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网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

发布时间:2024-04-11 01:38:24作者:心经原文网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

我们学禅宗、学《坛经》,一定要认真领悟到六祖大师这个法的根本之处是什么,如果不是真理,不是佛法,那么禅宗就绝对是建立不起。但是六祖不但把这个法门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一千多年中取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从这里便可以看到这个法的殊胜。在坐禅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六祖大师的创新精神和法门的方便、殊胜。

六祖说:“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在前面我们多次提到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善恶、是非、成败、困果、烦恼、菩提等等都是相对的、分别的境界,能超越了这些相对、分别的境界,你才能见性,才能无障无碍。也才能“心念不起”,这就是禅宗的“坐”。

这种“坐”超越了坐相,哪怕你并没有坐在那儿用功,而是日用动静中,你仍然是“坐”。反之,你达不到这种境界,心里乱哄哄地在那些相对的分别境中打转,哪怕你坐上一百年,却与“坐”无关。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坐”是不动的意思,“站”是动的意思,但对于动静也不能看死了,动静是二,不是不二。这好比我们的心,你说它是有念还是无念呢?若说有念,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想;若说无念,我却什么都在想,那它到底是有念还是无念呢?

这个道理其实好懂,有念的有是我,无念的也是我,若要认定那个有念或无念的是我,反者则非,那就错了。那么,我是不是这两者合在一起来的呢?也不是,这两者都是从体相上显示出的作用而己,不是合并在一起的。若明白了这层道理,就达到了六祖所说的“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真阳之气要旺,那真阴之气一定要足,这样静坐才能见功夫。那么阳气从哪儿生呢?仅凭那点深呼吸是不行的,深呼吸是后来作用,与真阳无关。我说一点不知你们信不信,但可以试一试,你帮助了别人,做了件好事,心里就欢喜——这里就生了阳,阳气在心上一冲,你就有欣喜的感觉。

六祖坛经

六祖这里的“出没即离两边”“出语尽双”“来去相因”,是见道后本体的自发作用。是认识的最高作用,它对人对事,自然而然地处于“两边三际断”的作用中。你执着于东,给你说西,你执着于有,就给你说空;你执着于秽,就给你说净;你执着于过去,就给你说现在;你执着于无常,就给你说常,你执着于烦恼,就给你说菩提。反过来也一样,总要使人回头,要使人从所执迷的境中解脱出来。

这不是空的,阳也不是无缘无故生的,吃点补药也可以生阴生阳,但不是真阴真阳,总有点不纯。注意业感缘起的道理,你若能做到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么生出来的就是真阴真阳。这里可是高级气功。

《坛经》中等明文加以例证,可知“明心、见性”实为禅门之要,良由其为出道求证之本也。能“明心见性”则破妄显真,彻见心源。

能“明心见性”,则即妄为真,从性起修。如是则必能于自修证上破烦恼魔,出生死流;于他利上,可弘宗演教,利及一方。识得自心本性,菩提本有,何愁不作佛?如斯则“明心见性”岂不是禅宗之“正能量”乎。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六祖又引《金刚经》的道理说“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以故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啊! 从形式来看佛,从外表上来认识,那就不是正道,佛的道理不在坐,不在卧,不在行,也不在住;不在生,不在死,不在这种种的一切向上,你若在外在的形象上见佛,那就错了,你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所以你看怀让接引马祖那一套手段,不是现身说法吗?佛、佛性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你在那儿坐禅习定,一方面执着于相,另一方面是企图有所来去,这当然不能说不是禅,但是凡夫禅,那怕你四禅八定都坐到了家,还是凡夫,智慧没有开嘛。

《坛经》进一步论述自性的生灭性,“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自性实际上能生万法,般若智慧也是从自性而出,但万法其性本空寂,若能回归真如本性,就是真如本性的显现,而非生灭法的显现。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坛经》所强调的对自性的认知,以及通过种种实践,最终是需要回归本自清净的自性,并且达到“见性成佛”的超越目的。换言之,“见性成佛”就是需要回归“清净本性”,要干净、直接且清晰地认识自我。

道家认为,我们身上精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因为身上阴阳二气不断交替所产生的。我们在天地间所以能够生存,万物能得养育,是凭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媾。人身是一小天地,你身上所需要的滋养,都是因你身上阴阳二气融合的结果,产生出的那个东西才把你补充起来。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

张三丰的大道歌说:“百日归一见笑颜,看准阴阳往上翻。即见黄婆为媒娉,婴儿姹女两团圆。笑不禁,谁能言,浑身上下气冲天。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落丹田。顷刻间,水火既济通宵眠,百日归老返童颜”。真的有这一套学问啊。

《坛经》中所主张的自性及其超越是鲜活的,是一切生活点滴之中即可时刻观照和用功的,慧能力求通过“双谴”,对立的两边同时加以否定,但又同时不否认应该在这种否定中积极地实修,这种运用极为通俗且不拘泥于刻板的名相的说教方式,不仅让更多人接受了佛法的真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原文网