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4

发布时间:2024-04-11 01:41:37作者: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4

唐飞锡

那帝释的宝网没有张开,众宝怎么能见到,网的总纲绳一旦提起,所有网眼就打开了。洗浴大海的人,已经用到百川的水;念佛名号的人,必定成就三昧。而世人念过去的释迦佛,想现在的弥陀佛,却唯独没有听说念未来诸佛的,为什么呢?因为诸佛是最尊贵啊,众生是最卑下啊。高贵与下贱一分出,所有妄念就兴起了;恭敬与傲慢一分立,一真就隐没了。《般若经》说:“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众生都是如来藏,普贤菩萨的本体无处不在)那贫女怀有王子,米在糠秕里,这个道理就像照镜子一样分明。人都是侮慢未来的玉毫(佛),不敢侮慢过去现在的金色(佛),造罪的缘由,是在未来的佛上,不是在已过去的佛上啊。众生如果不是如来藏,又哪里有未来的佛呢?若是知道母亲是因为儿子才尊贵,米是因为糠才成全,有一点点《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的心,那念佛三昧,虽不快速也就很快成就了。所以仆女群盗,不可以轻视,鬼狱畜生,也应当普遍的敬畏,甚至没有善可以选择,没有恶可以抛弃,那么随着每一念头生起,无非都是佛了。(《念佛三昧宝王论》上)

《悲华经》说:“密苏王子,发心已来,行时步步,心心数法,常念诸佛,今登正觉,生妙乐刹,即阿閦佛是。”我认为迈步大道,行走小路,固然应当像密苏王子那样念佛,即使做官的鸣锣开道仪仗随行,或佩带整齐朝拜天子,或前呼后拥,车马奔驰,又怎能不用心在每一步之间念佛呢?那有牙齿有头发,还存活着的人,都是有呼吸的。世间的人多是用宝玉木材等作为念珠,而我是用呼吸作为念珠的。称佛名号,随着呼吸,有大依靠,哪里害怕一息不来,就属于后世了呢?我在行住坐卧中,常用这个念珠,纵然是昏沉,也是含着佛号而睡的,醒来就继续念佛。必在梦中,得见阿弥陀佛,如钻木取火,烟就是火的前兆,梦中念佛不断,三昧就成就了。亲眼目睹玉毫(佛),亲身得到佛的授记,是万无一失啊。问:“那么只要能不断忆想,不用高声念吗?”答:“排除散乱的要点,就是要有出声念,声音不响亮,心就暗中不定。有五种意义。拔起茅草连带一片,乘马鞭策在后,用尽毕生的力量念佛,就永远脱离所有忧苦,这是一。念佛的声光达到了,万种的祸患,就像冰消雪化,功德的丛林,就像千山茂盛的松树,这是二。佛的金色容颜辉煌灿烂,宝华缤纷散落空中,就如观察手掌一样清晰,都是念佛声导致的,这是三。如拖动木石,太重而不能前进,发起洪亮的号子声,就轻飘飘抬起来了,这是四。与魔军对战,旗鼓相当,用声律鼓舞斗志,必定攻破强敌,这是五。喧嚣与静默两全,止寂与观照双运,符合佛意,不也可以吗?”《华严经》说:“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那么佛声远远震荡,开启善的萌芽,犹如春雷震动百草,怎么能轻视呢?(《念佛三昧宝王论》中)

世间人认为念佛有个念啊,我却认为念佛没有念啊。再说这个念当下就是空,哪来的有呢?不是念灭掉空,哪来的没有呢?念的本性本来是空,哪来生灭呢?又没有所念的心,就是“应无所住”啊。而修行念佛的,就是“而生其心”啊。没有所念的心,就是“从无住本”啊。而修行念佛的,就是“立一切法”啊。没有所念的心,就是“念即是空”啊。而修行念佛的,就是“空即是念”啊。这是说明“中道”、“双寂”、“双照”了。观照而常常空寂,没有所念的心了。空寂而常常观照,而修行念佛了。这是如来空寂而又观照的三摩地,念佛三昧究竟的地位啊。所以这三昧,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大定。《菩萨念佛三昧经》,破相偈说:“念佛真金色,安住无著心。观法何名佛,摄心恒相续。金色非如来,四阴亦如是。离色非如来,想色应当知。此是佛世尊,最胜寂静处。善能灭一切,外道诸邪见。如龙王降雨,泽及于一切。”这经说明六度万行,没有一法,不是念佛三昧吗?《大品般若波罗蜜经》说:“佛为钝根人,说一切法空寂,因为他们容易生起执着的知见啊。为利根人,说诸佛相好庄严,因为知道他们如莲花不染尘垢啊。”《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法,只念一佛。如清冷海中的金色须弥山,甚至功德法身,也是这样念佛。”所以知道不能以不念为无念,观佛是实相,观身也是实相,遇境界都是真,没有心不是佛。并不是离开念才有“无念”,离开生才有“无生”。若是离开念而另立一个无念,离开生而另立一个无生,这是不懂“烦恼即菩提,众生即诸佛”的道理了。既然离开不可以,念佛就是真无念啊,往生就是真无生啊。其意义鲜明,就如秋天澄净,明月出云端了。(《念佛三昧宝王论》下)

宋延寿(莲宗六祖)

有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怎么能托生莲台,寄住安养国,而有取舍分别的念呢?怎么达到无生的法门呢?欣喜厌倦的情感生起,怎么成为平等呢?”答:“所谓唯心净土,是了悟心性才能达到。《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三世一切诸佛,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极乐佛土。’所以知道善知识的心才能达到唯心净土,执著境界只会堕落到攀缘的境界中。既然明了因果没有差别,就知道心外无法。又关于平等的法门,无生的意义,众生虽然是仰靠佛的教导生起信心,但是奈何力量不够,观照浅心浮躁,外境强习气重,须要往生到佛国,仰仗殊胜的因缘,定力才容易成就,才能很快地实行菩萨道。《净土十疑论》说:‘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智慧的人强烈求生净土,明了往生不可得,就是真正的无生)这就是所谓‘心净,就是佛土净’。愚痴的人被‘生’局限了,听说‘生’就当作生去理解,听说‘无生’就当作无生去理解。不知道生就是无生,无生就是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乱解一通,这是谤法邪见的人啊。”问:“心外无法,佛不去不来,为什么有见佛以及来迎接的事呢?”答:“唯心念佛,从唯心的角度来看,心是包含万法的。既然了悟到境界是心的作用,了悟到心就是佛,所以随便念什么,无非都是佛了。《般舟三昧经》说:‘如人梦见七宝,亲属欢喜。觉已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

’(比如人在梦中见到宝物,大家都很欢喜,醒来回想,不知宝物在哪里)这是比喻唯心的道理,‘有’的当下就是空,所以没有来去;又如梦幻一样不是真实,那么心佛两忘就不执着了,但又不是没有幻相,那么也不否定心佛。空和有都没有妨碍,就没有去没有来,并不妨碍众生见到佛,见就是没有见,常常契合中道。所以佛其实不曾来,心也不曾去,感应道交,只是心本体的作用,就如造罪恶的众生,感应地狱相现前。《唯识论》说:‘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一切法就如地狱见狱卒折磨自己一样)所以都是罪人的恶业心显现的,并不是心外有真实的铜狗铁蛇等事,世间一切的事法,也是如此。但是那毗卢遮那佛土,不限东西南北,若是真正了悟,习气业障都消除,理事圆融,亲证无生境界的人,才可以说唯心净土。初发心的人,怎么可以狂妄仿效呢?”问:“《观经》说明十六观法门,都是摄心修定,观佛的相好庄严,真切到圆满光明,才能往生净土,如何散心也能往生呢?”答:“九品的经文,自有高低不同,上下含概,不出二种心。一是定心,如果修习定观,能上品往生。二是专心,只要念佛名号,所有善行辅助熏修,回向发愿净土,能成就末品。仍须要一生都归命净土,直到报身终尽都要精修,坐卧之间,常要面向西方。当行道礼敬的时候,念佛发愿的时候,恳切勤苦仰望,没有别的念头。就如正受刑法,正在牢狱中,被怨贼追杀,被水火逼迫,这时一心求救,愿脱离苦的轮回,快速证到无生法忍,广度众生,继承发扬三宝,誓愿答报四重恩。如果这样志诚,必定不会白费功夫。如果言行不一,信心的力量轻微,没有念念相续的恒心,有数目间断的意思,凭这样的懈怠,临终想要往生,却被业障牵连,恐怕难遇善友,又被风火分解的苦痛逼迫,正念不能坚持。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这样的因,临终就是这样的果,应该须要实实在在的因,果才不虚。声音和谐就响亮顺畅,形体正直就影子端正啊。如果想要临终十念成就,那就要预先准备,集合所有功德,回向这一时刻,念念不缺失,就没有后来的忧虑了。那善恶的轮回,苦乐的报应,都是身口意三业造下的,四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产生的,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促成的,五果(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异熟果、离系果)摄受的。若是有一念心的瞋恨邪淫,就是地狱业;悭贪不愿施舍的,就是饿鬼业;愚痴暗昧糊涂的,就是畜生业;傲慢自以为是的,就是修罗业。坚持五戒,就是人道的业;精修十善,就是天道的业;证悟人空,就是声闻业;了知缘起性空,就是缘觉业;六度同时修,就是菩萨业;真正慈悲平等,就是佛业。如果心地清净,就是香台宝树,净土化生,心地污垢,那就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秽土本质。都是同等的果,能感招增上的缘,所以离开自己的本心,并没有别的实体,想要获得净果,就要修行净因。如水的性质是向下,火的性质是向上,它的运数本来就是这样,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万善同归集》)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四料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