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宣化上人:迷和觉,就是一转身的功夫

发布时间:2024-11-27 01:37:46作者:心经原文网
宣化上人:迷和觉,就是一转身的功夫

修行、学习佛法,

首先要把

应无所住这个心再生出来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祖以袈裟遮围”:五祖大师,看见六祖大师进来,于是乎去把门插上。那时候,窗户不是玻璃的,是用纸糊的,五祖大师,还恐怕外边有人看见六祖来,偷着在外面看,或者在外面偷听,就用袈裟,他的袈裟很大的,把两个人的头,都包到一起。

就像今天果逸在上面打坐,用条 blanket(毯子)把头包上;但是这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包上头干什么呢?就在那里面讲《金刚经》。

你看!不像我给你们这么公开讲,五祖讲《金刚经》,秘密地讲,就教六祖怎么样才能成金刚不坏身。由一开始,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更豁然大悟。这样讲法,是真不容易讲,很憋气的,把头包上了布,不通气;这样讲法,是不太好讲的。

六祖大师说:“犹欠筛在。”这个就是说除粪,除见思的烦恼。说虽然知道用功的方法,但是对见思的烦恼,还没有清除净尽,这是“犹欠筛在”。还有,没有人证明,虽然自己的功夫,用得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到最好这种境地了,可是没有经过明眼善知识的印证,这也叫“犹欠筛在”。

所以五祖大师听他这样讲,就预备印证他的功夫。印证功夫,如果就告诉他:“你三更天到我那儿。”或者“你到我房里,我给你讲讲,我和你谈一谈。”当时我相信有其他的人在旁边,五祖这样一说,这个话很快地就会传到神秀的耳朵里去。神秀这一班党徒如果知道,恐怕对于六祖又有不利;所以五祖大师就不讲话,看看六祖大师的智慧怎么样?就敲碓三下,然后掉背着手,回到自己房里去了。

那么他这样的举动,六祖大师明白他的用意,可是其他的人如聋若哑,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是无声说法。就是神秀的情报再快,甚至有无线电,安着radio,但是没有声音,你就没有法子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要点在这个地方,这我们应该知道的。

到房里,又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不令其他的人看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六祖大师讲《金刚经》。

虽然说是讲《金刚经》,这其中还说几句最要紧的,我现在也告诉你们。因为我当时有雷达,所以有录音机录下来,以下是五祖和六祖的谈话,我现在告诉你们;这是在唐朝的录音机,不是现在的录音机。怎么说的呢?

五祖大师就说:“你想要成佛吗?”

六祖大师说:“是!我是想要成佛,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就唯求作佛。”

五祖大师说:“你的志愿,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想要成佛,先要断无明。这无明也就是生出见、思的烦恼。你想要断这个见、思的烦恼,先要断无明。无明就是事情发生,你不懂,你不明白,这叫无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爱使人生死。你想要没有情爱,就先要破无明;无明一破,你的见惑和思惑,也就都没有了。这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你想要断无明,了生死的根本,就是《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无所住什么啊?无所住这个情爱;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你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

六祖大师一听,豁然开悟,洞彻本来面目,说:“喔!原来就是这么回事,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很容易。”所以他就开悟了。

以上是唐朝的录音,现在我开开给你们听。

修行、学习佛法,首先要把应无所住这个心再生出来。不住,就是不住于情,不住于爱。你要是住到情上,住到爱上,这就是无明,也就是生死。你不住于情,不住于爱,不住于有,不住于空,这就是中道。

中道并不是没有“有”,也不是离了空,也不是另外在情爱外边,再找出来一部份;就是在这个上边,就能把它变过来。你变情和爱成为真正的般若智慧,这就是“觉”;你要是不变过来,这就是“迷”。迷和觉,就是一转身的功夫。你只要能转过身来,所谓“回头转面”,你一回头就是。

所以中国有一句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若能回头,这就是涅槃,也就是彼岸。你要是不回头,恣情纵欲,任着情爱去跑,愈跑愈远,就是愈迷愈深;但是虽然深远,你只要能一转身,这就是顿悟。顿悟就是觉,你能觉,就是佛,你成佛了。

说:“那我成佛,没有工作了,怎么办呢?就坐那儿,等着人给我烧香叩头,这我觉得这没有什么意思。”那你可以再来做众生啊!再来做众生,和众生做朋友,你度众生都去成佛。成佛虽然说是没有意思,但是他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昨天讲有个鬼,不愿做人,说:

我今作鬼三千秋,也无烦恼也无愁

生公叫我为人去,只恐为人不到头

那个鬼虽然没有烦恼,没有愁,但他是属阴,佛是属阳的。佛好像太阳光,鬼虽然是没有烦恼,没有愁,他尽是在晚间出现的。所以你好好算一算,你是愿意做鬼啊?是愿意作佛?愿意做鬼,有情爱不要紧的;愿意作佛,就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恭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