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一代女皇武则天与佛教的因缘

发布时间:2023-09-21 01:02:05作者:心经原文网
一代女皇武则天与佛教的因缘

早在东汉明帝年间,佛教就传入中国。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 在汉魏六朝时期,佛教虽然在和玄学的融合中,借助清谈的方式逐渐成长起来,但其间也 经过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元气大伤。到唐代初年,李唐皇室统治者由于 同道教追认的创始者老子同姓,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门第,便竭力提高道教的地位,武德八年(公元 625 年),唐 高祖李渊正式宣布在儒释道三教中, 道教地位最高,儒教其次 ,佛教最低 ,形成了 崇道抑佛的局面。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 年 ),唐 太宗又正式确认了这一提法,他重申道:“道士、女冠,宜在僧尼之前。”到唐高宗时,他不仅将老子封为“太上玄元皇帝”,而且对道士毕恭毕敬,执礼甚恭。在帝王的大力提倡下,道教一度有驳驳然全面压制儒释两教之势,时人对此曾有"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的感慨。然而,到武则天时期, 这一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佛教迅速兴盛起来,并且此后一直长盛不衰,导致了佛教 在唐代的全面兴盛,直到唐武宗灭佛时才告一段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这一次转型, 与武则天掌握实际权力后大兴神佛,弘扬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则天时期的佛教地位,与唐代的其他时期比较起来是最高的。武则天掌握实际权力 之后,首先将李渊和李世民规定的“道先佛后”的政策,改为"儒道并重”,不久又干脆宣布"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细服处黄冠之前",正式确立了佛教的崇高地位。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够接受这一转变,武则天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在武则天的提倡甚至是命令下,大量的禅林寺院拔地而起。在她为自己登基称 帝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大造舆论之时,由于《大云经》和《大云经疏》的颁布,武则天欣喜 异常, 遂命天下各州均修建大云寺。此时天下共有 358 州,因 此便修建了 358 座大云寺, 一时间大 云寺简直成为了寺庙的代名词。不仅如此, 长寿元年(公元 692 年)兴建长寿寺, 证 圣元年(公元 695 年)又兴建崇先寺,对 千早已有之的慈恩寺、敬爱寺、福先寺也是大加修缮,这些 寺庙无一不金碧辉煌,极 尽巧思。 为了保护这些佛寺,延 载元 年(公元 694 年),武则天下令,凡偷盗佛寺中物品的,视同在皇宫内苑中偷窃,要从重处罚。根据《唐 会要》的记载,在京兆地区的三十八所著名佛寺中,居然有三成都建于武则天时期,当时 大兴土木修建佛寺之风可见一斑。此外,由于武则天称帝后以洛阳为都城,洛阳龙门石窟 的建造在这一时期也受益颇多。

灵隐寺

据研究者统计 ,修建 于武则 天统治时期的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 )至长安四年(公元704 年)期间的石窟和佛龛占唐代修建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至于著名的龙门大卢舍那佛的修建,更是在武则天的资助之下完成的。根据现存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佛龛 记》记载,武则天曾经为大佛的修建捐献脂粉钱两万贯,而这尊大佛的面容,据传就是根 据武则天的容貌而雕刻的。

武则天不仅大兴土木,还积极支持佛事活动的举办。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是佛教的重 要节日。武则天执政期间,每年都会在洛阳城南门举行法会庆祝这一节日,堪称“用钱万 贯, 士女云集"。不仅如此, 武则天还先后于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 )和长安四年(公元704 年)举行了两次奉迎佛舍利的活动。活动期间, 自皇帝以下, 文武百官、平民百 姓无不争先恐后焚香礼拜,规模浩大,场面极其壮观,但也靡费甚多。

佛寺的兴盛,佛事的举办自然也带动了佛经翻译的发展。虽然在唐太宗时期,有著名 的玄类法师在慈恩寺主持翻译佛经,但从业人数甚少,大有孤掌难鸣之感。到武则天时, 她大力延请各方译僧,其中不乏西域诸国出身的异域高人,例如来自千闻的提云般若,来 自中印度的地婆诃罗,以及著名的实叉难陀和菩提流志等人。在这些译经名手的努力工作 下,大 量的佛经被翻译为汉文。据统计 ,武则 天时期共译出佛经 186 部 , 1496 卷 ,占 整个唐朝译经部数的 42%。此外,大址的旧译 本也得到了系统整理,去 伪存真,去粗取精 ,佛经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该说,武则天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在如此优越的条 件下,佛教发展极为迅速。这一时期,佛教的中国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华严宗、禅宗等与 中国文化契合度更高的大乘佛教宗派逐渐形成并成为主流,而这与武则天的大力支持是分 不开的。华严宗的创立者法藏,最初就是在武则天为亡母杨氏祈福所建立的太原寺内剃度 出家并担任职务,由于对《华严经》颇有研究,先后在太原寺、云华寺讲《华严经》,受到 武则天的赏识,被赐以贤首之名。后来,武则天派人取得梵文版《华严经》,由法藏主持翻 译。译成之后,武则天又在玄武门组织讲经,召集大批僧尼听讲,武则天也亲自参加。禅 宗在唐初已经分为南北两宗,武则天对北宗的神秀禅师极其尊敬,封其为“国师”,时常向 其问道,甚至以九五之尊行下跪礼。而对千南宗的六祖慧能,武则天也遣使钦赐架装、钵 盂等物。

永清院

在如此浓厚的佛教气氛影响下,整个社会在武周时期出现了一个信仰佛教的高峰。在 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写经中,武则天时期所写的数量为最多。这些经卷都是当时的平民为 了祈福而抄写,由此可见当时信佛之风极盛。不仅百姓如此,就连士大夫也大多信仰佛教, 甚至辞官出家为僧。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由千中国传统的忠孝伦理观同佛教理念冲突, 一直有沙门是否应当礼敬父母、王者的争论。东晋高僧慧远就曾有《沙门不敬王者论》一 文。唐高宗时曾打算下诏要求僧尼礼敬父母、王者,居然出现了”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 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的情况,唐高宗不得不中止了这一想法。佛教气氛如此浓厚, 甚至出现了一些道士改信佛教的奇景。据《儒道论衡》的记载,长安西华观的道士郭行造 了五尊佛像,两尊观音像,印行大乘佛教的经卷,皈依了佛教。

其实,武则天的崇佛之举并不是全无反对之声。大臣苏璞就指出佛寺的兴建和僧尼的 增多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希望武则天能够控制僧尼人数。

狄仁杰晚年也曾就这一问题屡屡 向武则天劝谏,可是,一贯对狄仁杰言听计从的武则天,在这个问题上却坚持己见。这就 给后世的历史学家留下了一个问题:武则天大兴佛教的动机是什么?

长期以来,史家形成的共识是武则天为了削弱李唐皇族在百姓心目中的正统印象,巩 固新型的武周政权,因而积极推动佛教的发展。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前面已经多次提过,武则天为了确立自身皇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可谓不遗余力,但是儒教由于其理论自身的限制,并不能够为武则天提供充分的支持;而道教则已经被李唐皇室利用,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李唐皇室的象征,于是,武则天就只有转而求助千佛教来建立自己的“法统", 而佛教也适时地回应了武则天的这一需求。不仅像薛怀义这样半路出家的和尚积极为武则天称帝制造舆论,就连神秀、法藏、慧安等诸多高僧也以各种形式或从理论上证明女主称帝的正统性,或以实际行动支持武则天掌握权力。在唐代,僧侣参与国家大事并不稀奇, 早在贞观年间,就有僧人通过上书来影响皇帝的决策。而在武周时期,僧人更积极地参政议政。由于全民信佛的社会风气,这些僧侣的言行举止对百姓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对武则天的支持无疑深刻地影响到一般民众对武则天政权的态度。

当然,武则天自身对佛教的偏好也是其大兴佛教的原因之一。武则天的家庭就有信佛 的传统。其母杨氏出身高贵,承袭了士族信佛的传统,终生念佛参禅,武则天自幼丧父, 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到母亲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后来武则天一度进入感业寺为尼,在佛门度过了数年青灯古佛的生活,这无疑也对武则天的宗教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 此,武则天对于佛教的感情也就不难理解。从武则天留下的一些诗文来看,武则天对佛教 义理有相当的了解,字里行间也经常流露出学佛有得的欣喜和感悟,以及以佛法教化天下 的宏愿。

总的来说,武则天大兴佛教的行为不仅对其个人具有政治和信仰上的双重意义,而且由于其一代女皇的特殊身份地位,她的崇佛之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佛教在后世 的流传功莫大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