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
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为了求得无上菩提,发心要证这个三昧,这个人必须要先修智慧,因为这个三昧,是由智慧得到的。修智慧的人,应当远离妄语绮语,以及种种散乱无益的事。到精舍中,目睹佛的形像,金色庄严,或纯金成像,身相具足庄严,无量的化佛,在圆光中,依次而坐。这个人就在佛像前,恭敬礼拜,作这样的思惟,我听说十方无量的佛,现今仍在世上。所谓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閦佛、毗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对于那些佛,随心所愿,尊重之处,生起大净信。想佛的形像,当作是那如来的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就如在眼前,上下仔细观看,一心不乱。去空闲的地方,端坐思惟,如佛出现在面前,有一只手那么长的距离,心中常系念,不要忘失。如果暂有忘失,应该再去观看。那么观看的时候,生起极为尊重恭敬的心,如佛的真身,出现在面前,了了分明,不再看成只是形像而已,然后就应当在那佛前,以美妙的华鬘,末香涂香,恭敬右绕,种种供养。他应当这样的一心系念,常常就如世尊出现在面前安住。但是佛世尊,是一切能见到,一切能听到,一切能知道,全都知道我的心念。这样的反复观想,观想完成后,再回到空闲处,一心系念,不要忘失。那么一心勤修,满三七二十一天,如果有福德的人,就见到如来出现在面前。那有过去世造了恶业障,不能见到的,如果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没有别的念想,还能很快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人求无上菩提,在一件事中,专心修习,没有办不成的。譬如有人,在大海中,捧一把水喝,就等于是已经喝了阎浮提中的一切河水。菩萨如果能修习这个菩提海,那就是已经修一切三昧所有的法忍、所有的菩萨地、所有的陀罗尼。所以应当常常勤修不懈怠,不要放逸,系念一心,要使自己能现前见佛。这样修习,初见佛时,作这样的思惟,是真佛呢,是形像呢?知道那见到的像,是因为观想生起,甚至广大虚空,细小到毛尖,见到的一切真佛,也都是这样。犹如虚空,平等没有差别,自己的心作佛,离开这个心没有佛,甚至三世一切的佛,也是如此,都是没有一个实体,唯有依自心而起现。菩萨如果能了知一切的佛,及一切的法,都是唯心现量,能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快速生到妙喜世界,或往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身供养。(《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马鸣尊者
众生因为常住在这娑婆世界,自然害怕不能常遇到佛,而亲自供养,恐惧信心难以成就,想要退悔。应当知道如来有殊胜方便,摄护信心,只要凭借专意念佛的因缘,随愿力可以往生他方佛土,常见到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如果有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的善根,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能往生。因为常见到佛,终究不会退失。如果观那佛的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能得往生,因为住正定的原故。(《传灯录》)
龙树尊者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的烦恼,以及前世的罪业。其它三昧,有的能除淫,但不能除瞋;有的能除瞋,但不能除淫;有的能除痴,但不能除淫恚;有的能除三毒,不能除前世的罪业。而这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所以菩萨要度众生,其余三昧,没有比这念佛三昧的福德,能快速灭除所有的罪业。再其次,佛是法王,菩萨是法将,他们尊重的,只有佛世尊,所以应常念佛。譬如大臣,特别受皇上恩宠,常念着他的主子。菩萨也是如此,知道种种的功德,无量的智慧,都是从佛法中得到的,知道恩重所以常念佛。又说:“常想不离所有佛,菩萨每世的出生,常遇到所有佛。”问道:“菩萨应当度化众生,为什么常想遇到佛?”回答:“因为还有没入菩萨位的,还有没得阿鞞跋致的,还有没授记的,如果远离所有佛,便会坏掉所有善根,埋没在烦恼中。不能度自己,怎么能度他人?如人乘船,船到水中央坏漏了,想要度他人,反而自己沉没了。又如很少的热汤,倒进大冰池,虽然化掉一点冰,反而更冻成冰。菩萨没有入法身位,如果远离所有佛,就凭一点功德,没有方便力,想要化度众生,虽然有一点利益,反而更堕落。声闻辟支果位,虽然有涅槃的利益,因为没有一切智,不能教导菩萨。而佛因为得到一切种智,能教导菩萨,如大象没入泥中,不是别的大象帮助不能救出,菩萨如果落入其它道中,只有佛能救,因为大道相同。再其次,菩萨这样想:‘我还没有证到佛眼,像盲人一样。如果不被佛所引导,就找不到方向,会错入其它道。如果听了佛法,到别处去行使,却不知教化时机,实践法化有多少?’再其次,菩萨见到佛,如果亲眼见,心就清净;如果听佛说法,心就欢喜,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这种亲近佛的无量利益,怎么能不一心要见到佛呢?如婴儿需要母亲,行道需要粮食,高温需要凉风冷水,寒冷需要热火,过深水需要船,病人需要良医。菩萨需要诸佛,超过了上面列举的事。父母、亲属、善知识、人天中的王等,都不能有如佛那样的利益,佛能利益诸菩萨,远离各种苦处,达到世尊的境地。”问:“怎样能不离诸佛?”答:“众生有无量劫的罪业因缘,虽然修福德,智慧太少;虽然修智慧,福德太少。菩萨求佛道,要修行生忍法忍,因为修行生忍,所以要在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因为修行法忍,所以要破除一切法的无明,得无量智慧。两种修行和合,世世不离诸佛。再其次,因为菩萨常爱乐念佛,所以舍弃报身再受报身,总能遇到佛。如众生贪欲心重,就转受淫鸟的报身;瞋恚心偏多,就转生到毒虫类中。菩萨因为不贪恋转轮圣王的人天福乐,只愿念诸佛,所以随心念的偏重,而受相应的身形。再其次,因为菩萨常常喜好修念佛三昧的因缘,他们出生常常遇到佛。如《般舟三昧经》中说,菩萨入般舟三昧,现生就往生阿弥陀国。”
觉明妙行菩萨
你只要息止妄想定住思虑,一句接一句地念下去,要使声音合乎心,心随着声,念久了,自然一切妄念澄清,心境空明,证入念佛三昧。但是平日必须多念,从千到万,心没有间断,那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强要一心,终究不能一心啊。
心行处就寂灭,是诸佛的常住真心;心行处就实有,是众生的生死业心。两者之间容不得丝毫差别,如果你们能够绵密的用功,使这个心没有一点空隙,才能有几分相应。不要大概做个半年十月,便认为我能苦心修道,不知道这正是障碍修道的地方,千万要慎重。又虽然用功努力,如果没有到铜墙铁壁,推不倒移不动的境界,还不是打成一片,千万不要见到有一点效应,就停下来,结果半途而废,必定前功尽弃,毫无益处。这又是学道人的一大通病,不可不知。要知道佛法如大海,越入越深,绝不是小小的知见就能够穷尽的。应该是尽一生来修习,以登峰造极为目标,千万不要以为很容易!
善男子,心本来没有念,念是随妄想生的,这妄想虚妄不实,所以轮回生死。你应当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从妄想生,不是因念头而有,不住内心与外境,没有形状相貌,就是这样断尽一切妄想。与诸佛如来清净微妙的真实法身,不是一致也不是不一致,不可分别同与不同。这样的念,烦恼尘劳,没有什么断绝也没有什么缠缚,只是一心而已。必定要一心,才能叫做执持名号,才能叫做一心不乱。
净业的功夫成就,直接就是上品。如今你应当发大愿,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至诚恳切,称念阿弥陀佛。必须使声音从心里发起,心念随着声音,声心相互依从,如猫抓老鼠,久久不会失掉,就入正忆念三昧了。想要更上进,应当广泛的参访善知识,广博的参询高明大德,领悟到即心是佛的妙谛。一般修净业的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都应该向着西方,这样就容易感应,根境容易成熟;室中只供一佛一经,一炉一桌,一床一椅就可以了,不必放多余物件;庭院中也扫除洁净,使得经行绕佛无碍。要使这个心一丝不挂,万种思虑都忘掉,空洞洞的,不知有身体,不知有外面的世界,并且不知道我今天正在作的是修行的事,这样就与佛道越来越亲近,与尘世越来越疏远,可以趋向净业了。那么你在生时撇得干净,抛得干净,念头上不存一点牵挂,临终的时候,洒洒脱脱,不作出儿女情长顾恋身家子孙的情态,岂不是大丈夫的举动?所以要你一心一意修行,没有别的沾连,正是为了这一大关键啊。至于修净土法门,超不出专勤二字。专就是不为别的事,勤就是不虚耗一时一刻。你从今晨起,就诵读《阿弥陀经》一卷,持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千声,向佛前回向,念《一心归命文》,因为这篇文字言词简洁而意思俱全啊。这是一个课时的课程。如果是刚开始修,或者身心没有安定,一天就四个课时;稍有安定,增加到六个课时;然后渐渐增加到十二个课时,总共诵经十二卷,佛号一万二千声。更在回向时礼佛百拜,也可以分作四个课时,这是每天的常课。其它工夫不必计数,或默念或出声,只是专心致志的念而已。再有持名的方法,必须字字句句,声心相互依从,不夹杂分毫的世俗妄念。久久成熟,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坐上宝莲华,登上不退菩萨地,努力吧努力吧。(《西方确指》)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