多向阿阇世详细分析了朝野形势,他认为,作为当朝储君、未来的国王,阿阇世在登基以前,手中必须掌握一批少壮派的朝中重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变之后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动政变之前,太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暗中笼络朝廷中少壮派的文武大臣。这项工作做得好,政变逼宫就会象探囊取物一样容易。阿阇世听后,茅塞顿开,不由得对恩师更生敬意,马上起身再拜。随后,太子向提婆达多提供了一份朝廷大臣少壮派中可争取的人员名单,王弟耆婆和大臣月光位列榜首。提婆达多接过名单,一一询问名单中大臣们所担任的职务,然后指示太子,把王弟耆婆和大臣月光作为突破口,进行暗中笼络。并一再强调,一切行动务必要在秘密中进行。有了师父的点拨,这时的阿阇世,显得信心倍增,于是乎千恩万谢,拜辞而去。
之后的进展自是不言而喻的。入夜之后,阿阇世的太子宫常有行踪诡秘的人物出没,显然是在酝酿着一场不为人知的政治风波。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