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妙祥法师:真正的恭敬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9 01:42:58作者:心经原文网
妙祥法师:真正的恭敬心是什么?

二〇〇五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九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恭敬心

——真正的恭敬心是什么?是实相。见到实相的人,没有一个没有恭敬心的。

第八个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恭敬心?

这个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们要忍受一切,把每个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未来诸佛。不光是这么看,而且要落实在行为中。比如说一个屋的道友,我要给他们打洗脚水,我要擦地,我要给他倒水打水,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好的凳子给他们用,自己用坏的;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要布施出去,只要众生需要,道友需要,我都给他们,要舍去。恭敬心要从实际行为去做才能提起来,并不是说我想提高就能提高得了,必须要降伏自己。只要有一件善事,必须回向。为什么要回向?就是要去掉贡高我慢的心,就是要得到恭敬心。

什么是恭敬心?谁能说一下?你说。

一居士:就是无我。

答得很好。什么是恭敬心?就是无我。只要是你没有我,就有恭敬心,有了我就有了慢心。处处无我,时时无我,你才有恭敬心。这是我的东西,这是我的录音笔,这是我布施的,这是我的床……你只要有一念“我”,你的恭敬心就不到位。

我们处处无我才会有恭敬心。这个恭敬心是很好的,但也不好培养。它有一定难度,你将面临着很多的痛苦和忍辱。你没有下这个决心,想得到恭敬心也是不容易的。当然事情还得慢慢做,一点点做,从周围的小事做起,逐渐地扩大,才会有恭敬心。这个恭敬心每天都要有,包括我们起床以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事情做好,要努力,要生出感激心。

过去在五台山,有一次碰到一个师父来受戒,他往里进,我往外出,我们俩眼看就要在门口碰着了。这个时候,我要是努力一步,就会出去,我先出这个门。

但我没有做那种努力,是主动退回,在旁边侧身一立,很恭敬地让他先进。这个师父当时是挺胸阔步,很有气势。如果计较他的态度,那我应该先出去,就不应该给他让路了。他越是这样的态度,我越要给他让路。

让路还不算完,当吃饭的时候,也就是过斋,我去行堂。本来不该我行堂,我特意要行堂,特意要把饭亲手打到他跟前,恭恭敬敬地打给他,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一个人的恭敬心。不是别人尊重你,你就尊重别人;别人不尊重你,你也不尊重他——那不是恭敬心。你越不尊重我,我越尊重你;你越尊重我,我也越尊重你,我只有一个——永远尊重别人。

后来我有块手表坏了。本来我们俩并没有说过一句话,当他知道我的手表坏了,他就说:“我能收拾。”实际上他不能收拾,只不过想把它要过去,找人来替我收拾,后来我也没有给他。但是通过这个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你用一分恭敬心,必然获得一分恭敬。所以说,这个恭敬心应该时时有,每个小事情都要有。比如开门,俩人一起走时,你开开门,不是你要进,是让后边的人进,不管他是大人小孩。你端碗的时候,不是单手给人家,都要双手。

过去,我在世间看见一个人很有恭敬心。这人是个领导,凡是到他家去的人,不管是自己的同事还是自己的工人,甚至包括自己子女的同学、同事去了,他都要送出大门外,没有一次例外。这就是有恭敬心。我们就做不到,对这人能做到,对那人就做不到;今天忙了就做不到,明天不忙可能又能做到。

所以说,应该不断地去想,不断地找,不断地改变自己,努力去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恭敬心,也就是不断地放下自己。所以我们每天礼佛要把身子伏得低低的,就是降伏我执,去掉我。去掉我,他就有恭敬心。有恭敬心的人,他的“我”就浅,就少。所以说,无我的人才会真正有恭敬心。

真正的恭敬心是什么?是实相。见到实相的人,没有一个是没有恭敬心的。

有个人曾经说他开悟了,又是哪个老人,哪个祖师大德都给他印证了,说理上已经悟了,等等。然后叫我给印证。我说:“我没法给你印证。”后来他就生气,又骂我,写了很多的字,说我装蒜。他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说明他并没有见到实相。见实相的人,没有一个没有恭敬心的。所以说,没有恭敬心的人,他肯定没开悟。你想做开悟的人,必须要有恭敬心。后来这个人降伏了自己,近几年还常到咱们寺院来,已经没有那种贡高我慢心了,不那么高了。这个恭敬心是自性的一种表现,是无我的表现。

我们想开悟,你必须要有恭敬心。你有了恭敬心,才能走向开悟这条道。不是做什么事情粗声粗气的,跟人说话又横又倔。不是那样,而是一种慈悲,一种无我。什么是无我?对方需要什么我给什么,你怎么做,我都能满你愿,生怕你不用我,是那种心。

在恭敬心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提高认识,因为我们是个僧团,互相都在一起住。有时候我们的语言和语气使后来的人很难接受,居士也有反映的。有人曾经碰到我,他说:“师父,你们把(居士接待处)那个人给换掉得了,他说话太不客气,太不好了。”他不知道这人以前就是这种习气,说话高声、严肃,使人很难接受,所以造成了别人的不愉快。这个问题不光一个人反映,有很多人反映。

我们刚学佛,以为自己持戒就有了说别人的本钱,别人只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所以说,我们没有恭敬心就会给常住带来很多麻烦。那个人跟我说了,我后来说了那么一句,我说:“你看他态度不好,你来。”他一想:我能来吗?噢,我不能来。后来他就乐了,明白这个道理了,走了。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居士虽然是态度不好,但他确实努力在做。你虽然态度很好,但你还不来。”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从这句话也知道了这个苦衷。但是终归一条,还是我们不对。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毛病习气,但是你为什么只对居士很横,对师父很客气?这说明你并不是天生就横,还是我们的恭敬心不到位。看到师父就满脸笑容,看到居士脸就绷着,这还是恭敬心不到位。

所以说,这个恭敬心对我们来讲都是很重要的,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特别是对外来的,更要有恭敬心。别人来了没有地方睡,怎么办?我首先把床让给你。不能说,“这个床是我的,你后来的,自己找地方睡。”一定要有谦让的精神。这个问题孟居士做得比较好。头两天有个人来,那个小大夫来给看病,一说住在哪?他说:“住我床上。”“你住在哪?”他说:“我会找地方。”都得这样,先来的要让后来的,不是先来的占着:“这个地方就是我的。”那就完了,所以我们要有恭敬心。

再有,对外来的要谦虚、要谨慎,不要老给人家讲法:“到我这来学习,我得给你讲。”你知不知道人家修多长时间了?性空师在没出家之前就答过这个问题。在五台山的时候,他和我住在一个房间,住一个云水寮的时候,有个居士就问他,说:“你现在想出家,你知不知道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衹劫?”他回答那么一句,他说:“你看一看,你知道我修了多少劫了?”那人一听,得了,扭头就走了。

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要小瞧别人。你看他什么都不懂,但他今天能进入佛教,那就是前生攒下了善根。你别看你进来早,有时候进来早不等于你修行就到位。有的进来晚,有时候智慧会突然现前,甚至可以做你的老师。像六祖,出家是晚,但是那些早出家的却拜他为师,甚至给他剃度的最后都拜他为师。所以说,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永远要谦虚,要恭敬别人,这样你才不至于失去成佛的机会。

六祖在《六祖坛经》中不是讲了嘛,有个慧明法师为了夺袈裟去撵他,一看(衣钵)包提不起来了,最后生恭敬心了,“我不是为追你而来的,我不是为祖师位置,我是为法来的。”他这下转过来了。最后六祖给他讲法,他马上就得法。他有了恭敬心,马上就得法。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恭敬心,所以不得法。

对我们来讲,不管是将来修行或是现在的情况,我们都要随时生起恭敬心。不管对方是谁,年龄大或年龄小,都要有恭敬心。对年龄大的,我们要恭敬;年龄大的对年龄小的,也要恭敬,互为恭敬。不是你恭敬我,我就恭敬你——你越不恭敬我,我越恭敬你,这才行。这都是很好的修行方式,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学习。特别是咱们常住,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教育。

有时候大家光看到师父给别人讲法挺威风,说我也想学。那你得等一等,跟别人说、讲法,你首先就得把别人看得很高,不是在教育别人,而是在教育自己。不是给别人讲法,是给自己讲,只不过通过别人来检查自己,来考验一下自己。没有能讲的和所讲的,它都不存在,只是一种需要,是成就自己的机会。你不要以为别人给你顶礼,这是对你的恭敬,人家恭敬的是人家自己,不是恭敬你。所以说,你对别人的恭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才行。

为什么说别人对自己不恭敬,我们更要恭敬?因为别人给我们一个成就的机会,让我们得到锻炼。说师父你讲这些是不是只是一种心理战术,一种方法?这不是,这是事实,这是真理。我们只不过不认识,所以才有了种种的烦恼,才在六道里轮回。

所以我们要知道,恭敬心就是我们自性的清净。只有自性清净的人,才会真正地生起恭敬心。只有生起恭敬心,我们的自性才会逐渐地显现,我们的心才会清净。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