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礼
原本一念圆融,一切法都无碍,遇到的熏染不同,感应的果报就有差异。那么随顺觉性而修,就显现佛的净土;随顺情执而造作,就依循六道痛苦轮转,所以处在娑婆世界中,超脱出离尤其很难,堕落受苦的却很多。经上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到三乘功德圆满,才能免除四趣(胎卵湿化)受生。因为境界粗恶强大,烦恼炽盛强烈,靠自力求得解脱,实在难有其人。如果往生到安养国,国土庄严,身心清净,直到成佛,不会堕落三恶道。经上说:“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如果要往生极乐国土,只要称念那阿弥陀佛名号,修习那阿弥陀佛的慈悲,必被那阿弥陀佛的本愿摄取,舍弃这个报身,一定往生那阿弥陀佛佛国。实际就如经上所说,并不是随意妄想妄谈。现今相约万人,结为一个莲社,心心系念净土,日日期愿往生。每年仲春,同集一处,同修供养,同听法音。会齐那万条心,成为一个志向,定要成就净业,发誓取得往生。何况劫浊中命的光芒,就像风中的焟烛,一口气上不来,三途恶道就现前,怎么能宽慰自己,不思未来的果报?应当归依佛语,不随顺人情世俗,顿时息止攀缘,只有精勤念佛。(《念佛施戒法会疏》)
所谓“观”,总体是“能观”,就是十六观啊。所谓无量寿佛,是举“所观”的要旨,统摄十五种境界啊。“能观”都是一心三观,“所观”都是三谛一境。毗卢遮那佛,遍满一切处,一切诸法,都是佛法。所谓众生本性具有功德的佛,非自生非他生,非因非果,当下就是圆满恒常大觉的体性。所以《大乘起信论》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所以知道果地佛的圆明本体,是我凡夫本具的性德。所以一切教所谈的行法,无不是为了显示这个觉的本体。所以四种三昧,都叫念佛。(一常坐,即一行三昧。二常行,即般舟三昧。三半行半坐,即法华三昧。四非行非坐,亦名随自意三昧。详见摩诃止观。)虽然都是念佛,但都是通途法开显佛的本体。而这观想法门,以及般舟三昧,是依托那安养国土依报正报的境界,用微妙观法,专门就阿弥陀佛,显示真正佛体。虽然是依凭那极乐境界,也须要知道依报正报是同在一心内。心性遍满法界,没有一法不能造就,没有一法不具足。若有一丝一毫的法是从心外生出,那就不叫大乘观法啊。所说的心性具足一切法,造就一切法,其实没有“能具足”“所具足”,“能造就”“所造就”。当下一心就是法,当下一法就是心。能造就因缘,以及所造就的法,所有当下都是心性。因此现今观想的极乐净土依报正报,都是法界心观法界境,往生到法界的依报正报色法心法,这就叫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观唯境。所以解释观字,用一心三观;解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本体宗旨实际运用,在义理上都属于圆教,在判教上属于顿教。
寄语修行的人,观法虽然深妙,本来就在初心中,如果能精进用功,哪里还用担心不成就呢?纵然没有进入品位,这个因心也是很强的,往生到那莲邦,能参与莲池海会,所见的依报正报,微妙难以想像,快速进入圣人阶位,度众生也就广大,何况世间凡尘境界粗强,实在是危险的地方呢?所以须要外事加上礼忏,内心勤作佛理上的观察,正行助行同时并进,加上誓愿的约束,必定能到宝刹,很快证到无生法忍。现今解释观想法门,意义就在这里。(《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宋遵式
佛法有二法,一是小乘不了义法,二是大乘了义法。大乘法中,又有了义和不了义两种。现今谈的净土,就是大乘了义法中的了义法啊。这个教法的要旨,圆融因果,同时具足佛法的奥妙。经上说:“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惟一佛乘。”就是说净土法门了。那么十方的清净污秽,都卷起怀藏在刹那间;一念的色相心性,就罗列遍满一切法界。并且天然的本来具足,不是缘起新成的,一念是这样,一微尘也是这样。所以能够每一微尘中含一切刹土,每一心念中含一切心,每一心与尘又相互交融,重重无尽互相没有障碍。一时间顿然出现不是隐藏或彰显,一切圆满成就没有优胜与劣败。我心既然是这样,众生与佛体是平等无二的,这就是回心向往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实在是往生到自己心中,孕育在九品莲花中,哪里逃脱出刹那的范围内呢?相信这个圆满的教义,就事事没有不通达的;愚昧这个至善的道理,就处处都会迷失。所以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就在一切众生的心想中,并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今只要决断疑情,能知道净土的百宝庄严,九品因果,都是在众生的微弱心中,理与性都具足,才能在往生事用上,随愿自然成就。不要妄信凡常俗流,执着这一边否定那一边。(《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要想修往生观的,应当在一安静处,坐绳床面向西,因为容易观想,表明正向。盘腿端正坐直,头顶脊背相对,不后仰不前屈。调和气息,定住心念。但是修习观想法门,有关经论很多,初发心的凡夫,哪能都修呢?现今从简要容易开始,略讲二种。在这二种中,还要选适合自己的,不必都用。其它观想有熟悉的,就随自己便了。但是能不离净土法门,都可以修习。所谓二种:一是,一般的观法。坐好,自想当下要修的,根据功德应当往生极乐世界。应当马上生起往生的心,想像往生到净土,在莲华中,结跏趺坐,想着莲华合,想着莲华开。当华开时,想像有五百色光芒来照到身上,想像眼目睁开,想像见到佛菩萨及国土。就在佛前,坐着倾听妙法,以及听到一切的音声,都在说自己喜欢听的法。听到的,要与十二部经契合。这样想时,须要特别坚固,使心不散乱。心想明了,如眼睛见到一样,经过长久才起坐。二是,直接想像阿弥陀佛一丈六尺的金身,坐在莲华上,专注系念眉间的白毫一相。那白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角。那白毫中间是空的,向右旋转,在两眉毛中间,晶莹明净,不可用语言完全表达。白毫显映金色容颜,清楚分明。这样想时,停止心念专注观想,坚固不变。然而又应观察到,想念和所见,成就不成就,都是想念的因缘产生,没有实际的性相,所有都是空。就如镜子中映照的面像,如水中显现的月影,如梦如幻,就是空、假、中,不是一不是不一,不是纵不是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就能成就念佛三昧。(《论往生坐禅观法》)
宋宗赜
那以为念就是念,以为生就是生的,是常见的错误。以为无念就是无念,以为无生就是无生的,是邪见的迷惑。念却没有念,生却没有生的,是第一义谛。这是因为实际的真如境界,不受一尘污染,所以上没有诸佛可念,下没有净土可生。佛教的门类中,不舍弃任何一法,那么总体收摄六根,就有了念佛三昧,回归本体的要术,开示了往生一门。所以从早到晚念佛,而不违背无念;热烈地求往生,而不违背无生。所以凡圣能各就各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而神识能迁移净土,这是不可以思议并且质疑的。所以经上说:“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那如来世尊,虽然分有折恶摄善二门,现在居住净秽两土。但是圣人的本意,难道真的对娑婆国土,丘陵坑洼不平,六道众生杂居,土石群山,秽恶不堪,觉得可厌吗?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行树参天,高楼七宝,莲华四色,觉得可喜吗?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佛道,忍力还未淳厚,须要依托净土的因缘,作为增上的助力。为什么呢?娑婆国土,释迦佛已经灭度,弥勒佛还没有降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娑婆国土,观音势至二位菩萨,仅仅是仰望他们的美好名声。极乐世界,他们二位上人,能够亲近成为殊胜的善友。娑婆国土,诸魔都争着发作,恼乱修行人。极乐世界,在大光明中,决没有魔事。娑婆国土,邪恶的声音干扰,女色妖淫。极乐世界,水鸟树林,都宣说妙法,正报清净,没有女身。那么修行的因缘具足,没有超过西方净土了,信心浅的人,偏偏生起怀疑诽谤。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