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乐世界没有不合乎大乘中道的名言!
净界法师
丁三、不闻恶名愿(十六)
经文
好,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消释
设我 国┌天┐
─ ┤ ├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得佛 中└人┘
好,前面是讲到邪恶的果报,远离恶果;这个地方是远离邪恶的因,要远离这个邪恶的因地。
我们先解释一下。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天跟人,在他这一期生命当中,假设有听闻到邪恶的名言,我就不取正觉。
这个邪恶的名言就很容易造成邪恶的思想,而邪恶的思想就很容易造作罪业。
我们诸位很多人都是研究戒律的,诸位知道在判罪的时候有四个因素:因、缘、法、业。以杀生来说,杀因、杀缘、杀法、杀业,而整个判罪要成立,第一个要有杀因,就是你要有犯罪动机。
你今天身为一个律师,你为人家判罪,你第一个一定要问他你当时是什么心态,先把他的心态抓出来。
我问诸位一个问题:你现在开车,从义德寺开到台中去,你知道你这台车子压死过几只蚂蚁吗?
我看至少一百只以上,对不对!
那我问你:你有造杀业吗?
对了,没有,因为你没有犯罪动机嘛,你怎么跟他判罪呢?我在开车,我的目的是要开车,我的目的不是要去杀死牠们。
所以在判罪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杀因,没有杀因,后面的缘、法、业都不能够成立,因为最重要的就是因,他没有犯罪动机。所以你开车压死一百只蚂蚁的业,比不上你刻意去杀死一只蚂蚁的业,因为你刻意去杀,你有犯罪动机,那就构成业了。所以犯罪必须有思想的引导,他要有一种故意的思想,思心所的引导。
这个地方阿弥陀佛就有这样的智慧,就是说一个人会造业,从犯罪心理学来说,他就是有邪恶的思想。你不是说把门关起来、眼睛闭起来不看、耳朵不要去听,这不可能的嘛,你要彻底改造他的思想,就是你不要释放错误的名言给他。
我们的思想是由名言熏习而成的,从小接受很多不好的名言,你看有些人讲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呵),这不是一句好话。
我们平常讲话很重要,因为讲话表现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讲话不要老是说我喜欢、我喜欢,这对你非常不利;你应该说我应该怎么样(笑),你要多讲说我应该要去拜佛、我应该要去做功课。
诸位如果要调伏烦恼,我建议大家,你一天当中尽量不要说我喜欢怎么样,这句话不要讲,我保证你思想会改变,你把我喜欢改成我应该,这就对了。
诶,这是潜移默化的,你不要小看哦!你这个名言在心中消失了以后,你的思想就转变了。你看很多人读了大乘《般若经》以后,他讲话就不一样,他讲话都是怎么样?他讲话都是三段式的,不像我们讲话是一段式的,你看读过《大般若经》的人他说:诶,没有钱很烦恼,钱太多心不安,钱刚好最愉快。你看他讲话讲三段:太少了,你觉得很烦恼,生活所需有欠缺;太多了,你又打妄想,躁动不安;刚刚好,最愉快。
你看美国人讲话都是讲单方面的,西方人,你看「不自由毋宁死」。如果你是大乘菩萨,你听到以后会怎么说?「不自由毋宁死,太自由就堕落」,本来就是这样嘛。诸位你看大乘经典,佛陀在大乘经典讲话很少讲单边的,都是讲三分的,「远离二边,顺入中道」。
佛陀就是怎么呢?你说你为什么要诵经呢?你就是吸收佛陀的名言嘛,把佛陀这些语言文字,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当乐,你把这些语言文字在心中背起来,不断的不断的熏习,你的思想就改变了,就以佛心为己心。
佛陀的心就是他的话、他的名言,你把佛陀的话吸收了,总有一天你的心跟他的心一样,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阿弥陀佛刚开始就规定:在极乐世界所讲的话,都要合乎大乘的实相。人跟人沟通讲话的地方,很少说我喜欢怎么样,在极乐世界没有我喜欢这三个字,只有我应该怎么样。所以在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不合乎大乘中道的名言,绝对找不到,所以你的思想在运转的时候,你终是会往中道的方向去运转,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大智慧,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邪见。
前面的不堕三恶道是远离这种邪恶的果报;这个地方是远离邪恶的思想,远离这个恶因。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