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4

发布时间:2024-04-02 01:40:23作者:心经原文网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4

清静海

静海,字越岸,是浙江太平县人,姓朱。少年成了孤儿,伯父没有儿子,想要他作为后嗣,让他管理家业。静海住在集市店铺里,郁郁不乐,读三国演义,忽然有大感悟。以为人才如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可算是第一流人物了,但都是功业没有成而身先死了。我们仰望古人,不如他们千万分之一,而要在世间立功名,不也太难了吗?一念间,悟到出世的因缘。十八岁时,就礼拜天台济舟大师披剃出家。过了三年,受戒在国清寺,于是住禅堂。三十三岁时,听灵鹫寺讲经,行脚到苏州,然后在木渎某山闭关三年。后来因为苏州的宝莲寺,能诠师往生西方了,来信催促,寺院的前辈,又强求他起行,于是主持宝莲寺的方丈席。先是,寺院遭到战火的焚烧,仅存遗址了,能诠师兴建了地藏观音二座殿。静海继承后,勤修佛事,内在明了理观,苦行过人,至诚感应佛力加被,信众归依敬仰,于是将佛殿寮舍,依次建成。从此修行更精诚,每天念诵《法华经》,全部回向净土,三十年没有一点懈怠。光绪壬寅年六月十五日圆寂。数月前,梦见一世界,清净如琉璃,身在其中,光明无量,自知不久人世了,曾经告诉过弟子。临终的时候,盘坐在禅床上,会集四众,说《涅槃经》。又与众人诀别说:“一超直入,决定往生。勉励同学,努力精进。”说完,念佛往生了。世寿六十三岁,僧腊四十五年。(《近代往生传》)

清上仁

上仁,字真源,晚年号称默庵,是湖南衡州周氏的后人。父亲学儒,早去世。上仁幼年就聪颖敏捷,读书一眼数行。十五岁时,因为文章出众,老师期望很高。过了二年,在雁峰寺肄业,曾经钞写《金刚经》,写到“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就突然有出世的想法。咸丰七年,母亲要为他成家,上仁偷偷跑到南峰寺,跟从普照禅师剃度出家,取名上仁。第二年,在福严寺翠庭上人座下受戒。听说祝圣寺的量禅师法席很兴盛,前往受心印。又过一年,拜见法云禅师,深入教义,儒书也因此贯通,好学的人,多喜欢与他交往。上仁勇于向上,隐居到南岳的己恭岩,与澹云师互相鼓励。同治皇帝改年号,上仁南北参访,后来返回福严寺,精研三藏。光绪二年秋天,修理南岳祝圣寺的精舍,苦切密修。天长日久,对于内外典籍,全都融会贯通。地方的名士,多有与他交往。南岳大善寺,是一古刹啊,早就卖了,上仁赎回来住,仿照彻悟禅师的遗规,十方来人,多到不能容下。上仁戒律精严,性相一贯清净,把天台教观,作为学者的前导,把弥陀净土,作为究竟的指归。最初每天念佛六万,久后不念自念,几乎没有间断。壬寅年春天,把寺院事务交给上首,并且说:“我要回归西方了。”当年冬天,举行佛七,到了第四天,定中见到七宝池,八功德水。不久,示现微病,不用医药,一心念佛,要徒众轮流念佛助他,腊月初一绝食,然后绝饮。虽然常常吉祥而卧,每天必定再起来念佛。有一天目睹阿弥陀佛,白毫炯炯,于是向西方端坐,吩咐脱去棉衣。有人劝他会受寒,上仁说:“我要放弃这衣换珍宝衣罢了。”慢慢问什么是解脱,左右的人都不明白,上仁笑道:“不如学斋公斋婆,老实念佛去。”当时助念的木鱼声急切,就吩咐停止,只一起念南无阿弥陀佛,到了一百五六十声,就合掌往生了。当时是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几个时辰后,头顶还是热的,身体柔软。享年六十四岁,僧腊四十五年。(《近代往生传》)

清香灯僧

香灯僧,不清楚他的出身,也忘了他的名字。光绪年间,在普陀佛顶山大悲楼掌管香灯。无论忙闲,念佛不断。得到的布施,都供养众人结缘。一向与同寺的一行堂僧友善,有一天忽然对行堂僧说:“明天早晨早殿完了,我就回归西方,有劳师兄帮助一下,我临走时,请撞击大钟三声。”行堂僧答应,到时却忘记了,到了饭后才想起赶紧去,香灯僧说:“我等候师兄很久了,为什么现在才来,你见到这里的诸多佛菩萨了吗?”于是端坐念佛往生了。(这事在佛顶时,亲耳听到文质和尚说的,可惜没有问他的名字。了然叙述)

清慧达(王普愿)

慧达,是苏州人,姓沈。因为大病,病好以后,夫妻各自感到幻身危险脆弱,相继出家。妻子成为比丘尼,公婆自己建家庵,拨出田产供养。慧达受具足戒后,在天台山,精修数年。返回苏州后,住在关帝庙,专门把净土作为自行化他的要门。王普愿太史,皈依慧达,临终时,请慧达开示,慧达鼓励他一心念佛,果然神志清朗,说是见到佛菩萨幢幡来迎,异香满室,欢喜告别往生了。慧达晚年,专修净土,念佛没有间断。光绪末年,预示往生西方净土的时日。到期,弟子会集数十人,悲伤请求慧达留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慧达说:“皮囊不坚固,念佛才稳固。”说完念佛安然往生了。(《近代往生传》)

清良修

良修,是浙江镇海人,少年时供职在镇江信局。素来与金陵宝华山,九莲峰茅篷,从乾和尚友好。有一天厌倦世间无常,因此带上行李,登山求从师剃度。受具足戒后,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净土。后来从师主持慈溪金仙寺,良修也跟随到了甬,有叶鸣年居士,喜欢他的道行,另建小庵五间让他住,凡是有需要,都是叶供给。在庵里住了多年,室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草灰一堆,不知为什么。有人来,少谈话,只有一身边的老佣供使唤。到了宣统初年,有一天奔到叶家请假,说:“我要走了,感谢照顾,须要往生西方净土后再回报。”叶留他吃午饭后,告别回庵。第二天早饭后,对侍奉的人说:“午饭你自己吃,我不用了。”侍人以为他有公事外出,到了中午,照常做饭。饭熟后,请他吃午饭,接连呼唤不回应,只见室门半开。推门进去,见他右手执念珠在胸前,左手垂袖向下,呼叫不答应,推不动。侍人急忙奔去报告叶,说良师走了。叶听说后,就叫数人相随到庵里,见良修站立在室中,巍然不动,真是很少见闻的希有事。揭开他的左袖,见手中有东西,拿出来看,是银币三十圆。又见手指有灰,才知道那灰堆,就是一生藏蓄财产的厨柜。储蓄在这里,以免身后连累人,用意很深了。如此一生的信愿,绵密修持,预知时至,屹然站立往生,那品位必定高了。(《皇忏随闻录》)

清普真

普真,是浙江瑞安人。自幼喜欢念佛,有出离尘世的志向。十九岁时,在青田县金田寺剃发出家。受具足戒后,听说玉峰大师弘扬净土,就去亲近。

从此持名念佛迫切,多次废寝忘食,经历五十年如一日。后来住在温州头陀寺,一心一意向着西方净土。宣统元年秋天,偶感风寒,到了十月初二病情加重。有一僧人,请佛像让他看,普真瞻仰,欢欣愿乐倍增,念佛的声音更猛厉。申时往生西方,气绝后,尚且还能手转念珠不停息,直到一炷香那么久。大众见了,有很多感动发愿。(《俞慧郁钞集》)

清静禅

静禅,是湖南宝庆人。性情孤独,很少言笑,也不与人争执。常常喜欢坐禅,对于心地法门,很有悟入。光绪三十四年返回湖南,在南岳祝圣寺司打扫,除了正常事务外,常常宴坐。宣统三年秋天,忽然生病,有人劝他就医,他只是笑而不答。直到病越来越重,才沐浴更衣,到知客面前说:“我要走了,请准备佛龛。”知客为他准备好。不到半月,又告诉他的同参说:“我今天要走,为什么不念佛助我往生?”同参说:“你平日修习禅法,怎么死时反要念佛?”静禅说:“念佛有什么过错,哪里障碍禅定?”他的同参就邀请十多人助念。静禅就端坐佛龛中,唱香赞后,头微微低下去。同参呵斥道:“生平用工得不得力,全在这时候,头为什么低下去?”静禅说:“好。”头就端正了。念《弥陀经》,念到“无量诸天大众俱”时,他的眼睛渐渐闭合。人们以为静师走了,忽然睁开眼说:“还没有。”念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时,眼睛忽然一启,现出微笑相,就溘然长逝。停留佛龛三天,面貌如生,头不歪斜,也不低垂,围观的人会集,都赞美他的道行。即使是最破坏佛法的耶教徒,也认为这个和尚,到也奇怪。过了七天焚化,检看他的寮房,仅有破衲一领而已。(《近代往生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