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自以为放下很多,其实不然,没放下的更多

发布时间:2024-06-02 01:38:30作者:心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自以为放下很多,其实不然,没放下的更多

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要细心去体会,所有一切胎卵湿化这四类生的一切众生,都是阿赖耶里面的业习种子。这个种子是我们没有办法看见的,它不是物质,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印象。过去生中的印象忘掉了,其实忘是你暂时记不起来,实际上呢?实际上并没有忘掉,决定没有失掉。这是佛在经上说「假使百千劫」,这是讲时间之长,百劫、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六道、十法界有没有?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无大千就是没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六道!六道、十法界从哪来的?从妄想来的,就是说从心想生。又何况六道里头众生,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无量劫在这里头流转,阿赖耶识里头什么样的习气都有。佛所讲的话没错,如果这些习气种子要是有形相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下。

我们在一秒钟当中,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多少次?百千万次!永远不休息,晚上睡觉,他还作梦。梦从哪来的?为什么会作梦?阿赖耶的业种遇缘起现行,决定没有说是突发的事情,没有原因突发了,没有,统统都是因缘果报。那个梦也是缘生,时间虽然短,你在作梦的时候并不感觉到时间短,好像跟眼前一样。你要是了解这个道理,生到天上去,天的寿命长,天人的一生的感触,跟我们一生时间短暂的感触没有两样。然后我们再想想,我们人的寿命有几十年,你看水上那个蜉蝣小虫,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它那一个小时感觉到它的一生,也从生,从成长,到老死,那个感受跟我们人的一生、跟天的一生,感受没有两样,各各不相同。

不知道事实真相,那就是迷惑、造业、受报,惑业苦,永远在那里轮回,在那里流转。觉悟之后,就有超越的机缘,那怎样?要把它断掉。佛讲得最清楚的,讲十二因缘,你只要能断一条,就像链条一样,像我们的念珠一样,再多,你只要从一个地方断掉,全都断掉了。可是这里头有因有果,佛告诉我们,果上断不掉,要从因上断才真正断掉,没有因不会结果。所以人,这不单是佛法,一切宗教里都说,没有教人自杀的,你活得很痛苦,活得不耐烦了就自杀,自杀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自杀是从果上断,断不了。你的业习(就是印象)在,这个印象不会随你的身体生灭,不是说我有身,它就有,我这个身死了,它就没有了,不是;身虽然是坏了,或者是把它断掉,舍弃了,印象在。

你要不相信,你就想想晚上睡觉作梦,晚上睡觉作梦的时候,与这个身有没有关系?跟生死不是没有两样吗?精神还在活动,梦中又现了一个境界,我们讲法界,他到另外一个法界去活动去了。这个经验我们大家都有,每天做的梦都不一样,甚至一个晚上做好多个。学佛,像这些微细地方我们都要微密观照,会开智慧,会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那么佛这个地方讲的,我们就懂了,这个「诸根悉成就」怎么回事情?阿赖耶种子起现行的。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不相同,但是它的速度太快,快到我们简直没有办法辨别,好像很快它就长成。

像我们现在看电影、电视,你看它用照相的技术照花,怎么照法?每一分钟,或者是每五分钟、十分钟照一张,让这个花从它有花苞一直到开花,你每十分钟或者每二十分钟去照一张。在电影里面放的时候,快速度一下放出来,你就看到那个花它就马上张开了,这种镜头我们常常看到。我们今天看现在这个物质,就像这慢镜头照,快镜头放。而实际上我们看花,我们家里面种的这些花,你要是停在那里看,看不到它的动态。可是隔一晚上,到第二天不一样了,它又开了一点,又过一天,它又开大一点,到第三天它开得圆满了。所以你要有耐心去拍摄,把它三天的,能够在几秒钟当中放出来,你就看这花马上就开了;倒过来的时候,花马上就合了,就没有了,很值得我们启示。张张底片都不一样,就好比说从心想生,我们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有这个种子。所以从坐胎,譬如婴儿从坐胎,一直在胎里面根身统统都成就了,统统成就之后就出生了,体相确实无来处。

我这个说法,诸位听得有没有听懂?我相信听懂的人不多,疑惑的人很多,但是我已经觉得我讲得够详细了,细心去体会。总而言之,大乘教要是粗心大意,没有办法契入,要细心,要用清净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用清净心细心去体会,然后你就能见到大乘教里面讲的诸法实相,原来就在眼前,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这什么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你才能够尝到法味,法味就是法喜充满!到底怎么回事情,总算逐渐逐渐明朗化,你要契入。契入的时候他有障碍,想契入而不能契入,障碍是什么?分别、执著。我们学佛的,分别执著是放下了不少,还有很多没放下,不要以为我已经放下很多了,没放下的更多。这是我们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的原因,自以为放下很多,其实不然,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八卷) 2005/3/29 澳洲净宗学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