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瑜伽师地论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3-01-15 13:07:36作者:心经原文网

瑜伽师地论的全文是很多的,我们若是想要自己学习持诵瑜伽师地论的话,我们是可以请一部瑜伽师地论回家学习的。当然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找一些瑜伽师地论,然后去学习持诵。

瑜伽师地论在线阅读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

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银青光禄大夫行东宫庄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撰

原夫三才成位爰彰开辟之端六羽为居犹昧尊卑之序讯余轨於襄陆沦胥靡徵考陈迹於怀英寂寥无纪暨乎黄轩振武玄顼疏功帝道盛於唐虞王业著於殷夏葳蕤玉册照耀金图茂范曾芬详历选然则其神襲圣衍庆摛和轶三代而孤标掩百王而迥秀我大唐皇帝无得而称矣断鳌初载万有於是宅心飞龙在辰六幽於是仰德偃洪流而恢地络练清气而辑天维散服韬戈扇无为之道移浇反朴弘不言之化悠悠庶类叶梦於华胥蠢蠢壤生遂性於仁壽大礼大乐包曲台而掩宣榭宏谟宏典澄璧水而藻环林瑞露祯云翊紫空而表贶祥鳞庆翼扰丹禁而呈符岁精所记之洲咸为疆场暄谷所谈之县并入堤封广辟辕宫被文轨於殊俗还开姬弈均正朔於王会大业成矣大化清矣於是游心羽陵寓情延阁总万箧於天纵表一贯於生知洞照神襟深穷性道俯同小技则绚发三辰降习微毫则妙逾八体居域中之大宝毕天下之能事虽则甲夜观书见称优洽华旦成曲独擅风猷仰校鸿微岂可同年同语矣有玄奘法师者彰辩慧蹑身子之高踪生禀神奇嗣摩腾之芳轨爰初束发即事抽簪向出盖缠深悟空假研求四谛嗟谬旨於真宗钻仰一乘鉴讹文於实相遂乃发弘誓愿起大悲心思拯迷途亲寻正教幸属时康道泰远安迩肃裂裳裹足趣迦维阐皇泽於遐方徵释教於前域越葱岭之外犹跬步而忘远导竹园之左譬亲受而何殊访道周游十有七载经途所亘百有余国异方之语资一音而并贯未译之经罄五财而毕写若诵若阅喻青莲之受持半句半颂随白马而俱反以贞观十九年持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佛像七躯三藏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还至长安奉来於弘福寺安置令所司供给召诸名僧二十一人学通内外者共译持来三藏梵本至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肇译珍伽师地论论梵本四万颂颂三十二言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义三藏法师玄奘敬执梵文译为唐语弘福寺沙门灵会灵雋智开各仁会昌寺沙门玄度瑶台寺沙门道卓大总持寺沙门道观清禅寺沙门明觉承义受弘福寺沙门玄謩证梵语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大总持沙门道洪实际寺沙门明琰宝昌寺沙门法祥罗汉寺沙门慧贵弘福寺沙门文备蒲州栖严寺沙门神泰廓州长法讲寺沙门道深详证大义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凡十卷普光寺沙门道智受旨缀文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凡十卷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受旨缀文声闻地初瑜伽种性地尽第二瑜伽处凡九卷玄法寺沙门玄□受旨缀文声闻地第三瑜伽处尽独独觉地凡五卷汴州真谛寺沙门玄忠受旨缀文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凡十六卷简州福众寺沙门靖迈受旨缀文摄决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沙门辩机受旨缀文摄异门分摄释分凡四卷普光寺沙门处衡受旨登文摄事分十六卷弘福寺沙门明濬受旨缀文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臣许敬宗奉诏奉诏监阅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总成一百卷佛灭度后弥勒菩萨自睹史多天宫降于中印度阿瑜陀国为无著菩萨之所说也斯固法门极地该三藏之遗文如来后心畅五乘之奥旨玄宗微妙不可思议僧徒并戒行圆深道业贞固欣承嘉召得奉高人各罄幽心共禀新义功毕奏上有感宸衷曲降殊恩亲裁鸿序情超系象理绝名言皇太子分耀黄离赞基青陆比摇傅乐仰金声而窃愧东明御辩瞻王裕而多九载勤经汉储斯陋一朝成赋魏两韬英既睹天文顶戴无已爰抽秘藻赞叹功德行二圣之仙词阐三藏之幽键载扬佛日永道玄津开夏景於莲华法流逾洁流泛春光於贝叶道树增荣俾夫圣藻长悬与天地而无极真如广被随鹿沙而不穷凡厥含灵知所归矣。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本地分

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拖南曰。

五识相应意  有寻伺等三

三摩地俱非  有心无心地

闻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有依及无依  是名十七地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伽师地。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眼是色余非色。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又即此色复有三种。谓若好显色。若恶显色。若俱异显色。似色显现。彼助伴者。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又彼诸法同一所缘。非一行相。俱有相应一一而转。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谓唯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唯了别自相。唯了别现在。唯一刹那了别。复有二业。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諠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香。如是等类有众多香。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别之名。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苦酢辛甘咸淡。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啖。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瑜伽师地论在线阅读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蛘。闷粘疲息软怯勇。如是等类有众多触。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鞕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二在意识。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

云何意自性。谓心意识。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识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

彼所依者。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如前说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彼所缘者。谓一切法如其所应。若不共者所缘。即受想行蕴无为。无见无对色。六内处及一切种子。

彼助伴者。谓作意触受想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贪恚无明慢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邪欲邪胜解忘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如是等辈。俱有相应心所有法。是名助伴。同一所缘非同一行相。一时俱有。一一而转。各自种子所生。更互相应。有行相。有所缘。有所依。

彼作业者。谓能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复能了别自相共相。复能了别去来今世。复刹那了别。或相续了别。复为转随转发净不净一切法业。复能取爱非爱果。复能引余识身。又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

又诸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梦若觉。若闷若醒。若能发起身业语业。若能离欲若离欲退。若断善根若续善根。若死若生等。

云何分别所缘。由七种分别。谓有相分别。无相分别。任运分别。寻求分别。伺察分别。染污分别。不染污分别。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别。无相分别者。谓随先所引。及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任运分别者。谓于现前境界。随境势力任运而转所有分别。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起分别。伺察分别者。谓于已所寻求已所观察。伺察安立所起分别。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执着俱行。所有分别。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云何审虑所缘。谓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如诸邪见。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如是名为如理所引。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者。谓依无记慧审察诸法。如是名为审虑所缘。云何醉。谓由依止性羸劣故。或不习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或由鬼魅所著。而发癫狂。云何梦。谓由依止性羸劣。或由疲倦过失。或由食所沉重。或由于闇相作意思惟。或由休息一切事业。或由串习睡眠。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或由明咒。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而发惛梦。云何觉。谓睡增者不胜疲极故。有所作者要期睡故。或他所引从梦而觉。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云何发起身业语业。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次欲生故。次功用起故。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从此发起身业语业。

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就故。从他获得随顺教诲故。远离彼障故。方便正修。无倒思惟故。方能离欲。

云何离欲退。谓性软根故。新修善品者。数数思惟彼形状相故。受行顺退法故。烦恼所障故。恶友所摄故。从离欲退。

瑜伽师地论在线阅读

云何断善根。谓利根者。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故。得随顺彼恶友故。彼邪见缠极重圆满到究竟故。彼于一切恶现行中得无畏故。无哀愍故。能断善根。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嗔等亦名善根。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

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

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阙故死。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

云何善心死。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想现行。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所以者何。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念。

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彼于尔时贪嗔等俱诸不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细等想现行。如前善说。又善心死时安乐而死。将欲终时无极苦受逼迫于身。恶心死时苦恼而死。将命终时极重苦受逼迫于身。又善心死者见不乱色相。不善心死者见乱色相。

瑜伽师地论一共有一百卷,我们想要学习的话还是应该去请一部瑜伽师地论。而且学习瑜伽师地论最好是有师父教导我们学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