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其它:浅谈阿閦佛国品(紫幻居士)

发布时间:2024-03-26 01:41:44作者:心经原文网
其它:浅谈阿閦佛国品(紫幻居士)

药师山紫幻居士

阿閦佛的本心—柔软心
阿閦佛是五方佛之一,与药师佛同属东方的佛菩萨。在《阿閦佛国经卷》中舍利弗向本师佛请示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本愿时,本师佛开示道:

佛告舍利弗言:「东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罗提,其佛名大目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为诸菩萨说法即六度无极之行。」时,有比丘从坐起,正衣服,右膝着地,向大目如来,叉手白大目如来言:「唯,天中天!我欲如菩萨结愿学所当学者。」如是,舍利弗!其大目如来告其比丘言:「如结愿学诸菩萨道者,甚亦难。所以者何?菩萨于一切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有嗔恚。」佛语舍利弗:「其比丘如是为以,被是大僧那僧涅。菩萨摩诃萨初发是意,乃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意无嗔怒,亦无恚恨也。舍利弗!尔时,其菩萨摩诃萨用无嗔恚故,名之为阿閦;用无嗔恚故,住阿閦地。

这就是阿閦佛之名的由来。这位比丘受到了大目如来的启发,发起了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而成为阿閦佛的本心,也就是柔软心。而阿閦佛进而以此柔软心来渡化各道的众生。

阿閦佛所渡化的众生以修罗道为主。修罗道的众生分布在各道之中,具有好斗、易怒的特性。阿修罗的特质是瞋恨、淫欲与恐怖业,其中淫欲是比较偏向于对肉身的喜好,而阿修罗的恐怖业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所造成的。因此常可见修罗界的众生成群结队,并以凶恶的外表来掩饰内在的不安全感,藉此强化自信心。另外较为特别,也较少为人所知的是,阿閦佛也渡化一切为情所困的众生。为情所困的众生之特质是忌妒、淫业与痴业。其中的淫业是比较偏向于精神上的慰藉,而痴业则是指累生累世对某人情感上的执着,又称之为情障。阿閦佛的本愿,就是要渡化具有这些特质的一切众生。

阿閦佛国净土
阿閦佛的净土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妙喜国土、现喜国土、妙乐国土、现乐国土与可乐国土。各位于东方十二、十三、十七、十八与十九殑伽沙。阿閦佛国里主要的佛菩萨有不动如来、阿閦如来、宝莲香菩萨、宝莲华菩萨,以及阿閦菩萨。不动如来就相当于药师世界的电光如来,阿閦如来就相当于药师如来,宝莲华、宝莲香菩萨就相当于日月光菩萨,而阿閦菩萨则相当于消灾延寿药师佛。在护法方面,则有不动明王与孔雀明王等。其他在经书中出现过为人所知晓的佛菩萨则有维摩诘居士、转女身菩萨、贤王菩萨、现意天子等,均是来自于阿閦佛国土。另外,经书中亦有开示:

阿閦佛般泥洹时有菩萨摩诃萨名众香手,当授是众香手菩萨决,号曰羞洹那洹波头摩如来﹝意即金色莲华佛﹞、无所著、等正觉。复次,舍利弗!其金色莲华佛之剎所有善快,亦当如阿閦佛剎之善快有安谛;金色莲华佛所有众弟子,亦当如阿佛。

其中众香手菩萨就是宝莲华菩萨,其他经书中亦有译为香象菩萨、香惠菩萨、不可息菩萨、素色菩萨,乃贤劫十六尊之一。依据经书的开示,将来阿閦佛涅槃之后会由宝莲华菩萨接位,成为阿閦佛国的新教主,号金色莲华佛。

有关妙喜净土的情景,经书中也有所记载:
佛言:「阿閦如来剎中无有三恶道。何等为三?一者、泥犁,二者、禽兽,三者、薜荔。一切人皆行善事,其地平正生树木,无有高下,无有山陵溪谷,亦无有砾石崩山。其地行足蹈其上即陷适,举足便还复如故;譬如蜿蜒枕头,枕其上即为陷适,举头便还复如故,其地如是。

由此可知,在阿閦佛的净土之中是没有三恶道的,此与阿弥陀佛会在其净土幻化成各种鸟类,唱颂阿弥陀佛圣号是不同的。而阿閦佛国土的柔软与平坦皆是出自于阿佛的本心——柔软心所致。而由经文中的几个段落亦可看出净土中的生活情形:

其佛剎无有三病。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其佛剎人,一切皆无有恶色者,亦无有丑者,其淫、怒、痴薄。其佛剎人民皆悉无有牢狱拘闭之事,一切皆无有众邪异道。其剎中树木常有花实,人民皆从树取五色衣被,众共享着之;其衣被甚姝好,无败色者。

人民所著衣香,譬如天华之香;其饭食香美,如天树香,无有绝时,诸人民着无央数种种衣被。其佛剎人民,随所念食即自然在前。譬如,舍利弗!忉利天人随所念食即自然在前,如是其剎人民,随所念欲得何食,即自然在前,人民无有贪于饮食者。阿閦如来佛剎有八味水,是诸人民所为,悉共享之。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满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满其中;意念欲令水转流行,便转流行;意欲令灭不现,即灭不现。其佛剎亦不大寒,亦不大热,风徐起甚香快。是风用诸天、龙、人民故,随所念风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风起自吹,风即独吹之;意念不欲令风起,风便不起;风起时,不动人身,风随人所念起。舍利弗!是为阿如来佛剎之善快,如昔时所愿。

由此可知,净土人民食衣住行上的所有需要,只需起心动念,就会自然现前。这一切都是因为阿閦佛的本愿所致,而阿閦佛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要让净土中的人民能够更专心致力于修行之上:舍利弗!譬如?单越天下人民无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剎无有王,但有阿閦如来、天中天、法王,譬如忉利天帝释,于座适发念,诸天便来受其教。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佛剎之善快。

舍利弗!阿閦佛剎人民,无有治生者,亦无有贩卖往来者,人民但共同快乐,安定寂行。其佛剎人不着爱欲淫?,以因缘自然爱乐。其剎风起吹梯陛树,便作悲音声。舍利弗!极好五音声,不及阿閦佛剎风吹梯陛树木之音声也。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行佛道时,所愿而有持。

净土人民皆受教于阿閦佛的教化。其中人民有出家众,有居士身。有男身相,亦有女身相。此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中所有人民皆为单一男相是不同的。阿閦佛国中的男女居士是因缘、因愿而生活在一起,不是为了淫欲而居住在一起。所有人民都好于清净修行,广修清静法门。

另外,较特别的是,本师佛在经文中有特别描述阿閦佛净土中的女众:
譬如,舍利弗!玉女宝过踰,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弗!其佛剎女人德,欲比玉女宝者,玉女宝不及其佛剎女人,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不与等。

阿閦如来佛剎女人意欲得珠玑、璎珞者,便于树上取着之。欲得衣被者,亦从树上取衣之。舍利弗!其佛剎女人无有女人之态,如我剎中女人之态也。舍利弗!我剎女人态云何?我剎女人恶色、丑恶舌、嫉妒于法、意着邪事,我剎女人有是诸态,彼佛剎女人无有是态。所以者何?用阿閦如来昔时愿所致。

阿閦佛剎女人妊身产时,身不疲极,意不念疲极,但念安隐,亦无有苦。其女人一切亦无有诸苦,亦无有臭处恶露。舍利弗!是为阿閦如来昔时愿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剎无有能及者。

由此可见,阿閦佛是一位非常照顾女性的佛菩萨。阿閦佛不会强调转女成男,而是帮助每一位女性解决她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阿閦佛国中的维摩诘菩萨以居士身示现,破解我们「出家修行一定比在家修行好」的迷思;而转女身菩萨亦破解我们「以男相修行一定比女相修行好」的迷思。由此可知,阿閦法门的修行强调心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起心动念一切皆合乎于佛法、合乎于善念,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自然会符合于佛道,至于外在的种种相,如居士身或出家身、男身或女身,都不是那么重要,也不需要那么执着。就如同在阿閦佛国中,阿閦佛不需要开示戒律之法,因为其人民所行皆是善行,所起之念皆是善念。所谓的戒条,也就不需要了。

如何修持阿閦佛国的净土法门
要往生阿閦佛国,必须以下列三种方式来修持:

一、当发愿往生阿閦佛国
尔时,贤者舍利弗问佛言:「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用何等德行故,得生阿閦佛剎?」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当学阿閦佛昔求菩萨道时行,当发如是意愿:『令我生阿閦佛剎。』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

修行者在每日受持读诵阿閦佛圣号后,应起心发愿:愿往生阿閦佛净土。如此日复一日,逐渐加深自己与阿閦佛之间的佛缘,直到往生前一刻,仍心系阿閦佛与阿閦佛国。则往生时,自然会有阿閦佛国的菩萨前来接引,渡化往生至阿閦佛国。

二、广修六波罗密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布施度无极,积累德本,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萨行戒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萨行忍辱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萨行精进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萨行一心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菩萨行智慧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剎。

修行者应依据佛菩萨的开示,好好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使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的言行尽量符合六波罗密之法。如此日复一日,累积自己的善缘与福报,在福报具足之后,自然能往生于阿閦佛的净土之中。

三、广修清净法门,不染淫业
尔时,有异比丘闻说彼佛剎之功德,即于中起淫欲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愿欲往生彼佛剎。」佛便告其比丘言:「痴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不以立淫欲乱意者,得生彼佛剎;用余善行法清净行,得生彼佛剎。」

阿閦佛国的人民不染淫业,因此有愿往生阿閦佛国的修行者,也应常修持清净法门,使自己不染淫业。如此与佛国中的人民德性相若,才能具有往生净土的条件。

最后以一首偈送给所有修持净土法门的修行者:

朵朵莲花生净土

九品莲池迎众生

花开见佛悟无生

笑度十界迷众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