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传
大师俗姓李,字叔同,塬籍是浙江平湖,先世居住在北平,于是寄籍北平了。父亲筱楼公,在吏部做官,与逊清合肥相国李文忠公是同年进士,都出自瑞安孙渠由学士的门下。为人乐善好施,激励世俗,表率一方。大师的品格,多是秉承他的父亲。长兄早年去世,次兄长大师十二岁,而先天羸弱,父亲恐怕次兄夭亡,就娶了大师的生母王太夫人,父亲六十八岁时才生了大师。当大师诞生时,雀含松枝降临住室,这松枝至今大师灭度时还悬挂在床前,那珍贵可知了。大师生来聪颖异常,读书过目成诵。学习的年龄,就知道爱国,认为中华老大帝国不变法没有办法图存。戊戌政变,与眷属侍奉母亲南下。最初租住在上海法租界附近。第二年己亥年,与宝山名士袁希濂、儒医蔡小香、江阴书家张小楼、娄县诗人许幼园,本着以文会友的宗旨,在南市青龙桥的城南草堂设文化社,号称“天涯五友”。当时大师刚成年,诗文词赋在社里是第一,书法整齐挺秀,深得汉魏六朝的秘技,尤其会篆书以及石刻,气息古厚,不像少年人的作品。庚子年叁月,大师与常熟的乌目山僧,得清的汤伯迟,以及小楼、幻园、希濂等,在福州路的杨柳楼台创办海上书画公会。一时名家如高邕的朱梦庐、诸先生都加赞许,并入会了。后来大师入南洋公学肄业,小楼、希濂先后东渡留学,幻园走上仕途,书画公会就因此消歇了。大师在公学毕业,后来与海上同志穆恕斋等,在南市设强学会。按期讲爱国卫生自立之道,开启风气。并附设学校,培养后进,当时的议论都是称赞。乙已年,大师送母亲和眷属北上,而自己东渡。随即进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肄业,并用他的余力从事音乐的研究,中国学生能进入东京美专的,大师是破天荒了。大师天资高敏,年考就是第一。曾经联合留东同学会延年李道衡、吴我尊辈,创组春柳剧社。大师是领班,设旦角,表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新剧,一时名噪中外。同时加入了同盟会。毕业回国,任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辛亥年后,大师应先烈陈英士的聘请,主管上海太平洋报笔政,借书画文字宣传革命,是南社的巨子。又应浙江师范学校的聘请,主任图书音乐七年。在校时与夏丐尊、姜丹书、经享颐等先生最合得来,而吴梦非、金咨甫、丰子恺、曹聚仁、刘质平、李鸿梁、李增庸、黄寄慈、蔡丐因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啊。大师最初喜好研究宋元理学以及道书,曾效仿留候(张良)的辟谷修养。寒假时独自到虎跑大慈寺,断食叁星期,据说并没有痛苦,反觉轻快,而心思灵敏超过平常,从此常来虎跑。有一天正好该校请某人士演讲,看到那人傲气凌人,一幅官僚丑态,不屑前往听,拉夏丐尊等人游湖消遣,遇到一僧人迎面而来,丐尊说“安得此僧风度”,大师频频点头。不久,马一浮居士介绍一位朋友彭先生到虎跑出家,大师当场看到,大为感动,而出家的念头,从这时开始了。民国七年,大师叁十九岁,乘着学校放暑假,将一切书籍字画衣服等等,分赠给各位朋友以及学生,又将平生所雕金石封存在西冷印社石壁之中,刊字在壁上叫“印藏”,独自到虎跑求剃发出家。于是在七月十叁日,礼拜了悟和尚为师,正式剃度,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号晚晴老人,取李义山诗“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句。又号称二一老人,取“一事无成人渐老”与“一钱不值何消说”的古意。当剃度时,天津与上海的家属,都不知道。有妾是日本籍(按大师在俗有一妻一妾二子),听到消息,抱着儿子求见一面,再叁哀恳,不能见到。仅让别人代为传达说:“当作我患虎疫死了,不必再挂念。”妾无奈,绕房悲哭而去。从此尘缘都脱离了,一肩瓶钵,没有固定踪迹,偶然与旧交相遇,淡然处之,好像隔了人世。同年九月,在灵隐寺受具足戒。庚申年夏天,研究教理在新城贝山,书写《十善业道经》等赠送崔旻飞居士供养,为他亡母回向。辛酉年,住在永宁城的下寮,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一书,厘订戒律,化深奥为简明清晰,成为经丛的新宝典。丙寅年春天,来到甬地,住在七塔寺。混杂在僧人丛中,被丐尊认出,强拉到上虞白马湖。与享颐等人为大师筑室在湖上,叫做“晚晴山房”,打算留大师长住。不久,大师又飘然不知去向。丁卯年春天,杭州政局初变,青年锐气用事,倡议灭佛。大师在吴山常寂光寺听到讯息,去信给各位主政人士(都是他旧友以及门生),严词正告,恶风就停止了。当年冬天大师与尤惜阴、谢国梁结伴去暹罗,路过厦门,被信众挽留,于是止住。己巳年夏天四月,到永嘉,戊辰年到上海,访城南草堂,秋天重到厦门,丰子恺写护生画祝大师的寿,冬天到晋江。庚午年正月,到承天寺,住了叁个月,到永嘉。秋天在白湖讲《五戒相经笺要》。辛未年春天,朱子桥将军请大师在慈溪五磊山,创办南山律学院,不久停办。壬申年冬天,自己来厦门住在妙释寺。癸酉年正月,在寺里讲含注戒本。二月,万寿岩请大师讲《随机羯磨》。四月,来泉州开元寺,结法会讲戒律。腊月,到城南草庵过年。甲戌年元旦,住在庵里讲含注戒本。春末,常惺会集泉州的法师聘请,大师到南普陀讲《大盗戒》。嘱咐瑞今法师创办养正院,栽培青年佛徒,并训示青年应注意四项,即“惜福、习劳、持戒、自尊”。请扶桑藏经,校对南山叁大部。四月到七月,结夏安居,每天吃一顿饭。当年冬天万寿岩请大师讲《弥陀经》,编辑《弥陀义疏撷录》一卷。乙亥年春天,到泉州开元寺讲《一梦漫言》。入惠安净峰过夏天。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